李時珍於1518年出生在薊州,是我國明朝卓越的藥物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醫藥學家之一。
李時珍自幼經常跟父親上山採藥,幫著加工藥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熱愛自然,熱愛醫藥,喜歡閱讀《爾雅》、《菊譜》以及有附圖的本草書。
李時珍長大後成了一名醫生,在醫療實踐中,對歷代醫藥書籍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唐本草》、《開寶本草》等進行了廣泛的閱讀研究。他發現舊"本草"非但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錯誤,便立志要把舊的藥書加以整理補充,寫出一部分類更加詳細的藥物學著作。
1552年,李時珍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他給自己的著作確定了名目和體例後,便開始進行工作。
1556年,禮部命令各地推選醫學人才集中到北京,以補充太醫院的缺額。湖北保送了一批著名的醫生,李時珍也位列其中。李世珍到了北京後,進入太醫院。這裡豐富的藏書,來自海內外的各種藥物,使他獲益匪淺。
編纂一本規模宏大的藥物學著作,單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最使他感到茫然的是許多藥物的形狀和生長情況在古人的書籍裡往往模糊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李時珍終於認識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途徑是深入民間,採制標本,進行實物考察。
1565年以後,李時珍的足跡踏遍了薊春一帶的山山水水。他穿上草鞋,背起藥筐,拿上藥鋤,帶著必要的書籍和筆記本出發了。凡需調查研究的藥物,他事先寫在本子上。先尋找當地產的,再解決難以尋找到的。遇有不認識的草藥,它就向當地居民請教。為了採制有價值的標本,徹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類藥物,李時珍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鄉,足跡遍布湖廣、江西、江蘇、安徽等省。
經過大半生的艱苦耕耘,1578年,李時珍61歲時,《本草綱目》經過三次大的修改,終於編寫成功了。再整整27年時間裡,李時珍閱讀了800多種書籍,走過了幾萬裡路,請教過上萬個人,記下了幾百萬字的筆記。《本草綱目》共52卷,190多萬字。全書把藥分為16部62類,記載藥物1893種。此外,載入藥方11096個,並附有動植物圖1110幅。這部書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涉及範圍廣博,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書所望塵莫及的。
《本草綱目》刊行後,立即風靡全國,人們爭相傳閱,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綱目》也深受世界各國的重視,被西方人稱為東方醫學巨著。
1593年初秋,李時珍逝世。直到現在,《本草綱目》仍是醫生們經常參考的醫藥書籍之一。英國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把這部書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