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的故事

2020-11-28 荊楚網

發布時間: 2010-10-18 20:19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按《明外史·本傳》: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今湖北省蘄春縣)。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李時珍的祖父和父親世代皆當醫生。父親希望他讀書考試當官,不願讓他當醫生。李時珍出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產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珍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珍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出家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善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珍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後來楚王的世子暴厥,李時珍立刻救活了他。於是將他舉薦於朝廷,授給太醫院判的職位。可是,李時珍只做了一年的官就不做了,歸回故裡。中國古代的醫家本草之書,上自神農所傳,就止有三百六十五種。在梁·陶弘景時修本草,本草數量亦沒有增加。至唐朝,蘇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種,宋朝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到了掌禹錫、唐慎微諸先生,先後增補,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認為已經算是完善的。然而,李時珍認為,品數太煩多,名稱也太雜,有時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他以為這樣是不正確的。於是「窮搜搏採、芟煩補闕」,歷經三十年,閱讀的書籍八百餘家,書稿訂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增加藥物達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合共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其餘各附釋為「目」,以補足與糾正藥物的原資料。次以集解,辨疑正誤,將出產形色等詳細說明也。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當作本草的體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原序中自述,讀古書典籍,就像吃糖啃甘蔗一樣,「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一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增刪考證而著作成功的。當《綱目》書著作將成,要貢獻朝廷之時,李時珍已經七十六歲了,也自己預見了將死時期,果然很快地「遽卒」。李時珍在未逝前,寫了一個上書表遺給其子建元,命他送與皇帝。
  沒多久,神宗萬曆年間,詔修國史,命令中外貢獻四方文籍,建元將父親遺表及本書《綱目》獻予。天子嘉許,朝廷命禮部譽寫,分兩京、各省布政刊行,從此「士大夫家有其書」。本草之學從這以後才算是集大成了。李時珍遺書上皇帝的表,大略是說:歷代,經久遠年代後,許多的藥物有同物不同名的,有同名不同物的,有難以辨識的,有些分類不對的,有些藥物有毒卻和那些無毒的藥形態相似,增加採藥困難,這都影響治病的效果。還有些歷代發現的新藥,以前的書中還未記載,於是增補、訂正了許多藥物。舊籍記載的一千五百多種,在《本草綱目》書中,增加三百七十四種。分為十六部,共五十二卷。根據藥物的「正名」為綱,而「附釋」的則為目;再加上以集解、辨疑、正誤,詳細的將其出產地、藥物的氣味、主治都記載於書中。著作本書的參考書籍非常多,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只要有攸關者,都收掇在書中。雖然稱之為醫書,實際是將萬物以及藥物的理講明了。希望皇帝能「特詔儒臣補註,成昭代之典」,如此,本書便能成為指導醫生們使用的很好的參考典籍。李時珍晚年之時,自號「瀕湖山人」,著作有《所館詩》、《醫案》、《脈訣》、《五藏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因為他的兒子建中當官,所以他被封為「文林郎」。李時珍不只是一位好的醫生和本草家,他還是一位修神仙之術的修煉人,每晚都打坐煉功,以神仙自命。觀顧景星《李時珍傳》即知:「餘兒時聞先生軼事,孝友,饒隱德,晚從餘曾大父遊,讀書以日出入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豈偶然與?」 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有一段評述張紫陽八脈經的記載:「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 ,其言必不謬也。」正說明了修仙家所觀察到的奇經八脈和醫生所認知有所不同的秘密,就是反觀而照察到的。
  另外,作為精通醫學和修仙者的他,很重視「奇經八脈」之秘要。所以在他的《奇經八脈考》中,認為醫生和修仙者一定要知道「奇經八脈」 。他說,「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醫而知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牡幽微竅妙得矣。」

相關焦點

  • 李時珍妻子是誰?揭李時珍和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李時珍妻子是誰?估計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他的著作《本草綱目》,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因為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所以李時珍妻子基本沒被什麼資料記載,我們只知道她姓吳。李時珍和夫人是合葬的,陵墓就在現在湖北地區的李時珍陵園裡面。在電視劇《本草藥王》中,描繪了李時珍和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 名人系列故事——李時珍
    李時珍於1518年出生在薊州,是我國明朝卓越的藥物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醫藥學家之一。 李時珍自幼經常跟父親上山採藥,幫著加工藥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熱愛自然,熱愛醫藥,喜歡閱讀《爾雅》、《菊譜》以及有附圖的本草書。
  • 傳奇藥聖「李時珍」唱秦聲隴韻顯藥都文化
    【解說】伴隨鐃鈸、板胡等傳統樂器響起,國內知名導演、演員歷時半年傾力創排的大型新編歷史秦劇《李時珍傳奇》由此拉開序幕。該劇以李時珍遠行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尋根祭祖為脈絡,為「千年藥鄉」的盛傳打下基礎。
  • 我的老師李時珍(山西)
    我的老師李時珍作者:秋楓(劉玉娥)我的老師李時珍,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我在朔縣城裡北街完小,讀小學五六年級時的班主任老師。當時李老師大約五十四五歲,鬚髮皆白,不留頭髮也不留鬍子。冬天戴一頂捂耳朵深灰色棉帽子。灰白色的眉毛下一雙明亮的眼睛,上眼皮有些鬆弛,外眼角稍有下撇,下眼瞼有些鼓囊(現在人叫眼袋大)。鼻直口方,稍厚的嘴唇稜角分明。
  • 盤點歷史上屬虎的名人:李時珍唐伯虎上榜,沒想到還有一位皇帝!
    李時珍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農曆戊寅年出生,五行生肖為土虎。字東壁,號瀕湖,蘄州人。李時珍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由於家庭是醫藥世家,李時珍從小就喜歡上了醫藥行業,經過幾次的考場失意,決定了終生行醫的的決心,就像那句古詩「身如逆流船,心比鐵古堅;望父全兒老,至死不怕難。」
  • 李時珍、吳敬梓和蒲松齡等人屢試不第的八股取士制度真的那麼難嗎
    李時珍、吳敬梓、蒲松齡等人雖然沒有在科舉制度下求得一功半職,但卻給後人留下了不朽之作!李時珍歷時27年持續不斷的努力,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吳敬梓出生在「一門兩鼎甲,兩代六進士」的豪門大家,數次參加科舉不第,使他對科考產生懷疑,以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創作了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塑造了範進這個經典人物。
  • 你看李時珍寫了啥
    而我國的 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提到過「吃貓」:古方多用狸,今人多用貓,雖是二種,性氣相同,故可通用。 李時珍表示貓肉、貓眼、貓牙、貓舌、貓屎等都可以做藥引,而將貓頭骨燒成灰,入酒服用,能夠治療對口毒瘡。以此可以知道,我國也存在吃貓的情況,但極為罕見。
  •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要說中草藥的特點,無疑就是它獨有的性味歸經之說,也就是四氣五味結合升降浮沉,由此決定了每一味中草藥的實際功用。在浩瀚的中草藥寶庫裡,歷代醫家總結出很多赫赫有名的中草藥。
  • 清明是傳統祭掃節,又是採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聽過幾個
    清明是傳統祭掃節,又是採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聽過幾個明代著名的「藥聖」李時珍,在他著作的《本草綱目》一書中,談到茶葉的「茶」字時,稱其「或從草部、或從木部,或兩者並從,同寫作『荼』」。李時珍認為,茶葉性苦而寒,屬陰中之陰(老陰)、最能降火氣。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主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
  • 「狼外婆」的故事是如何起源的?「狼外婆」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在世界範圍內,幾乎都普遍流傳著一個「狼外婆」的故事,而且故事的情節基本雷同,每一個孩子基本上都聽過類似版本的「狼外婆」故事: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今之說猩猩者與狒不相遠,雲如婦人披髮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清·陸祚蕃《粵西偶記》載:「邕、宜以西有獸名野婆……其群皆雌」。從對野人的種種特徵分析來看,野人最符合「狼外婆」的特徵。在歷史長河之中,為何野人漸漸演變成了老虎,老虎又演變成了「狼外婆」呢?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故事日曆:中華萬年曆歷有故事
    (原標題:故事日曆:中華萬年曆歷有故事) 近期,中華萬年曆日曆的忠實用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