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藥聖「李時珍」唱秦聲隴韻顯藥都文化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解說】伴隨鐃鈸、板胡等傳統樂器響起,國內知名導演、演員歷時半年傾力創排的大型新編歷史秦劇《李時珍傳奇》由此拉開序幕。該劇以李時珍遠行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尋根祭祖為脈絡,為「千年藥鄉」的盛傳打下基礎。

  「李時珍」扮演者宋少峰現年36歲,是國家二級演員,日前他在定西大劇院化妝間向記者坦言,身為陝西人,他對劇中所涉及的「李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其實了解並不太多,但是經過一番苦學,他成為了旁人口中的「行家」。

  【同期】藥聖「李時珍」扮演者 宋少鋒

  一定要突出咱們中國的中草藥,剛好隴西是咱們中國的天然藥倉,這個戲裡面全是中藥的名字,還有各種藥的功用,有一兩個字的誤差就會鬧出笑話,我們演這個戲的同時,我們查閱了好多關於中草藥的資料,包括本草綱目的原著我們都翻閱了,好多道白很難念,這關鍵還有不好記的一個原因,有些是土名字。

  【解說】宋少鋒除了把控李時珍的人物氣質、性格和外在形象塑造,還力求對戲劇內容精雕細琢。他表示戲曲裡的唱念做打有一定程式,就連表情上的一哭一笑,也都具有程式法則,他想通過這種藝術化表達來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還採用了文戲武唱。

  【同期】藥聖「李時珍」扮演者 宋少鋒

  這個戲咱們說是一個文戲,可是我們現在採用的文戲武唱的這種方式,太文了也不好看,所以在這個戲中間加了好多摔打的一些技巧,還加了好多戲曲元素的圓場、吊毛、搶背。

  【解說】該劇導演韓建光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他向記者表示該劇劇本將當地風土人情、特色美食很清晰、順暢地連帶在了一起,而他在劇作編排時也格外注意地方元素的滲入。

  【同期】秦劇《李時珍傳奇》導演 韓建光

  (李時珍來)隴西以後,他跟當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和這邊兒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使他逗留下來了,當然也有人的感情牽扯就逗留下來了,我認為劇本想法很新穎,這種連帶很清晰。

  【解說】據悉,該劇利用舞臺劇形式進行直觀立體式呈現,用歷史考證者和現實感受者的眼光,展現作為李氏後裔的李時珍崇尚自然、追求真理、濟世救人的博愛精神,同時也促進了隴西李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深度融合。

  李亞龍 張婧 甘肅定西報導

責任編輯:【李季】

相關焦點

  • 名人系列故事——李時珍
    李時珍長大後成了一名醫生,在醫療實踐中,對歷代醫藥書籍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唐本草》、《開寶本草》等進行了廣泛的閱讀研究。他發現舊"本草"非但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錯誤,便立志要把舊的藥書加以整理補充,寫出一部分類更加詳細的藥物學著作。
  •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出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產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珍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珍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出家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善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珍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
  • 我的老師李時珍(山西)
    我的老師李時珍作者:秋楓(劉玉娥)我的老師李時珍,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我在朔縣城裡北街完小,讀小學五六年級時的班主任老師。當時李老師大約五十四五歲,鬚髮皆白,不留頭髮也不留鬍子。冬天戴一頂捂耳朵深灰色棉帽子。灰白色的眉毛下一雙明亮的眼睛,上眼皮有些鬆弛,外眼角稍有下撇,下眼瞼有些鼓囊(現在人叫眼袋大)。鼻直口方,稍厚的嘴唇稜角分明。
  • 小隴帶你走進隴上「小江南」天水 品文化 看歷史 探科技(圖)
    中國江西網 甘肅訊 記者翁龍貴報導:「一帶一路看甘肅」暨全國百家網媒絲綢之路行天水站,時時有驚喜,處處有內涵,小隴表示每一次眨眼都很有看頭,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裡,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文化的味道(嘻嘻→_→)……這裡是羲皇故裡、媧皇故裡、軒轅故裡;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華夏文明8000年的發祥地;這裡是
  • 萬皇太歲CEO王大瑋:傳播太歲價值,踐行藥食同源,弘揚傳統文化
    大眾追求健康,人民追求幸福,「藥食同源」已經成為時尚。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也是健康的寶庫。相關研究表明,2013年以來,全國保健品市場包括「藥食同源」產品產值已達3000億元以上,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由此可見,中醫的藥食同源、治未病等理念,包含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其體量甚至比中藥都大。「藥食同源」不是簡單的飲食療法,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哲學智慧的結晶。
  • 李時珍妻子是誰?揭李時珍和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李時珍妻子是誰?估計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他的著作《本草綱目》,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因為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所以李時珍妻子基本沒被什麼資料記載,我們只知道她姓吳。李時珍和夫人是合葬的,陵墓就在現在湖北地區的李時珍陵園裡面。在電視劇《本草藥王》中,描繪了李時珍和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
  • 又到一年高考時,聊聊古代科舉史上的牛人,看你都認識幾個
    又到一年高考時,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高考推遲了一個月,不過希望各位考生,還是能夠沉著冷靜下來,認真答題,反覆檢查,祝大家都有個理想的成績。 好了,話不多說,每到高考時期,必聊的話題就是古代的科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科舉史上的牛人們,看你都認識幾個。我們先來說說考中狀元的幾個牛人。
  • 《魅力絲路·隴上行》音樂會在塞拉耶佛舉行
    新華社發(內迪姆·格拉博維察 攝)  新華社塞拉耶佛1月11日電(記者張修智)甘肅省歌舞劇院《魅力絲路·隴上行》民族交響樂音樂會11日晚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國家劇院舉行,精彩的演出給到場的數百名觀眾帶來一個沉醉的夜晚。  音樂會分《多彩甘肅》《魅力絲路》兩部分,共12個曲目組成。
  •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今天,為大家帶來古箏界的傳奇「中州古調」河南箏派。河南箏派以河南南陽為中心,流傳範圍很廣。因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在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開封),在河南地區,而在這個地區早就流行著民間音樂「鄭衛之音」,秦箏隨著遷都流入河南,和當地民間音樂「鄭衛之音」融合發展成為後世有名的中州古調。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
    教內人習慣把各諷誦類經典和齋醮科儀總稱為「經懺」,經懺中有很多需要吟詠頌唱的讚詞,教內人習慣稱為「經韻」,而教外人則稱為「道教音樂」;經韻的頌唱需要樂器伴奏,全真經懺所用的一般都是些打擊樂器,稱為「法器」;各種法器的敲打都有各自固定的節奏規律,這就是「法器板式」。本文試圖從應用的角度談談這些話題,尤其是重點談談全真經韻的法器板式。
  • 民族交響樂《魅力絲路·隴上行》驚豔波赫
    1月11日、12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和著名的旅遊勝地莫斯塔爾,舉行了兩場民族交響樂《魅力絲路·隴上行》專場演出。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駐波赫大使館聯合主辦,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整臺演出由具有濃鬱中國民族特色、絲綢之路風情、濃烈甘肅地域特色的12首曲目組成,通過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講述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故事,展示了中國和西部甘肅的時代氣息,在當地觀眾中產生強烈共鳴。
  • 李健元旦晚會唱《傳奇》 薪酬不及王菲百分之十
    搜狐娛樂訊 2010年春晚,唯一火的歌是天后王菲復出的「試水」之作——《傳奇》,它為王菲錦上添花的同時,也鑄就了創作者李健的「傳奇」,有趣的是,王菲「傳奇」開年,身價高開高走,飆成天文數字,令各大商家望而卻步,反而成就了李健版《傳奇》,昨日記者從安徽衛視2011元旦晚會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目前李健身價飆升
  • 隴上行》在波赫引起強烈反響
    精彩演出瞬間每日甘肅網1月1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陸謹)記者今天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甘肅藝術團在結束了克羅埃西亞的「歡樂春節」演出活動後,馬不停蹄移師波赫。當地時間1月11日、12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和著名旅遊勝地莫斯塔爾舉行了民族交響樂《魅力絲路·隴上行》專場演出兩場。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駐波赫大使館聯合主辦,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精彩演出瞬間當地時間1月11日晚,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塞拉耶佛國立劇場,歐式古典與傳統中國紅相互映襯,厚重與時尚相互融合,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劇場三層近700人的觀眾席位座無虛席。
  • 蘇州的文藝範兒都「藏」在詩裡 | 古城新韻
    中國青年報社、網易雲音樂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雲聽特別支持的年度國風音樂傳承創新項目《古城新韻》,圍繞重慶、敦煌、上海、長沙、蘇州、武漢推出6首城市單曲及1首城市大合唱,一場」好聽有料「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    聽一首歌,戀一座城,歡迎收聽:你的瀏覽器不支持video元素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自2017年國家把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列入國策,堅定文化自信有著深遠意義。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