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學者研究過一個課題,說世界歷史上思維最複雜,頭腦最聰明的民族是哪個?學者精挑細選了上百個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民族,經過一系列的篩選之後,最後只剩下了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就是——華夏民族。
看到上面的這個研究結果,想必作為中國人的我們肯定無比的自豪。確實如此,因為這項研究是從民族的發展過程、歷史典籍的數量、對世界的貢獻等許多維度來判定的,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歷史典籍的數量。
其實說起中國的歷史典籍,那可真是「浩如煙海」,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而在中國無數的歷史典籍中,有一本非常奇特的書——《周易》,這本書本來的用途是卜卦算命,而如今看來,這本書中所蘊含的哲理卻讓人著迷,簡直堪稱是一本哲學著作。
這本書中講述了許多的做人哲理,比如《易經·易傳》中有這樣12個字:
「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力小任重。」
這12個字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能夠讀得懂,那麼對今後做人做事都有許多的幫助,甚至多半決定我們後半生的成敗。
為什麼這麼說?那首先就看看《周易·繫辭》的這段話: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繫辭》中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位大臣邀請王公到家中赴宴,結果大臣家中的鼎腿突然斷裂,導致鼎中的食物灑了一地,顯得非常的髒亂。
由此可見,作為朝廷重臣,在家中失誤會導致自己和客人顏面掃地,如果是在國事中失誤,那就會讓國家蒙受損失。
而大臣之所以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在於大臣用錯了人。也許他敢於使用新人,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好領導,但卻沒有做到基本的篩選和審查,讓沒有能力的人混入其中,最終犯下這個錯誤。
這個故事是不是感覺在生活中很常見,那麼想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就要用到前面所說的12個字。
1、德薄位尊
正所謂「寧缺毋濫」,如果我們作為領導,在任用人才的時候,一定要以德行為重,而不能以才能為重,才能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帶來短時間的效益,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說,德行可以走得更遠,更穩。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賣國賊秦檜,以及近代歷史的大漢奸汪精衛。前者的文化修養非常高超,甚至為中國人留下了使用率非常高的「宋體」,而後者也是如此,他以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絕命詩,讓世人為之讚嘆。
不過他們雖然才華出眾,但德行不足,屬於典型的「有才無德」,如果把重要的領導位置交給他們,那麼必將帶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2、智小謀大
「紙上談兵」可以說是這四個字的典型詮釋,在我們任命職位,或者競爭職位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知己和知彼」,而智也並非說某一個人很笨,而是這個人對於緊急事件的處理方式,和接人待物的處事經驗。
比如只會嘴上說說的趙括,他的理論知識非常的豐富,連老將廉頗都爭論不過他,但實際情況呢?連他的母親都知道,他只是個會誇誇其談的兵痴罷了。但趙王卻因為客觀因素而執意啟用趙括,而這個決定也最終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3、力小任重
正所謂「量力而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一旦超出了這個範圍,最終的結局可能會非常的悲慘。
就拿《三國演義》中潘鳳戰華雄來說,太守韓馥和潘鳳都有問題,一個用人不察,一個不自量力,而韓馥還大言不慚的介紹潘鳳是其上將,結果三兩回合就被華雄擊殺,而「吾有上將潘鳳」這句話,也是被人笑談了幾百年。
所以,不論是領導用人還是我們自己任職,都要量力而行,萬不可「力小任重」。
書中的這12個字看似簡單,其實非常實用,也是在提醒我們,如果能真正地讀懂其含義,後半生的成敗也就變得清晰明朗了。
而這本古老經典所蘊含的「和諧辯證思想」非常之多,這12個字僅是其中的滄海一粟,而讀懂和學習這本書,往大了說,能夠讓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規律。而往小了說,可以讓我們學習民族特有的處世之道,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們智慧、情商以及思維。
現在別說普通人,就連國家都開始重視國學文化,已經把此書列入了國考,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去學習?
最好的辦法是買書自學,這樣的成本最低,不過在選書上也有講究,對於初學者來說,要選擇譯文版,比如這套硬殼精裝全譯入門版。現在有活動,3.2折,23.8元即可帶回家,對於想要學習的朋友來說非常的划算,畢竟「知識是無價的」。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參考這套大全套,全套共4冊,採用盒裝精裝,目前1.2折,69元可帶走,非常的超值。
此書作為遠古文明的產物,歷朝歷代都有無數的人去研究它。在古代,人們研究其卦象演變和萬物渾渾,而如今我們研究其中所蘊含的哲理。
其實我們把這本書中任何一句話拿出來,都可以單獨成典,足可見此本書之精妙。
參考資料:《周易》、《三國演義》、《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