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大佛殿內,牆腳邊隨意擱置著12塊殘存壁畫。
當兩扇厚重的大門被緩緩推開後,4米高的水神明應王像威嚴肅穆,但最珍貴的還要數殿內四壁的元代壁畫,面積有197平米,這也就是微博熱門話題「我在洪洞修壁畫」網紅女畫師的工作主場了。
壁畫從內容上看可分為13幅,這些畫布局得當、主次相輔、各成格局,這是「我國古代唯一不以佛道為內容的壁畫孤例」。繪於明應王殿南壁東側的元雜劇圖,展現了一個散樂班正在登臺謝幕的場景。畫中11人,從頭戴冠飾、臉譜鬢須、服裝道具,可看出生、旦、淨、末、丑角色皆備,行當齊全。因此被專家譽為廣勝寺之一絕,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戲劇壁畫,尤為珍貴。1998年,該畫與捶丸圖同時被編入《中國歷史》教科書。
而繪於明應王殿西壁北側的下棋圖,畫面中所表現的是700多年前人們使用的棋盤和棋子,棋盤似「楚河漢界」,而棋子卻類似於圍棋。這幅圖為研究我國古代棋類的發展和演變,提供了極為形象的資料。在其下方的捶丸圖,從球場環境、球丸大小、球窩形狀、球杖式樣以及撿球人的姿勢和擊球人數看,它是我國關於捶丸運動的最早圖畫記載。專家據此推斷,我國古代的捶丸運動與當今的高爾夫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在這裡,記者隨機採訪了不少遊客,他們均表示,用肉眼很難分辨出哪裡被修復過。但一位專程來山西各寺廟看壁畫的老者表示,專家通過鑑定就可以判斷修復的工藝是否合理。
廣勝寺壁畫上世紀曾失竊
在下寺後大佛殿,由於遊客不多,這座寺區現存最大、最古老的元代建築顯得有些落寞。在這裡,雖腳手架林立,但未見有修復人員在施工,寺內工作人員說,「他們提前放假回家了。」
在被圍擋包圍起來的地方是幾尊主像的蓮座,目前也正在被修復。據導遊介紹,他們的衣服下擺直垂於蓮座以下,保持了唐代的手法,這在晚期的塑像中實不多見。而環繞其四壁的即是寺區內最早的壁畫,面積有300多平米,均由元代宮廷畫師所繪製,內容是大型的釋迦佛說法圖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等故事。
可惜的是,現在當遊人來到大佛殿面向東西兩側時,面對空空如也的灰暗牆壁只能黯然興嘆。早在清末民初,一些僧人勾結古董商以1600大洋廉價出售給美國文物商人。美國人僱人將壁畫連牆皮剝下,切割成百餘塊,分裝70多箱,偷運出國。
上世紀60年代之前,美國著名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賽克勒在一次拍賣會上拍得幾個裝有壁畫殘片的木箱,他稱這些壁畫殘片來自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下寺。1964年,他以母親的名義將壁畫殘片捐獻給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希望專家將其修復。
如今,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廳,一幅名為《藥師經變》的元代壁畫精品正是來自廣勝寺下寺。而西壁壁畫則流落到美國堪薩斯州的納爾遜博物館,也成為外國人珍賞的藝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