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皇帝的個人愛好,產生了特殊的瓷器種類,後世難道的收藏珍品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封建帝王們在富有四海、錦衣玉食的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個人愛好。其中明朝的皇帝,可謂每一位都有一個鮮明的特色。不論是後世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還是明朝初年的鼎盛時代的開明君主宣德皇帝,都有自己的一些小愛好。
宣德皇帝便是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位帝王。宣德皇帝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他的統治時間,明朝的經濟達到了鼎盛,因此他也被稱為明朝的盛世帝王。
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熙皇帝的長子,從小便受到自己的祖父永樂皇帝的特別的寵愛,在永樂皇帝活著的時候,便被封為皇太孫。宣德皇帝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皇家教育,擁有非常高的藝術氣息和鑑賞能力。但是這位一代英主宣德皇帝卻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鬥蟋蟀,因此被人稱為蟋蟀皇帝。
著名的古典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叫《促織》,寫作的背景就是宣德年間,皇帝讓民間為其捕捉蟋蟀的故事。宣德皇帝非常的喜愛鬥蟋蟀。在鬥蟋蟀的過程中,發展了各種專用的器具。其中蟋蟀罐便是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
永樂宣德年間瓷器,最成功的就是青花瓷器,因此宣德皇帝將青花瓷器也應用到了蟋蟀罐的生產之中,在這一時期創造出了一種後世難得一見的青花蟋蟀罐。這在中國古代瓷器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有器型。
宣德年間的青花蟋蟀罐產自於瓷都景德鎮御窯廠。皇家御窯廠將這一時期生產的最極品的蟋蟀罐送到到皇宮之中,供皇帝使用。民間因皇帝的這一喜好,也產生了鬥蟋蟀的風氣,因此也產生了大量的民間使用的蟋蟀罐,但真正的精品和極品都在皇宮中收藏。
然而宣德皇帝英年早逝,他死後他的母親孫太后,感嘆於自己兒子沉迷於鬥蟋蟀的娛樂之中,因此盛怒之下,將宮中珍藏的優質的蟋蟀罐全都摔碎,並且掩埋,這使得後來皇宮之中沒有流傳下來真品的宣德蟋蟀罐。
1993年景德鎮的考古工作者在明代的御窯廠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瓷器碎片,經過仔細的復原,成功的復原出了一批宣德年間的蟋蟀罐。珍貴的蟋蟀罐都是宣德以前的瓷器產品中難得一見的品種,因為以上的原因,因此宣德年間的青花蟋蟀罐,保存到我們現在的少之又少,收藏到的都是宣德青花瓷器中的上品,深受收藏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