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這首《節婦吟》,被批「三觀不正」,卻仍然成了千古名作

2021-01-10 解憂詩詞

唐代有很多瘋狂的粉絲,例如李白的粉絲魏萬,為了見他一面,從王屋山追到揚州,追了3000多裡;還有賈島的粉絲李洞,因為喜歡賈島的詩歌,特地為他造了銅像,天天參拜。

最瘋狂的要數杜甫的粉絲,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燼,拌上蜂蜜,每日食用三大勺。

而這個瘋狂的粉絲就是韓愈的弟子,中唐詩人張籍。

要說張籍也不是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便是出自他的筆下。

而他最出名,也是爭議最大的詩歌應該是《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千年傳唱不衰。

這首詩有兩層含義,表面是寫一個為丈夫守節的貞婦,實際卻是詩人藉此表達自己對朝廷、對國家的忠心。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當時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想要拉攏張籍,而張籍便以這首詩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你明明知道我有夫君,卻還是向我表白,送了我一對明珠。

我很感激你的心意,所以把這明珠系在了紅裙子上。

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會為了你背叛我的家庭和丈夫。

我家的高樓連著皇家的花園,我的丈夫在皇宮中任職。

我明白你對我的心意日月可鑑,但是我早已發誓和丈夫同生共死。

所以只能含淚將明珠歸還給你,只怨我們相遇太晚。

如果拋開這首詩內在含義來看,這首詩和《陌上桑》還有《羽林郎》,有異曲同工之妙。

《陌上桑》說的是美女秦羅敷拒絕使君的故事,一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讓人看到了秦羅敷的堅貞。

而《羽林郎》也差不多,說的是一個賣酒的胡姬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權貴家豪奴的調戲。

這三首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婉轉得體,卻又堅定地表明了立場。

尤其是張籍的《節婦吟》,將含蓄演繹到了極致,這大概是因為李師道是炙手可熱的高官,張籍不想投靠他,但也不敢太過得罪他。

然而就是這麼一首委婉曲折,言辭懇切的詩歌卻引起了千古的爭議。

在唐宋時期,對這首詩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劉克莊在他的《後村詩話》中曾言「張籍《還珠吟》為世所稱」,姚鉉在編寫《唐文粹》的時候,還將其放在《貞潔》一類中。

然而到了明清時期,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許多人都質疑說這首詩「三觀不正」,一是因為節婦的精神出軌;二是因為節婦在炫富。

節婦之所以不肯背叛丈夫,不是因為「事夫誓擬同生死」,而是因為「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明朝學者明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是這麼說的「系珠於襦,心許之矣,以良人貴顯而不可皆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

翻譯過來就是:這女的收了人家的貴重物品,還隨身帶著,這不是說明對人家動了心嗎?

沒有跟人家走,不過是因為夫君的地位,自家的富貴。

後來歸還明珠的時候又泣涕漣漣,深感後悔,這怎麼可能是「節婦」呢?

甚至還有人專門寫詩反駁張籍,「還君明珠恨君意,閉門自咎涕漣漣」。

可不管明清文人如何反對詆毀張籍的這首詩,它依然成了千古名作。

尤其是最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完全就是教科書式的婉拒。

著名的情僧蘇曼殊還化用了這兩句「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不知你們如何看待詩中的節婦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一首節婦吟,竟讓一個「大軍閥」感動,張籍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
    李師道等大藩鎮節度使們,經常以各種手段去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張籍便是李師道看中的才子之一。在接到李師道的示好以後,張籍考慮了一下,不願意投身於這位大軍閥的麾下,但是,他又不想明面上得罪他,所以便寫了一首詩,作為對李師道「盛情邀請」的答覆,這首詩便是下面這首著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節婦吟》的三個誤區,張籍這首詩,你真的讀懂了嗎?
    說起張籍,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如果我說他是韓愈那首「天街小雨潤如酥」詩裡的「張十八員外」,你是否能記起他來?沒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張籍。雖然張籍有幸在韓愈的詩中客串了一個角色,但他本人留下的詩作卻是少得可憐。出名的更是沒有。那首:「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其實也是他的作品。
  •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節婦吟》[唐]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在很多詩詞鑑賞裡,這首詩僅節選了前四句,但是熊燉建議這種節選最好不要看。像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到了「春風吹又生」一樣,這還算可以,可這首詩如果節選意思就完全變了。而且,在這首詩題下還有一小註:「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如此一來,整首詩的意味又變了。故事還得從這個李師道說起。
  • 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張籍是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同一時代,也是韓愈的弟子。北宋的王安石評價張籍時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可見詩人要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作品,除了深厚的文學功底,還需推敲字句的苦吟工夫。詩人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又能被環境中的人事所感動,從而在平凡的場景中提煉有用的素材,再用精煉的語言捶打成耐人尋味的詩篇。下面分享的是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牧童詞唐代:張籍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飢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 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靜謐的夜,朦朧的月光照在繁華的長安城中,萬家燈火已熄,唯有一處宅院亮著燈盞,涼風吹過,燭光搖曳,院內一片悽涼。這宅院主人名叫張籍,患有眼疾,幾乎如盲人一般。他必須在屋中擺滿燈火,照得如白晝一般,才能模模糊糊地看見書籍。張籍凝視著案几上的一封書信,愁眉緊鎖。那信箋上清清楚楚寫著寄信人的名字:李師道。
  • 戲讀唐張籍《節婦吟》
    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是唐代詩人張籍的名篇,傳唱千古。尤其是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引人無限遐思,幾多感情不順婚姻不幸的女人總是如此感慨。等到終於遇到心儀的男人的時候自己卻也無能為力了,只能把這份遺憾深深的藏在內心最柔軟的那個角落了,只能在深夜一個人舔著那份帶血的哀愁。可是放到現在來說也許就不是這種解讀了。
  • 初識「節婦吟」,以為是一首關於愛情的詩,真實情況很多人不了解
    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作者:張籍 唐朝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初讀這首詩,還以為是兩個情投意合,互相愛慕的人相見恨晚,等到互相都有了家室之後才相遇,並且互相傳遞愛意,但卻又不能結為夫妻的遺憾。相信現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吧。後來了解張籍,知道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才猛然發現一直錯了!原來當時藩鎮割據,李師道為藩鎮之一的節度使。各藩鎮都極力的招募人才,拉攏唐朝中央官員。
  • 一首唐詩《節婦吟》教會你如何高情商拒絕婚外戀?
    話說賈乃亮李小璐這對夫妻離婚是因為妻子婚內出軌,在這不再說他們那些陳年八卦了,聊聊作為一名婚內女性,在婚姻之外有優秀的男2號不請自來時,要守住自己的婚姻,又不讓對方為難,該如何拒絕才好呢?一首唐詩《節婦吟》就能教會你如何高情商拒絕婚外戀?《節婦吟》 唐 . 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張籍看上他人的茶花,主人不願割愛,他竟拿美妾去換,被譏稱花淫
    慢慢地,替逝去的人寫輓聯,就成了他的一大愛好,並且十分痴迷。他時常是想到手發癢,卻找不到書寫的對象。為此,即使是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只要有求,他必定不負所托,認真撰對。  比如,他曾為三名毫不相干青樓女子寫過輓聯,輓聯都以藏頭的方式寫出了這名女子的名字,表達了對幾位逝去的紅粉佳人的哀悼之情。
  • 這首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 《節婦吟》中的虛偽人性
    節婦吟今天背詩背到了《節婦吟》這首詩,這首詩最出名的當然是最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初讀這兩句時沒有結合全詩表達的意思,總覺得這兩句詩裡藏著一段悽美又令人嘆息的愛情,兩個一見鍾情或者日久生情的人因為道德倫常,無奈之下只能天各一方,形同陌路。「恨不相逢未嫁時」流露出濃濃的遺憾和無奈。這首詩表面上給我們講的是節婦的故事,實際上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是以節婦自比,表達自己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
  • 恨不相逢未嫁時!愛而不得的感情有多美!
    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詩看起來很美吧?它出自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首詩有另一個版本,標題下有「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當時,他的炙手可熱。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但最能證明道潛之心的事件應該是下面這一樁。話說蘇軾在徐州任職太守時,道潛曾前去拜訪,蘇軾為其設下盛宴招待。蘇軾生平喜好風月,席間自然少不了藝妓的助興,其中就有一位奔放的就直接向道潛求起了詩,且不斷地進行調戲撩撥。蘇軾在一旁嘻嘻看戲,而道潛則相當淡定,即興吟出了這一首千古名作。《口佔絕句》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張籍的情誼有多深,你知道嗎?
    韓愈,字退之,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稱郡望昌黎,故後人多稱「昌黎先生」,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貪多勿得,細大不捐」等等這些我們常聽到的名言名句都是出自韓愈之手。
  • 王安石讀了張籍的詩很喜歡,於是寫下一首詩,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雖然王安石如此的傲氣,可是他有的時候對欣賞的人,更是大加讚美,例如他讀到了唐朝詩人張籍的詩,很是喜愛,為此他還專門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於他的崇拜,可見我們的拗宰相,也是有其可愛的一面,那他的這首詩便是同樣膾炙人口的名篇《題張司業詩》,儘管這首詩在他的作品中,並不是那麼耀眼,但不得不說這首詩也最能夠體現出王安石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對於晚輩的那一份敬重。
  • 首輔文,強推《女帝的內閣首輔》,千古奸賊首輔大人的寵妻史
    首輔文,強推《女帝的內閣首輔》,千古奸賊首輔大人的寵妻史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首輔文,強推《女帝的內閣首輔》,千古奸賊首輔大人的寵妻史。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
  • 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被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極大的轟動。 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文「花」字重複17次,卻成流傳千古的名作
    據《琅娘記》記載,宋代文物收藏家趙明誠小時候做夢夢到這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久久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去問父親,父親仔細一看就哈哈大笑,拍拍趙明誠說:「看來你以後要成為一個」詞女之夫「。1101年,21歲的趙明誠果然成為一個詞女之夫,娶了千古才女李清照為妻。
  • 五十首經典愛情詩句,總有一首打動你
    情這一字,最是傷人、也最是叫人難以忘懷。而古代文人含蓄較多,或悲或喜,總是寫在字行間。所以便流傳下來許多經典詩句。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2.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80歲朋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首詩調侃,不料尾句成千古名句
    讀一讀他的詩,因為每首詩背後都是有1個有趣的故事。《清平樂》蘇軾劇照80歲朋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首詩調侃,不料尾句成千古名句蘇軾調侃過張先,那時候張先八十五歲,卻納了個年輕的小妾,蘇軾寫《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