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節婦吟」,以為是一首關於愛情的詩,真實情況很多人不了解

2021-01-09 孤獨小書生

先來看一下這首詩: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作者:張籍 唐朝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初讀這首詩,還以為是兩個情投意合,互相愛慕的人相見恨晚,等到互相都有了家室之後才相遇,並且互相傳遞愛意,但卻又不能結為夫妻的遺憾。相信現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吧。後來了解張籍,知道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才猛然發現一直錯了!原來當時藩鎮割據,李師道為藩鎮之一的節度使。各藩鎮都極力的招募人才,拉攏唐朝中央官員。而張籍恰恰是主張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的一位中央官員。這篇文章即張籍採用比興的手法,拒絕李師道所作。所以千萬不要用以表達男女情愛。

相關焦點

  • 一首節婦吟,竟讓一個「大軍閥」感動,張籍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
    在接到李師道的示好以後,張籍考慮了一下,不願意投身於這位大軍閥的麾下,但是,他又不想明面上得罪他,所以便寫了一首詩,作為對李師道「盛情邀請」的答覆,這首詩便是下面這首著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靜謐的夜,朦朧的月光照在繁華的長安城中,萬家燈火已熄,唯有一處宅院亮著燈盞,涼風吹過,燭光搖曳,院內一片悽涼。這宅院主人名叫張籍,患有眼疾,幾乎如盲人一般。他必須在屋中擺滿燈火,照得如白晝一般,才能模模糊糊地看見書籍。張籍凝視著案几上的一封書信,愁眉緊鎖。那信箋上清清楚楚寫著寄信人的名字:李師道。
  •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節婦吟》,入情入理,一波三折
    《節婦吟》[唐]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在很多詩詞鑑賞裡,這首詩僅節選了前四句,但是熊燉建議這種節選最好不要看。像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到了「春風吹又生」一樣,這還算可以,可這首詩如果節選意思就完全變了。而且,在這首詩題下還有一小註:「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如此一來,整首詩的意味又變了。故事還得從這個李師道說起。
  • 《節婦吟》的三個誤區,張籍這首詩,你真的讀懂了嗎?
    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顯然不是這首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乍一看,這就是一個男人喜歡女人,女人卻早已嫁做人妻,無奈錯過的故事。但是,你覺得,真的是這樣嗎?
  • 一首唐詩《節婦吟》教會你如何高情商拒絕婚外戀?
    話說賈乃亮李小璐這對夫妻離婚是因為妻子婚內出軌,在這不再說他們那些陳年八卦了,聊聊作為一名婚內女性,在婚姻之外有優秀的男2號不請自來時,要守住自己的婚姻,又不讓對方為難,該如何拒絕才好呢?一首唐詩《節婦吟》就能教會你如何高情商拒絕婚外戀?《節婦吟》 唐 . 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節婦吟》中的虛偽人性
    節婦吟今天背詩背到了《節婦吟》這首詩,這首詩最出名的當然是最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初讀這兩句時沒有結合全詩表達的意思,總覺得這兩句詩裡藏著一段悽美又令人嘆息的愛情,兩個一見鍾情或者日久生情的人因為道德倫常,無奈之下只能天各一方,形同陌路。「恨不相逢未嫁時」流露出濃濃的遺憾和無奈。這首詩表面上給我們講的是節婦的故事,實際上結合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是以節婦自比,表達自己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
  • 張籍的這首《節婦吟》,被批「三觀不正」,卻仍然成了千古名作
    唐代有很多瘋狂的粉絲,例如李白的粉絲魏萬,為了見他一面,從王屋山追到揚州,追了3000多裡;還有賈島的粉絲李洞,因為喜歡賈島的詩歌,特地為他造了銅像,天天參拜。最瘋狂的要數杜甫的粉絲,將杜甫的詩燒成灰燼,拌上蜂蜜,每日食用三大勺。而這個瘋狂的粉絲就是韓愈的弟子,中唐詩人張籍。要說張籍也不是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洛陽城裡見秋風。
  • 戲讀唐張籍《節婦吟》
    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是唐代詩人張籍的名篇,傳唱千古。尤其是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引人無限遐思,幾多感情不順婚姻不幸的女人總是如此感慨。等到終於遇到心儀的男人的時候自己卻也無能為力了,只能把這份遺憾深深的藏在內心最柔軟的那個角落了,只能在深夜一個人舔著那份帶血的哀愁。可是放到現在來說也許就不是這種解讀了。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你以為就薛能對他有意見?非也!高蟾參加科舉一連考了十次才好不容易考中,當時還有一個考了十二次沒考上的詩人羅隱,心裡很不平衡,他想連這貨都能考上?我竟然考不中?因此對他也多有怨恨。那大家為什麼會恨他呢?因為他寫詩實在太爛了,被很多人懟。估計是被人懟多了,難免內心很受傷。
  • 很多人都錯了,「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並非愛情詩
    許多人也被馮唐的一句「春風十裡不如你」扣動心弦,感嘆其詩句之美。然而,不知道原作者杜牧看見了會作何感想。這句話實際上改編自杜牧的一首詩,原詩為: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很多人看見這首詩,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首表達愛慕之情的詩,尤其是最後一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事實上,這首詩的題目為《贈別二首·其一》。
  • 十首愛情詩:愛而不得,情深不壽
    古詩詞裡有很多令人嘆惋的悲劇愛情,也許是「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或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也可能是「東風惡,歡情薄」,亦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 !隱娘說:這是一首悼亡詩,蘇軾在某一天的晚上忽然夢到髮妻王弗,不禁黯然神傷。此時距離王弗去世已經十年了,可蘇軾卻一直沒有忘懷,可見其用情之深。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於「情深不壽」了吧!《節婦吟》唐·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一首詩讓你讀懂古人交友之道,第一句成經典成語,很多人都知道
    古人交朋友貴在相知相得,但遭遇無數背叛和出賣後,友情也不斷的貶值和變色,原先起於微末而不忘於江湖,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諸如此類名言警句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一方面讓我們對美好的友情充滿嚮往,另一方面也告誡人心善變。
  • 最唯美的現代愛情詩八首,總有一首打動了你
    每每品讀詩歌,總是讓我有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而詩歌中的愛情,更是久久的縈繞在我的耳邊,給我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最唯美的八首現代愛情詩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品,在這首詩歌中,作者通過對陰沉狹窄的雨巷、在雨巷中獨自一人徘徊的行人,以及那個像丁香花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來抒發了作者內心迷惘而又感傷的情懷,給人一種幽深和朦朧的美感。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杜甫一首「罵人詩」,短短4句話,不帶一個髒字,後兩句你經常用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一些詩人應該都是彬彬有禮,應該都是儒雅的君子,我感覺他們應該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我覺得他們是不應該動怒的。其實,是我想錯了。古代的詩人也是人,他們也會不開心。他們也是會罵人的,只不過他們就算是罵人,也是比我有文化的那種罵人。就像我們現在說的,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我們的詩聖寫過的一首詩。
  • 北宋一首小眾的愛情詩,短短幾句,卻道出了纏纏綿綿的夫妻感情
    《寄內》這一首詩當中的「內」指代的是自己的妻子,而這首詩也就是詩人孔平仲寫給妻子的一首詩,題材更類似於家書的樣式,因此在這首詩之中,詩人用最簡明的語言概括出了對於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寫出了自己即將離別故鄉,離開妻子獨自遠行的孤苦和寂寞之情,以及抒發了對於妻子的思念,這首詩雖然只是隻言片語,但是裡面蘊蓄的情感卻令人深思。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感慨,也出現了很多非常經典的關於牛郎織女的詩作。比如唐代詩人杜牧非常著名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不過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要追溯到《詩經》裡的一首詩《小雅·大東》,雖然記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和愛情沒有關係。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各個諸侯國的百姓,對西周統治者的不滿情緒,諷刺西周王室誅求無已,勞役不息的狀況。
  • 詩經裡唯美的十首小詩,道盡了愛情的百轉千回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關於愛情的詩詞更是不在少數。而詩經裡描寫的愛情,更是讓人動心不已。詩經裡的愛情詩,悽婉美豔而又不失純淨。下面就分享詩經裡唯美的十首愛情小詩,一起來欣賞下吧!這首詩就是一首寫愛情,其中的「伊人」,我們可以認定是戀人、情人。
  • 誤人子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什麼時候成了一首寫景詩?
    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是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盡了朋友間的不舍與關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給予了朋友最大的信心與鼓勵;「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抒發了情人之間纏綿不絕、難分難捨離情別緒……這些詩詞,無一例外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且毫無爭議的送別名篇,但是,有一首同樣膾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卻一直被人誤讀,因而存在著巨大爭議,這就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阿信和黃渤合唱《當每顆星星》好聽到流淚,歌詞就是一首詩!
    再聽第二遍的時候,細細思考這如詩般的歌詞蘊藏著怎樣的故事?後來,單曲循環,聽到了我內心的呼喚。就像阿信說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在不停尋找和盼望著那個可能一閃即逝,片刻出現的你。是一個關於愛與救贖的溫暖故事。像《步步》裡那句「生如浮萍般卑微,愛卻蒼穹般壯烈。」像《一千個世紀》裡那句「每次誕生我都要與你相遇,每次輪迴都為你。」人在經歷過無數跌宕與謊言之後,往往變得很難再去相信某些事情,哪怕那些曾經被你稱之為信仰的。比如永遠。比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