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英國的一場疫情,讓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宇宙運動規律

2021-01-09 弄潮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要說萬有引力,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這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提出的力學理論。這種引力存在於宇宙中大小角落,大到月球、地球、太陽、星系、黑洞……小到分子、原子、原子核……也就是說,只要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引力。

萬有引力的表達式是:F=G×(M1·M2)/R(F是兩個物體之間引力大小,G是引力常量6.67×10牛頓×m/kg),M1是物體1的質量,M2是物體2的質量,R是兩物體的距離)。公式表明了物體之間質點的連線上存在著吸引力,物體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距離越大引力越小。闡述了物體之間力的關係,解釋了太陽系的天體為什麼都繞著太陽不斷運轉,地球上的物體為什麼不會飛出地球,統一了地面上的物體與天體運動的定律。

然而這個定律的提出卻醞釀了20年之久,牛頓是從1665年至1687年結合了伽利略、克卜勒、雷恩、哈雷、胡克等前輩科學家的力學理論上總結出來的成果。

疫情中的蘋果

1665年秋天,英國首都倫敦爆發了一場鼠疫,人人自危,無不想馬上離開那個「瘟城」。在牛津大學就讀的牛頓只得回到林肯郡五兒索普村的老家避災,等待疫情過去後再返校。

這一天,牛頓正在自家的蘋果莊園閒坐,欣賞著蘋果樹在秋季裡展現成熟的果實,默默思索著數學裡的微積分、自然界裡光的秘密、物理學和天體運動的秘密……

這時,一顆蘋果砸到了正在沉思的牛頓的頭上,將牛頓從遙遠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他撿起這隻通紅的大蘋果,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個奇怪的念頭:

為什麼蘋果熟了只會向下落?不會向天上飛?是什麼力量在吸引它?難道是地球?如果蘋果樹再高一點蘋果還會落下來嗎?如果高到月球呢?為什麼月球不會落向地球……是不是地球有一種力量,可以讓物體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不會拋向太空?也是這種力量讓月球可以一直繞著地球轉動?

蘋果+牛頓=萬有引力

這個故事常會出現在小學故事書中,是否真實無需去驗證了,我們只要知道牛頓確實從地面物體的運動拓展到了天體運動,最終得到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並沿用至今,讓人類飛出地球、踏上月球、登上火星。

萬有引力

於是牛頓在此後的20年裡一直都在鑽研這個問題,他的研究線索就是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

1665年~1684年,牛頓由伽利略的離心力與向心力設想,以及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運動定律),初步得出了離心力定律。表達式是F=a×m(F是離心力,a是向心力+速度,m是質量),就是物體離開中心的運動,跟它的速度與質量有關。

離心力

1684年,牛頓在《論迴轉的物體》手稿裡首次提出了向心力。就是物體在圓周或圓弧軌道上運動時會受到各種壓力,這種壓力是指向中心的,表達式是:F=Mωr(M是質量;ω是角速度,就是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走的弧度;r是半徑,就是運動軌道到中心距離)。它遵循牛頓第二定律。

重力不同於引力,它的方向是垂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它的大小跟物體質量有關,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就是質量的中心。公式是G=mg(m是質量,g是9. 8N/kg)。可用儀器測量出來,不過在地球上赤道的重力是9.79,兩極是9.83。雜技表演裡的板凳疊羅漢就是利用了重力,讓疊起來的板凳等物體可以平衡。

疊板凳

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了萬有引力,他認為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吸引力,跟地球對四周物體的吸引力是一種力,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是這種力讓地球周圍的物體飛不出地球,就像蘋果只會落向地面;它讓太陽系裡的天體一直繞著太陽運轉,而逃不出太陽系;而在地球的高空仍然有種力的存在,可以延伸到月球之上。

那麼,地月之間也必定有種力,它運動時的向心加速度與地面重力加速度之比值,跟地球半徑平方與地月距離平方之比值是相等的。這樣月球既不會砸向地球,也不會飛離地球,地月之間形成了穩定的地月系統。推而廣之,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亦是如此。這種力就是萬有引力,因為它適用於宇宙萬物。

自此,牛頓統一了宇宙天體以及地面物體運動的規律,建立了人類自然物理學及宇宙學的裡程碑,推翻了古人迂腐的神力之說,為人類探索宇宙太空建起了信心!

不過牛頓的萬有引力後來經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修正。相對論認為讓天體運動的不是引力,而是天體自身的大質量使周圍的時空發生了塌陷扭曲,進入這片塌陷時空裡的物體自然會落向天體。於是愛因斯坦取代了牛頓,「接管」了宇宙。

但,廣義相對論仍在論證階段,有很多雖然得了證實卻還不能得以實用。就像引力波、黑洞、時空曲率……如果我們能將這些都付諸實際,相信我們穿越時空的那一天不會太久了!

相關焦點

  • 學者: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是慣性 不需要萬有引力
    早在十七世紀初,克卜勒根據前人第谷·布拉赫的觀測數據,總結出太陽系行星運行規律,並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這三大定律分別涉及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形狀、運行速度以及運行周期,對行星運動的軌道規律進行了說明。  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真正使太陽成為太陽系行星軌道的中心,也讓科學家開始思考,為什麼行星會圍繞著太陽運動?是什麼支配著它們的運動?
  • 為什麼物理學追求四種基本力的統一?
    自從科學誕生之日起,科學家就一直走在統一的道路上,牛頓統一了天上地下的物體運動規律,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楊振寧統一了電磁力與弱核力;統一場論是物理學的終極夢想,如果誰真的能統一四種基本力,那麼他的功績是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 其實,不能完全說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歷史選擇了牛頓!
    眾所周知,萬有引力的發現開創了人類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新篇章,將人類帶入了宇宙認知的新時代。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那就是伊薩克·牛頓,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探索出萬物之間的力學規律,他在人類科學史上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他的名字載入了史冊,他成為全人類的驕傲。
  •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何提出的?帶你走進經典原理背後的故事
    牛頓是如何推導萬有引力定律的?根據一個著名的軼事,當牛頓又老又有名的時候,有人問他是如何想到萬有引力定律的,他的回答是,「通過不斷地思考它。」例如,胡克彈性彈簧恢復力定律是由胡克在1660年提出的,遠早於牛頓發表他的力學一般定律。更重要的是,牛頓在17世紀60年代發明了微積分(但沒有發表)。此外,牛頓以軌道幾何的形式構建了微積分,使他能夠用數學的方式描述受各種力定律作用的物體的運動。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宇宙中的星體,都是處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 物理學規律在其他天體上也同樣適用嗎?還是只適用於地球?
    月上和月下的統一託勒密的地心說最終在西方流傳的了1000多年,深受當時主流學術圈的認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幾位近代科學巨匠的出現。這幾位科學巨匠分別是哥白尼、第谷、伽利略、克卜勒和牛頓。克卜勒這是直接提出了克卜勒三大定律,讓我們知道天體運動並非是完美的勻速圓周運動,而是橢圓。但克卜勒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天體運動的軌跡是橢圓。牛頓通過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為什麼天體運動是橢圓。當然,遠不僅如此。萬有引力定律還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地球上的物體都有往地球表面下墜的趨勢。
  • 樹大招風,對牛頓的車輪戰
    也許牛頓真的很聰慧(還有人說他的成果幾乎都是在三十歲之前完成的,這就更有挑戰性了),但更有可能的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後來的英國人故意把他所站的肩膀神隱了(就如同名冠西域的亞里斯多德,他的著作估計也是後人堆到他一個人頭上的;見這篇有點詭異的亞里斯多德)。摘譯這篇外國人的質疑,看看神仙咋掐戰。
  • 開局一個牛頓和若干定律,如何一統力學江湖?
    那一年,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剛剛去世,以「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為天空立法的克卜勒剛去世12年,提出近代日心說的哥白尼去世了99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則已經是150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英國剛剛(1640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一個世紀以前的宗教改革已經讓英國脫離了羅馬教廷的控制,所以牛頓再也不用像哥白尼、伽利略那樣提心弔膽的做研究了。
  • 高考知識物理考題: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高考知識物理考題: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天文研究者發現仙女座星系存在著大量違反牛頓重力法則的恆星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兩物體之間的引力,既與兩物體的距離有關,也與兩物體的質量相關。根據我們太陽系行星繞太陽的運行現象我們知道: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其公轉速度也越快,因為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距離越近,行星所受的太陽引力越大,向心力也會相應地變大(當行星質量遠小於太陽恆星的質量時)。
  • 探索天體運動的規律,解析公式背後的意義
    闡述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牛頓力學三定律: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曾經,我們拋出一枚足球,在草地上滾動一段時間就停下來了。有學者說,是因為受力,足球才會運動,拋出後,沒有手給它力,所以足球不一會兒就停下了。
  • 牛頓到底有多牛?看他如何想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你就知道了
    (F=ma) 再一個就是笛卡爾,在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以後,很明顯亞里斯多德之前提出的物理規律已經不適合新的時代要求了 (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地球上重物下降、輕物上升,在地球之外的天上和地球不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天上是由以太組成的,各大行星在各自的天球上繞著地球旋轉,在行星的天球之外是恆星天球,然後是由上帝主管的原動力天,原動力天為行星的運動提供原動力) 因此為了適應新的太陽系模型(日心說)以及行星的橢圓軌道,就急需提出一套新的物理學,來為此模型作為理論基礎
  • 一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眼中的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其適用範圍是經典力學範圍,適用條件是質點、慣性參考系以及宏觀、低速運動問題。牛頓運動定律闡釋了牛頓力學的完整體系,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基本的運動規律,在各領域上應用廣泛。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數學中每一個等式,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機遇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①.定律內容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跟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試圖用其他經典力學定律,反推萬有引力定律的做法(廣義相對論除外),都是「先射箭,在畫靶」,是沒有意義的!
  • 天文學巨匠牛頓除了三大定律之外,還有哪些讓人震撼的發明?
    在17世紀如果說有諾貝爾獎的話那牛頓至少可以連續壟斷四屆的物理學獎,分別是分光計、牛頓力學體系、反射望遠鏡以及萬有引力。牛頓對科學界的一個最後的貢獻變溫法是指函數,關於函數的函數都是從a到b有很多種曲線。每一個曲線的對於一個函數那麼這麼多,還說是滿足一定的規律的它的自變量就是函數。
  • 牛人也是俗人,投資損失300萬美元?有關牛頓的有趣生平事實
    作為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以其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論而聞名,他的三個運動定律極大地影響了歐洲的啟蒙運動。今天分享一下這位牛人的有趣事實。趣聞及怪癖1、牛頓被一個蘋果擊中頭部時,意識到萬事萬物都會產生重力作用。
  • 牛頓力學為什麼對粒子物理不適用?
    牛頓力學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所以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受限於這四個基本定理,像微觀和宏觀高速就不適用牛頓力學。在300年前,牛頓建立經典力學,統一了地面、天上的物體運動規律,從此科學家能夠精確地預言各大行星、衛星和彗星的行為,比如海王星就被稱作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因為最初天文學家是通過天王星的引力攝動現象,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後推測出海王星的軌道並找到了海王星。
  • 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是編的?我們都被蒙在鼓中
    在我們學習的物理課本中有專門講解萬有引力知識的章節,這個偉大的科學發現就是那位被稱為「百科全書」的英國全才牛頓,拋開嚴肅的課本知識不談,關於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蘋果砸牛頓的事情。說有一天牛頓在一顆果樹下休息,這時候熟透了的蘋果掉了下來砸中了他的腦袋,於是他恍然大悟,得出了震驚世界的科學理論,大家把這個理論叫做萬有引力定律。雖然理論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真的是因為被蘋果砸中而發現的麼?
  • 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可以保持同一狀態—懸浮,這是為什麼捏?
    一隻蘋果的掉落,牛頓便開始了它的引力之旅。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每個粒子都會吸引宇宙中的另一個粒子,其力與其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其中心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是從經驗觀察(觀察研究)得出的一種一般的物理定律,牛頓(艾薩克·牛頓)稱之為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