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濃濃傳統年味!農家土灶蒸裝糕 祈願生活節節高
「有錢沒錢,蒸糕過年」,新年吃糕是不少地方的傳統習俗,南北同風,寓意著生活美滿,一年高過一年。以前家家戶戶都會在新年之際,自製糕點,現在這種傳統已日漸式微,不過在一些農村地區,不少家庭都還保留著自製糯米糕,迎春過年的老傳統。隨著春節來臨,村民們又開始為蒸糕過年做起了準備,這農家的土灶臺上也再次升騰起了濃濃的傳統年味來。
一大清早,青浦區練塘鎮聯農村村民徐巧梅家的灶頭間裡已經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徐大姐是附近有名做糕能手,他們家做出來的糯米糕不僅香糯有韌勁,又不粘牙,附近不少村民到來春節都會拜託徐大姐做地道的農家糯米糕。
據介紹,在上海農村地區這樣的農家糯米糕也被稱為「裝糕」,村民們說,做裝糕是祖祖輩輩留下的傳統,裝糕不僅保存時間比較長,能夠用於招待春節期間上門的親朋好友,而且由於糕和高是諧音,同時也寓意著來年的生活蒸蒸日上,節節高升。
裝糕的糕粉是由浸泡過的糯米碾磨成的水磨粉,加上適當比例的粳米粉,然後在模具內先鋪上一次糕粉,再加入豆沙等餡料,然後在覆蓋一層糕粉,把粉刮平,然後撒上適量的糖,端到土灶臺上用旺火將其蒸透定型。別看這裝糕的製作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到香甜軟糯又不粘牙,還真有不少講究。
此外,火候對對蒸糕也十分重要,裝糕放進蒸籠以後隔水蒸,要迅速往爐膛裡添加柴火,保持旺火的火力至少十分鐘以上,這樣做出來的裝糕會帶有農家土灶特有的柴火香。
徐巧梅介紹,用高壓鍋蒸裝糕對於市區的市民來說,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而且裝糕的形狀、大小、顏色、配料可以都根據自己喜好,自行搭配,找到最適合家人的口味。說著徐巧梅拿出另外一套模具,演示了另一種圓形裝糕的製作方法。
據介紹,除了常見的豆沙餡外,還有芝麻、豬油、蓮蓉、椰蓉、五仁、百果等也都可以成為裝糕的餡料,裝糕的形狀可以自由選擇,市面上有不少做糕的模具可供選擇,圓的、方的、五角星形、花朵形狀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