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中前期的時候,中國遭受到了日本的侵略,並且因此遭受了長達十四年的戰火,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沒落下去,反而是在戰火之中獲得了重生,建立了新中國。1955年的時候,新中國開展了授勳儀式,給曾經為中國付出血與淚的將士們授銜,期間一共有15位大將人選,不過最終只評選了10位大將,那麼剩下的這5位都是誰呢?
實際上除了戰死的那些傑出將領以外,很多將軍都有資格本評選為大將,但是大將的名額卻只有十個,因此最終還是有將軍遺憾落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一下這些落選的將軍吧。
排在首位的就是蕭克將軍,這是一位資歷非常老的革命將領,在抗日戰爭之中幾乎參與了所有的大型戰役,並且在這些戰爭之中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在後來的一段時間之中,蕭克將軍沒能夠堅守住自己的政治立場,因此遺憾落選。
然後就是張宗遜,這位將領也擁有非常深厚的資歷,革命隊伍之中有很多的將領都曾經是從他手下出來的,但是這名傑出將領在一場重要的戰鬥之中作出了錯誤的決定,導致革命軍隊出現了重大損失,因此最終沒能評選為大將。
第三人是王震,王震曾經在紅軍革命隊伍之中擔任過鄭偉和旅長的職務,並且也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為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在大將評選上最終還是遺憾落選。
第四位將領是宋任窮,這名將領很早的時候就參加到了紅軍革命之中,很早就升任革命部隊的幹部,從功勳上來說完全有資格評選為大將,但是最終還是沒能夠成功當選。
第五位是周純全,周純全也是一名老革命,甚至比蕭克將軍還要更早加入革命部隊,但是他作為後勤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戰功相對而言較少,並且在以往的工作之中也曾經犯下了一定的錯誤,因此並沒能夠評選上大將。
雖然這幾名將軍最終只被評選為了上將,但是他們的功績是無從否認的,只不過在軍銜之上沒能夠更進一步,因此他們仍然是我們應該永久銘記的英雄。
或許很多人在看了這些將軍的生平之後,會覺得這些將軍沒有想像中那麼的偉大,但是我們經常說,一個人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他是誰,而是因為他幹了什麼事,就憑這些將領曾經為新中國捨生忘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就是我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