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1955年我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在剛開始醞釀如何制定軍銜等級時,我軍同樣計劃仿照蘇聯老大哥的經驗,設立最高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也就是在我們所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上再加一級大元帥。
從軍銜評定之初,彭德懷和羅榮桓就領導總幹部部先後擬定了幾個方案,分別與中央軍委的各位委員交談,共同對每位將領的定銜磋商、定案。在磋商中,所有參與軍銜評定的人員都認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也應該參與此次授銜和授勳。
而在最初的授銜中,就計劃設立大元帥軍銜,準備授予毛主席。並且元帥和大將也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10位,而是13位元帥,還包括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大將則是14位,還包括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
毛主席在得知這個方案後,堅決立場不參與授銜,也不參與授勳。軍銜評定的相關人員以蘇聯授予史達林大元帥銜的例子勸毛主席。毛主席則說:「蘇聯有的,我們不一定非要照搬。」態度非常堅決,就是不參與授銜。
為了讓毛主席接受軍銜和勳章,人大常委甚至專門為此召開會議進行討論,想要以最高立法機構的權威決定此事。有位民主人士提出,「只要我們人大常委作出決定,毛主席也要遵守啊!」
這位民主人士發言後,會場要求給毛主席授大元帥軍銜的呼聲更高了。參會的委員們認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不僅是人民軍隊的創建者,更是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為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參會的委員們還表示,這些領導人在黨和全國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理應為他們授銜授勳。尤其是毛主席,他的功勞最大,理應像史達林那樣被授予大元帥軍銜,尤其是毛主席要比史達林指揮部隊打的仗多,時間也更長。
主持會議的劉少奇,深知毛主席的性格,知道毛主席做出決定的事情很難讓他改變。會議的最後,劉少奇發言說:「諸位經常見到毛主席,可以當面勸說毛主席,爭取毛主席同意,待毛主席同意後再做相關決定。」
不過這些勸說自然是徒勞,毛主席始終沒有同意接受軍銜和勳章。但是所有參與授銜工作的人可不這麼想,所有的人都希望毛主席最終接受軍銜和勳章。
總後勤部根據最初擬定的首先方案,結合蘇式禮服和軍裝樣式,組織軍需生產部門設計出了元帥、將、校、尉各級軍官以及士兵的軍裝,並制出相應的樣裝送到中央軍委審定。
這些禮服樣式,隨即被送到了中南海,就擺在菊香書屋東面的勤政殿內,以便讓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審查。這些禮服中,當然包括專為毛主席一人設計的最精美的大元帥禮服。
看過新式禮服後,毛主席的態度依舊沒有改變,強調自己不參加授銜和授勳,即便做了禮服也沒有用。
彭德懷、羅榮桓、總幹部部副部長宋任窮、賴傳珠等來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關於軍銜評定方案和授予勳章工作及其進展情況。
彭德懷說:「這次授銜,部隊中絕大多數同志都能夠正確認識這次授銜工作,態度很端正。雖然出現了個別的攀比心理,提出了一些與實際不符的要求,但是申請降銜的同志也不再少數,值得表揚……」
在聽取完匯報之後,毛主席針對匯報中要授予自己大元帥軍銜的問題,特意又提了出來:「根據國際國內的經驗,我就不要這個大元帥了,大元帥的軍裝,看著好看可穿著不舒服嘛!我成了大元帥,那咱們的人民政府,就會被西方帝國主義污衊是『軍政府』。況且,咱們工作是要紮根於群眾的,穿著一身元帥軍服,到群眾中講話、活動也不方便,這不是脫離群眾了嘛!依我看吶,所有現在已經到地方工作的,在軍隊上沒有職務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的好。」
毛主席說完,便側過身問坐在自己身邊的劉少奇和周總理,說:「恩來,少奇,你們覺得這個提議怎麼樣啊?」
周總理說:「我同意主席的意見,我看我們已經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就不要評銜了。」
劉少奇也在一旁表態:「我也同意主席的意見。」
會後得知毛主席意見的鄧小平、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人,也紛紛表示同意主席的意見,不參與此次授銜授勳。
最終,評銜工作組根據毛主席的意見和其他領導人的表態,認為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和鄧小平等同志,工作重心都已大部或全部轉移到了地方,而且現在處於和平時期,他們一時不會參與到軍隊的工作當中,不要軍銜也有道理,最終一致通過不授予他們軍銜。
就這樣,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次出現的大元帥軍銜,因為毛主席的力辭,成了一個空銜,最終被取消。
在毛主席的帶動下,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紛紛讓銜,均主動提出不參與授銜授勳,最終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辭去元帥軍銜,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四人辭去大將軍銜,形成了我軍十大元帥、十大將軍的歷史局面。
他們的主動讓銜,讓在授銜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最終全部迎刃而解,也有力地安撫了部分對授銜有意見的將領,並且在國際上取得了主動地位。毛主席主動帶頭地方同志力辭軍銜,再一次顯現了毛主席的深思熟慮與高瞻遠矚。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出錯,也想讓更多人知道老一輩人的故事,請把它推薦給更多人吧。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