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生活:心理健康測試需要科學規範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簡稱心理所)公布了《2007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這次調查中,我國心理學家首次使用了自主研製的符合我國國情、有統一內涵且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使用的《中國心理健康量表》。

    這不僅讓人想起那些流傳於網絡或其他媒體上的心理健康測試。這些測試大多源自國外經典量表,讀者可以很輕鬆地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自我測試。人們不禁有了這樣的疑問:既然有這樣便利的方式,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大力氣制定自己的心理健康量表?怎樣才能科學地判斷心理健康狀況?我國公眾心理健康狀況究竟如何?

    只有專門從業人員才能科學判斷心理健康狀況

    如果你正在森林中和一隻小白兔玩耍,旁邊有一座小木屋和一棵大樹。這時忽然出現了一隻老虎,你會怎樣做?——這是一道曾經在網絡上非常流行的心理測試題。

    網上給出的答案是:小白兔代表情人,老虎代表配偶,答案則代表了受測者的婚戀觀。有人這樣回答:「抱著小白兔躲進小木屋。」按照答案,這說明首測者的婚姻可能已經出現問題;或者受測者的婚戀觀不太正常,有心理問題。

    其實,這是一道用來測試發散性思維的經典問題,受測者的答案可能會反映出其發散性思維的強弱。所以用心理學家的話說,網絡上這樣的演繹「純屬娛樂」。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融的科學,不像物理、化學等純自然科學有非常強的因果關係和絕對的判斷標準,會受到社會文化、歷史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判斷心理健康的標尺也是不同的。

    心理所專家說:「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量,他的參照系是公眾整體心理狀況的平均水平。打個比方,如果把一個國家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平均水平數設為100,大多數人處於這個平均數上下範圍之內。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心理狀況就是健康的。例如,80、120雖然低於或高於平均數,但心理健康均屬正常。如果出現遠低於這個範圍,可能就說明心理健康狀況出現問題。」

    只有醫生才能準確判斷身體健康情況,同樣,也只有心理學家才能準確判斷心理健康與否。「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科學。」專家說:「即使是心理測試的經典量表,也只有心理學家才能正確地運用並以此判斷受測者的心理狀況。」

    適合的標準才是科學的標準

    近幾年來,國內外很多調查機構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公眾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但是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為,這些數據並沒有準確反映中國人的心理狀態。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劉正奎博士認為:「這其中有統計手段和標準不同的問題,也有一些機構採用的是臨床判斷的量表,並不適合正常人群。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調查機構採用的是國外的測量工具,並不適應中國人。」

    例如,如果把中國判斷多動症的標準放到美國,可能有很多的美國孩子都會被診斷為多動症。心理所劉正奎博士說:「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或家長更希望孩子應該文靜、內斂一些,而美國更強調個性的張揚和發展。」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美國人看來一些代表「心理有問題」的表現,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是正常的反應。

    沒有心理健康就談不上人的整體健康。國民的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也同時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並直接關係到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家庭的幸福。國民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素。

    為了準確描述我國公眾的心理健康情況,中科院心理所於2004年組建了以陳祉妍博士為首的《中國心理健康量表》全國專家組和協作組,以「畢生發展」的理論為指導,開發了量表的青少年版、成人版和老年版,分別適用於12—18歲,18—55歲和55歲以上。各版本使用統一的心理健康維度,能夠整體地考量正常人群畢生心理健康的情況。

    我國公眾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接受測試的城市居民中,15%-18%的人心理健康狀況為「好」;65%-70%為「良好」;11%-15%為「較差」;2%-3%的人為「差」。專家指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者可能具有輕度心理問題,有些可自發緩解,但也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對他們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而心理健康狀況「差」者則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問題,社會功能受到明顯影響,個人感到強烈的痛苦不適。此類個體面臨高度風險,亟須獲得心理諮詢與治療。

    調查還顯示,在青少年階段,初一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學生次之,高中學生最低。在成人階段,年齡越大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在老年階段,75歲前心理健康指數比較平緩,75歲後心理健康指數顯著下降。

    報告還列出了影響各種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親子關係質量、家庭結構和學校教育質量。與父母相處得好、生活在雙親家庭、就讀於重點中學的青少年在自我體驗、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對成年人來講,經濟收入、教育程度、職業類型、休閒方式等則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休閒方式影響最大,常進行運動鍛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更好;經濟收入影響次之,在月收入2萬元以下,心理健康指數隨收入增加呈上升趨勢。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身體健康、參與活動、醫療與居住保障、婚姻狀況等。

    針對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的實際情況,專家們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儘快啟動《心理健康促進法》的制定,建立輻射全國的心理健康調查網絡和國民心理健康資料庫,開展全民心理健康定期普查,依託專業機構和社會力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等。

    中國心理諮詢業亟待規範化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需求的增長,我國的心理諮詢業發展很快,目前通過國家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大概有3萬人左右。「但與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心理諮詢師還遠遠不夠。」劉正奎說:「同樣為發展中國家,巴西有近17萬心理學工作者服務於社會。」

    但是,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張侃曾經針對某些學校開展的心理諮詢活動提出這樣的建議:學校建立心理檔案、掌握學生心理健康必須防止給學生「貼標籤」。他說,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心理問題,必須由專業從業人員經過嚴格的程序才能得出結論。一旦學生被輕率地「貼上標籤」,很可能因社會環境的對待方式和自身壓力誘導出問題。

    我國目前對心理諮詢師的培訓還比較混亂,存在著很多問題。「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科學,從她誕生之日,就始終以科學理性的精神關注人類心靈,因此,心理諮詢師掌握的不僅是一門診斷或諮詢的技術,對其人文情懷和人本精神有更高的要求。」劉正奎說:「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心理諮詢業的發展都急待規範。心理諮詢師不是指導老師,不能告訴諮詢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認為,心理諮詢師最基本的工作是傾聽、傾聽、再傾聽。」

    「當然,這些都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其他國家也曾經遇到過。」劉正奎說:「我相信,中國的心理諮詢業會越來越好!」(記者 齊芳)

相關焦點

  • 重慶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掃一掃就能做心理測試
    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當不好的情緒困擾著你、當環境的壓力讓你透不過氣來……也許,你更應該尋求幫助——「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天,我市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心窩雲」(一期)上線,市民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測試心理狀況並將獲得專家的解讀、評估和指導。
  • 重視心理測試技術應用
    二是心理測試操作規則不統一。由於心理測試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對其研究缺乏科學一致的認識,法律法規對心理測試的操作規則也沒有明文規定。實踐中,心理測試人員在把握心理測試的實施條件上不一致,對測試程序、具體步驟、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對測試的最佳時機、可行時間,以及被測試對象的年齡、智力、體能、健康和精神狀況等認識也不統一,直接影響到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 收養兒童需通過心理健康測試
    香坊區民政部門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在哈市率先啟動了收養評估模式,進一步保障了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使收養登記工作更加規範高效。區民政局還走訪轄區內部分收養家庭及有收養意願的人員和家庭,了解實際收養關係建立後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以及有收養意向、收養需求家庭的原始收養心理狀態。在調研結果與香坊區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符合區情民情的委託第三方社會組織評估模式,在全市率先啟動收養評估社會化模式,有效促進了收養工作的專業性和公正性,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被收養人權益。
  • 金賽藥業金磊博士:我國3900萬長高兒童需要科學身高管理
    (健康時報記者 李超然)「中國現有700萬P3(將100個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的人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最矮的3個人就是達到矮身材範疇的,醫學上把它叫第3百分位,即P3)以下的矮身材兒童需要生長激素的治療,但還有3900萬身高偏離兒童,他們需要更科學的身高綜合管理。」
  • 「左右腦年齡測試」別把娛樂當做科學(圖)
    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並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有程式設計師表示,研究測試代碼發現,測出來的年齡其實只是隨機數。專家認為,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依據。(10月26日《北京青年報》)  「左右腦年齡測試」最近幾天很流行,經常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裡見到,測試者往往信以為真,不僅認為自己的左右腦年齡存在差異,還把測試出來的結果曬給朋友看,希望他們也測試,互相比拼下。
  • 教育部:禁止強迫學生做心理測試
    昨天,教育部網站公布了近日印發的《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指南》明確了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的管理規範,在「輔導倫理」一項中規定,在輔導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禁止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給學生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儀器設備。
  • 真正的心理測試才能讀懂真實的你
    網上許多所謂的「心理測試」不過都是一些騙取點擊量的「玄學」,真正的心理測試不僅讀懂你的「心」,更了解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什麼才是真心理測試 科學來說,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通過一系列科學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徵數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 由於心理測試是用科學設計的量來測量觀察不到的人格結構,也被稱為潛變量測試。常用的心理測試方法有通過設計符合信效度的問卷方式進行,一個有用的心理測試必須是有效的、可靠的。
  • 網上心理測試 別太當真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肖  蓉   憑直覺選個圖形,看看自己屬於哪類性格;回答幾個問題,預測一下職業發展……如今網絡上所謂的「心理測試」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探索自我的衝動,而簡單易行的心理測試似乎提供了一種途徑。有人從中獲得滿足,也有人對此疑慮重重,這些測試到底靠不靠譜?
  • 扯下佔星術的科學假面:只是愚弄在世人
    原標題:扯下佔星術的科學假面 天體運動絕不可能影響人的性格命運 星座「健康分析」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佔星更多是娛樂的成分,帶有心理暗示作用 「與親密的人擁有輕鬆悠閒的共享時間。 醫學家說 星座「健康分析」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在佔星術中,除了對人性格命運的探究外,還衍生出了對於身體健康的分析,甚至能夠給出具體的保健醫療建議。這些分析建議可信嗎?
  • 兒童心理測試及其6大注意點
    一、兒童心理測試是什麼 兒童心理測試是專門針對兒童心理問題而開展的心理測試。一般來說兒童具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是兒童多動症、兒童多動症候群、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兒童恐懼症、兒童期焦慮、兒童期抑鬱症、兒童社交恐懼症、兒童行為檢查等方面。
  • 手機心理測試軟體哪個好?十款熱門手機心理測試軟體
    婚姻質量問卷(ENRICH);  24、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量表;  25、心理年齡測試量表;  適用人群:  1、普通用戶的心理健康評測。  下載地址:心理測試遊安卓版|心理測試遊戲iPhone版  三、超準心理測試超準心理測試  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它是指通過一系列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徵數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差異,本應用為你帶來數十道分析科學且準確的心理測試題,讓你了解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 不要再被「第一直覺」騙了,真正的心理測試才能讀懂真實的你
    網上許多所謂的「心理測試」不過都是一些騙取點擊量的「玄學」,真正的心理測試不僅讀懂你的「心」,更了解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什麼才是真心理測試  科學來說,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通過一系列科學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徵數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  由於心理測試是用科學設計的量來測量觀察不到的人格結構,也被稱為潛變量測試。
  • 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舉行「帶我走進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活動
    11月18日,由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帶我走進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決賽在渾南校區生命學館B101此項活動是創新創業學院支持的科普立項「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VMP科技培育計劃」的子活動之一,旨在激勵同學們去閱讀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書籍,加強專業性學習,更好地促進同學們對生命科學的認識。
  • 左右腦年齡測試刷爆朋友圈 專業人士:無科學根據
    近日,關於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在微信朋友圈熱傳——只要掃圖上的二維碼之後做幾道題,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專業的網際網路程序開發人員表示,這個結果其實是隨機的,並沒有科學依據。醫學專業人士表示,大腦是沒有所謂的年齡的,左腦和右腦雖然分工不同,但複雜的工作都是協同完成的。
  • 重慶首個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掃二維碼即可進行心理健康測評
    十月十日,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中心「世界精神衛生日」義診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通訊員 楊瀅 攝  心理健康測評 掃一掃 就看到  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珩)面對精神障礙患者,重慶在積極應對。重慶日報記者10月10日了解到,由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推出的重慶首個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市民只需掃二維碼即可進行心理健康測評。  據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精神障礙患者,重慶在全國首創了「綜治衛生雙牽頭」的工作機制,建立了市、區縣、街鎮、村社四級聯合服務管理工作制度。同時,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40個區縣落實患者監護以獎代補政策,在6個區縣開展免費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項目。
  • 重慶首個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重慶日報記者10月10日了解到,由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推出的重慶首個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市民只需掃二維碼即可進行心理健康測評。  據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精神障礙患者,重慶在全國首創了「綜治衛生雙牽頭」的工作機制,建立了市、區縣、街鎮、村社四級聯合服務管理工作制度。同時,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40個區縣落實患者監護以獎代補政策,在6個區縣開展免費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項目。
  • | 科學+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表示,無論哪種形式的算命,都是為了滿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張昕:心理學當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對於不確定性的一個規避。我們的很多情感或者生活壓力,就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 自拍就能測試精神狀態,精神健康APP「豆芽灣」上線
    10月10日是全國第28個世界精神衛生日,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與第三方聯合研發的APP「豆芽灣」正式上線,該產品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聯合國內專業心理學專家,為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科學的解決方式,用戶只需通過自拍,就能測試自身的精神狀態。
  • 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
    一、構建和諧,溝通交流規範化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需要心理的關愛和情感的交流。我校制定和完善《XXX》等系列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細化班主任管理條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師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並且進行量化管理,談心多少次,家訪多少次,都有檔案記錄。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