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攬權收賄、皇帝查問追責,姚崇片言解危局

2021-01-08 西陸蟬聲c

古語說「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可見語言的力量。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往往徒惹災禍;而一個說話藝術的人,卻能夠在唇舌之間化解危局。

大唐名相姚崇,才識過人,頗具賢名,連偉人也讚譽他為大政治家,深受唐玄宗的信賴和倚重,為幫助玄宗開創開元盛世建立了卓越貢獻。

姚崇

姚崇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子,在中央派駐東都洛陽的機構中任職。正逢宰相魏知古主持東都官員銓選事宜,因姚崇對魏知古有恩,其兩子便攬權收賄,就官員銓選事頻頻向魏知古關說請託。

魏知古出身貧寒,本是一個小官,被姚崇看重、推薦,後來與姚崇同為宰相。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的下屬,姚崇平時有所怠慢。此次東都官員銓選,姚崇派魏知古前往東都主持;卻又命吏部尚書宋璟負責終審,對是否錄取做最後決定。令魏知古十分不滿。

魏知古

魏知古一回京師長安,便將姚崇兩個兒子收賄請託一事,向唐玄宗做了匯報。唐玄宗對姚崇父子很失望:朕這麼信任你,你卻不知背著朕幹了多少壞事!趁著一天風和日麗、氣氛和諧,唐玄宗假作閒聊,漫不經心地問姚崇:「卿的兒子才能、性情怎麼樣?現在做什麼官啊?」

姚崇心思玲瓏、聰慧過人,皇帝冷不丁問我兒子什麼意思?心念一轉便已悉知,一番對答下來,不但自己和兒子無事,反而告狀者魏知古給皇帝留下壞印象,被貶官。

且看姚崇如何應對。

第一,不能對皇帝隱瞞事實。唐玄宗此時正年輕,賢明能幹,想查真相太容易了。隱瞞事實乃欺君之罪,只會雪上加霜,更惹皇帝怨怒;坦誠以對,或許能有轉機。

姚崇對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幹魏知古,臣未及問之耳。」臣有三個兒子,兩個在東都,為人私慾重而不知檢點自愛;一定是有事請託魏知古,臣還未來得及過問。」

玄宗本以為姚崇為會兒子隱瞞,聽了此言大喜,朕果然沒看錯人。

第二,巧妙將矛頭引向魏知古。玄宗對姚崇料事如神很驚奇,問道:「愛卿如何得知此事?」姚崇回答:「魏知古卑微時,臣就像母雞用翅膀護卵一樣,關照愛護他。臣的兒子愚鈍,以為魏知古因此會感恩於臣,從而容忍他們做壞事,所以才敢這樣幹。」

姚崇的話表面上在批評兒子,其實大含深意。首先說明了自己對魏知古有知遇之恩;其次說兒子以為魏知古會感恩,才去請託,暗示魏知古不知感恩。

第三,高風亮節,不落井下石。果然,唐玄宗認為姚崇忠正無私、誠實無欺,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負義,竟想要罷黜其職務。

這時候,如果順著皇帝的意思說,對,魏知古辜負了我對他的提拔之恩,就是個小人。就顯得下乘了,說不定適得其反。

姚崇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他諫止玄宗,說道:「此事乃臣的兩個兒子有罪,破壞了陛下法度,陛下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臣已經是深感萬幸;如果因為臣的緣故而貶逐魏知古,天下人一定會認為陛下偏袒臣,累及聖朝聲譽。」

姚崇是在以德報怨嗎?其實是樹立自己大度容人的形象;並以自己的大度,襯託出魏知古的忘恩負義。進一步在玄宗心裡為自己加分、為魏知古減分。

雖然當時玄宗沒有表態,過了不久,便罷免魏知古宰相之職,貶去做工部尚書。

姚崇像

姚崇厲害吧,通過與玄宗的一番話,將本來已經臨頭的禍事轉變成好事:兒子脫罪、告狀者遭貶、自己進一步受皇帝信任。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相關焦點

  • 著急攬權才是帝王本質
    愛看明史人,很多都說崇禎皇帝不該剷除魏忠賢,畢竟有他的存在,才是壓制東林黨人的最後一劑猛藥。可是仔細想一下,自他一上臺,要是真沒除了這魏公公,那他可就是傀儡,一點作用都沒有。於是他也走了他的祖宗們走的老路,除掉這個帝位穩固之路最大的障礙,才能將權力抓在他的手裡。
  • 望子成龍,這位唐朝皇帝做得最好,五個兒子有三個當了皇帝!
    望子成龍,意指父母盼望兒子有所作為。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無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還加幾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百姓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子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比如高中狀元,或者立下戰功等。而對於皇帝來說,望子成龍,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
  • 慈禧19歲父親去世,26歲丈夫去世,40歲兒子去世,馬未都:她命硬
    在我國歷史上執政達到48年的很少,只有漢武帝54年,梁武帝和萬曆皇帝也都是48年,康熙61年,乾隆60年。 慈禧除了個人能力外,還跟她的運氣有關,因為鹹豐的正宮娘娘不會生育,唯有慈禧生了個兒子,且此兒子是鹹豐帝的獨子,所以毫無懸念的當了皇帝。所以慈禧走上權力巔峰的第一步就是以微末身份為鹹豐帝生了個兒子。
  • 共24個兒子,九個參與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六十一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的一生,平三藩,滅噶爾丹,收臺灣,可以說是波瀾壯闊,開啟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不過雖然貴為天子,功績等身,他也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在康熙晚年,共有二十四個兒子,有九個都參與了立儲之爭,細數康熙皇帝的"壞"兒子。
  • 鹹豐做了那麼多年皇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
  • 王府宮女生下世子,卻被王爺趕走嫁人,兒子當皇帝後也未享福
    按理來說,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有開國皇帝,而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會擁有自己的開國皇后。然而,至少也有兩個王朝是例外的,它們分別是東晉和南梁。這是因為晉元帝司馬睿與梁武帝蕭衍一樣,結髮妻子死在他們登基之前,出於對妻子的愛,他們都沒有再立皇后。
  • 明明有兒子,皇帝卻在臨死前愧疚不已:傳位給侄子
    總的來說,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是個不錯的皇帝。他在位時期,大力改革,減裁冗員、整頓朝政,還學習漢族人實行科舉制度。但他有一件事情做得很不地道,那就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傳位於子,何況元英宗碩德八剌也是頗有作為的皇帝,有什麼錯?原來,元仁宗的皇帝是從哥哥元武宗海山那裡繼承的。
  • 崇禎皇帝的兩個兒子哭拜父靈,靈柩被運往昌平,悽涼入葬
    《甲申傳信錄》記載,二十七日那天,李自成傳令,讓太監準備必要的禮儀用品,以便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運往城外。二十八日這一天,崇禎皇帝的兩個兒子來到靈柩前哭拜,兩個皇子頭戴青巾,「愁慘難名」,隨行有五個農民軍的士兵。行過禮之後,兩人到成國公的府上吃飯。此時,成國公朱純臣剛死不久。
  • 悲情皇帝的悲劇人生:我只是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然而,擁有如此出色政績的朱祁鈺,真實的情況卻十分憋屈:南宮裡住著太上皇,東宮裡的太子是太上皇的兒子。景泰帝朱祁鈺夾在中間,只是個幹活的。他日夜為國操勞,太子卻不是他的兒子。自古以來「父有天下必傳於子」。別人當皇上,皇位可以名正言順傳給兒子。為什麼自己當皇上,皇位卻得傳給侄子。景泰帝深感不公。他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內心裡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 古代最倒黴皇帝,剛殺死生父篡位登基,就被自己兒子孫子聯手殺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古代封建社會中,帝王家最不講孝,只講權勢,歷來父殺子,子弒父並不少見,而古代有一個最倒黴的皇帝,剛殺死生父篡位登基,就被自己兒子孫子聯手殺了。
  • 唐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卻被親兒子給害死了
    高峰的時候自不必多說,而低谷的時候,那些帶著大唐一步步走出低谷,實現中興的皇帝,倒是值得我們敬佩。沒有他們,大唐恐怕難以堅持這麼長的時間。同其他皇帝一樣,唐憲宗李純的皇位,也經歷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李純的父親是唐順宗李誦,在往上推便是唐德宗李适(kuò)。唐德宗還活著的時候,大唐的太子是李誦,即唐憲宗李純的父親。因為,唐德宗對李誦很不滿意,所以,一度想廢了太子李誦,立李誼為太子。雖然,被大臣們阻止了,但卻讓李誼生出了野心。
  • 明英宗以奪門之變重新當皇帝,等於奪了兒子帝位,所以得位不正?
    今天說起明英宗這個皇帝,很多人認為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廢了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的帝位,重新當皇帝,是得位不正,甚至是最得位不正的皇帝,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持這個觀點的人,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是認為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當皇帝,等於是無形中奪了兒子朱見深也就是明憲宗的帝位,使他推遲了八年時間繼位。
  • 固護元氣 | 太乙堂治肝癌,深入疾病「精髓」,扭轉危局
    南京太乙堂中醫院採用創新性的「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療法」,在肝癌治療上取得良效,可使血氣衰敗的危重患者扭轉危局,重獲生機。
  • 算命的說他兒子是皇帝命,於是他脫離漢軍陣營,最後卻成為階下囚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姓許的算命先生出現了,給他的姬妾算了一卦,對他說他老婆將來生的兒子是皇帝命,老豹這麼一聽,心裡大喜啊!他想的是既然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當皇帝,那自己肯定也是皇帝了。本來他還在猶豫,可是聽了這些話之後,他就開始膨脹了,腦子變得很熱,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漢軍陣營,要幹一番大事。
  • 清朝最能生的妃子,50歲仍被翻牌,知道兒子當皇帝後病死
    而康熙皇帝也是清朝這幾位皇帝中比較著名的一位皇帝,在康熙擔任清朝皇帝期間,清朝相對來說比較繁榮。康熙在八歲便繼承皇位,等到他成年後鞏固政權,除了鰲拜,平定三藩,康熙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大家知道康熙的豐功偉業,但大家也許不知道,康熙是清朝的皇帝中,嬪妃數量最多的人。皇宮後宮佳麗3000,皇帝不可能一個一個的看,有些皇帝會選擇翻牌子的方式來選擇侍寢的妃子。
  • 中國歷史上下罪己詔的皇帝們
    罪己詔是中國古代皇帝在國家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因為皇帝的錯誤做法激起重大民變時為了表示自己的悔過而頒布的詔書,中國歷史上以漢文帝第一次發布罪己詔到清朝光緒皇帝最後一次下罪己詔,共有八十八位皇帝下過罪己詔,這裡面有被逼無奈也有真實認識到自己錯誤的而頒發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認識幾位曾經下過罪己詔的皇帝一.罪己詔第一人—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63年,因為全國災荒不斷
  • 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杜太后問趙匡胤說:「你知道你是怎麼做上的皇帝嗎?」趙匡胤回答:「我做皇帝,是因為我們趙家先祖積德所致。」杜太后人之將死,便沒有了顧忌,單刀直入的說道:「你能做上皇帝,是因為周朝小皇帝年幼。如果周朝皇帝是個成年人,你是做不了皇帝的。」趙匡胤不知道母親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只聽母親頓了頓,接著說道:「我擔心的也是這個,德昭現在只有10歲。
  • 這個開國皇后生了6個兒子,每次生子都夢到動物,3個兒子當了皇帝
    中國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傳奇人物,那就是北朝的武明皇后婁昭君,她是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歡的老婆,也就是名正言順的北齊帝國的開國皇后。她出身於鮮卑人的名門世家,祖父是侯爺,卻選擇了高歡這樣一個出身並不高貴的將領。
  • 史上最「長壽」皇帝:統治81年活了103歲,熬死兒子,孫子繼位!
    史上最「長壽」皇帝:統治81年活了103歲,熬死兒子,孫子繼位!歷史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指引著我們前行,在我們感覺迷惘和驚慌失措的時候,歷史總會默默的幫助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也出現過無數的國家和王朝,這些國家和王朝都有屬於自己的皇帝和國王,幾乎上一任的皇帝都會把皇位繼承給自己的兒子,但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繼承方法。比如元朝朱元璋將皇位繼承給了自己的孫子,至於最後怎麼樣,這就是後話了。今天我們不談朱元璋,說一下歷史上神秘的南越國。要說這南越國是如何建國的,過程可是一波三折。
  • 巫師對皇帝說:我是玉皇大帝,你是我的兒子,皇帝聽後竟唯命是從
    有個名叫陳延壽的太監,他知道皇帝劉倀迷信巫術,於是,將女巫樊鬍子推薦給了皇帝。樊鬍子向來擅長裝神弄鬼,她來到皇帝的面前,神神叨叨地宣稱自己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可以輔佐劉倀評定四海統一中原,劉倀聽了之後激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