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說文化,淺談日本文化中的一些風土人情
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在日本不宜有的習慣,在人前接吻:日本人認為在人前接吻是難為情的事。擁抱:接觸他人的身體,在日本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男女之間除戀愛關係的雙方外,一般不握手。
在人前嚼口香糖:允許抽菸,但嚼口香糖不行。別人沒吃,自己獨自吃東西,也被視為失禮。穿著鞋子進屋:進入日本住宅,必須脫鞋。窺視別人家的廚房:在日本,訪問別人家庭時,窺視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民事糾紛輕易訴諸法院:日本人在個人生活中比契約關係更重視信賴關係。因此,遇事大多數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協商解決或通過中間人 解決。唯有當事人之間的關係明顯惡化時才上法院。律師的人數僅是美國的1/30。
日本的飲食習慣: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裡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日本的夜生活:日本人習慣下班後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內的娛樂中心區,到處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總會。日本的酒類: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燒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日本的飲食習慣: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裡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我們總在感慨他人取得的成就、頭銜、名目,而一心想要追逐,幻想著有朝一日也如他般耀眼奪目。而其實,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要的越多,會失去更多。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堪稱完美。還有精力,再去成就其他。人生不能卷土又重來也不能每天都開心愉快,更不可能月月愁懷。因為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要走,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浪費在過去的憂鬱和歡喜裡,還需要自己整理好心情後又繼續踏上人生旅途。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定了「海之日」——一個專門為海洋設定的節日。有著日本人心靈故鄉之稱的京都,到處充滿著濃鬱的日本風情,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京都古城建造仿照我國唐代長安的棋盤式布局,城內分洛東、洛西、洛北、洛南和洛中。城內至今保存著千餘座古寺及眾多的歷史遺蹟。
Hello Kitty誕生於1974年,當時三麗鷗公司預定推出一款小錢包,上面的圖案希望能設計出一個嶄新的人物。而Kitty的第一代設計師清水侑子在設計之初想到小孩子喜歡的動物,不外乎小熊、小狗和小貓而已,由於前兩者早已推出過,因此她便決定採用最喜歡的貓咪了,因此這隻繫上紅色蝴蝶結的小白貓便出現在錢包上。當時信太郎並不是很喜歡它,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這隻小貓卻一發不可收拾地流行起來。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宋代的範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在日本過新年,到底有什麼習俗呢?過年前,日本人都要在家門口供奉「門松」。日本宗教文化中,有一位「歲徳神」,主管新年繁盛之事,居住山中。因此,日本人在過年前,在家門口立門松,或著在門上掛一枝松枝,表示「迎神」。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中國的「大年三十」、「除夕」,英文寫作「New Year's Eve」。與中國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不同,日本人過年是吃蕎麥麵,日文寫作「年越しそば」。31日的年夜飯,蕎麥麵是日本人家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如果日本留學的你決定待在那裡跨年,記得要吃蕎麥麵哦。日本人把春天稱為「花見」季節。有人說:「美不過櫻花,勇不過武士」。在日本,比新年更熱鬧的景象,莫過於「舉國若狂觀櫻花」的盛況了。
賞花引發日本交通大堵塞,日本人春節不放假,然而在看櫻花的季節,不少地方卻安排出一周左右的假期,讓平時埋頭工作的日本人扶老攜幼,一起去看花。日本人形象地把這段時間叫做「黃金周」。 在黃金周最常做的事莫過於回鄉探親了。這也是很多人早早籌劃的事情。每逢此時,日本交通部門都要全員戒備,「嚴防死守」,用最大的運力來保障人們探親看櫻花的自由,其緊張程度如同中國的春運。即便如此,依然經常發生高速公路上堵車數十公裡,或者新幹線漂亮的車廂變成「人肉罐頭」的恐怖場面。我的日本同事曾在「黃金周」從大阪到東京會友賞花,結果從上了新幹線快車,雙手就只能舉在頭頂,將這個姿勢一直保持到東京,因為沒地方可以放下來。記者曾問日本朋友,為什麼日本人對櫻花有這樣強烈的感情?對方答道:「一瞬間滿樹皆花,一瞬間又盡數墜落,花期不過一周,還在完美時刻就凋零無餘,怎能不讓人感動呢。」此人說的時候雙眼閃閃放光。
記者猜想,這種「我為君開」的完美情結,大概很容易喚起「只有英雄與美女,不肯白髮見紅顏」的感受吧。櫻花預測專家成了電視臺的「香餑餑」 開花季節,走在奈良吉野或者東京不忍池這樣的櫻花勝地,其絢爛只能用滿山滿谷來形容。盛開的櫻花遠看如一片片燦爛的雲霞,走到近處,拾起一朵,又是弱不勝衣的清麗。而無論遠近,置身櫻花樹下,都宛如佳人在側,便是心中快樂無限。 日本的櫻花,受緯度和品種的影響,其實並不限於春季開放,甚至極端的情況下,還有攝影師拍攝到雪中櫻花盛開的景色。每到櫻花開放的三四月份,日本NHK電視臺便會推出專門的天氣預報,由記者從全國各地進行現場報導,說明此處櫻花已經開到幾成,並分析風雨對櫻花的影響。植物學家、攝影師和氣象學家也紛紛做起嘉賓,推算最佳的欣賞時段。
日本人常常不看天氣而相信專家的理論。所以,請到一個「櫻花專家」竟有提高電視臺收視率的好處。不過,這些專家的理論常常在一場出人意料的風雨面前變成「貝利的烏鴉嘴」。比如今年電視臺對「早櫻」的預報就不太準確,結果引來大量觀眾的憤怒聲討。 待到整個日本櫻花盛開,觀花者會在樹下鋪設蓆子,開懷暢飲。日本人平時做事一板一眼,但喝多了也有「胡鬧」的時候。據說古代就有一派「葉隱武士」,常常在喝醉之後脫光衣服滿街跳舞。然而,在櫻花樹下喝醉卻很少讓人覺得難堪,反而增加一份不醉不歸的風雅。 花下的奉茶女是迷人一景,京都的嵐山是賞花勝地,樹下還有和服女子殷勤奉茶。據記者了解,古代櫻花樹下奉茶的多數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藝伎,穿著舉止有很多講究。
當然達官貴人對她們的賞賜也極為豐厚。今天奉茶的女孩子則多是在校大學生,一半是為掙點零用錢;一半,大概也是有意無意借著櫻花展示一下自己的青春吧。美麗的和服女子在櫻花樹下一立,不需言語便是一首詩。記得第一次遇到這樣勸茶的女孩子就是在嵐山,周恩來總理詩碑的旁邊。花瓣飄落的櫻花樹下,翩然一盞紅傘,幾個青春正盛的古裝女子捧著黑漆託盤和精緻的茶盞,連我這樣的外國人,也忍不住討一杯櫻茶來喝。那一刻,紅塵間的一切煩惱都能暫時忘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