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國內生豬養殖情況
在經歷了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給國內豬肉市場帶來的巨大衝擊之後,2020年的國內生豬養殖業呈現出緩慢恢復的局面,總體上看國內的生豬存欄量相比於2019年有明顯提高,自三季度開始養殖戶的補欄欲望強烈,根據農業部的測算,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量將達到3.93億隻,恢復到2015年生豬存欄水平,而受到疫情不斷反覆特別是冷鏈運輸檢測出新冠病毒等負面因素的影響,進口周期延長,在市場供應依然較為緊張的情況下,高額的養殖利潤刺激著市場壓欄行為,因此預計2020年生豬出欄量在5.33億隻左右,略低於2019年。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屠宰量反映的是市場生產消費情況,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為1.62億頭,相比於2019年的1.87億頭減少13.3%。在2019年由於各地生豬供應急劇下降,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散戶養豬量基本下降至零,此時規模以上企業的屠宰量基本反映了全國豬肉供應市場的水平。進入2020年4季度以來生豬屠宰量呈現快速上升態勢,10月-12月的屠宰量分別同比增長36.1%、49.8%、41.8%。隨著養殖規模快速回暖,預計進入2021年生豬屠宰量有望進一步擴大。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豬肉市場行情
豬肉價格走勢有明顯周期性,我國分別在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2015年4月至2019年2月經歷了三輪豬肉價格周期波動。而進入2019年年中以來,由於非洲豬瘟迅速在東北及華東地區出現並蔓延至全國並加速了國內生豬產能的去化,2020年11月還出現了40元以上的高價。而進入2020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嚴重限制了人們的活動,餐飲零售遭受巨大打擊在疊加豬肉淡季,導致2020年1季度的豬肉價格呈現震蕩下跌趨勢。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地陸續返工返校,餐飲業也逐漸復甦,養殖戶惜售情緒增加,特別是發現了冷鏈運輸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可能大大延長了進口周期,促使豬肉價格在6月以來快速回升,並維持到9月。而10月,11月是豬肉傳統淡季,進入12月之後年底的囤貨行為成為推動豬肉價格再一次上升的導火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結合曆年的價格走勢來看,生豬價格的波動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一般12月-1月,6月-9月是豬肉的銷售旺季,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是豬肉價格變化的重要節點。而春節期間,是生豬的需求最高時點,但是由於生豬集中性出欄的影響,往往整個春節的價格都比12月要低,春節之後,生豬價格在高出欄,低消費的影響下創下年度新低。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生豬產能恢復情況
2020年的產能恢復受到政府與市場的雙重推動,首先是國內能繁母豬數量快速增長,從生豬的養殖周期推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化對應的是4個月出生仔豬,生長到50kg的小豬大約需要2個半月,再生長到80kg的中豬,大約需要一個月,到130kg-135kg的標豬出欄再需要2個半月,能翻母豬的存欄量影響10-11個月以後的商品豬出欄量。從能繁母豬數量的增長情況來看,6月以來的能繁母豬數量遠超2019年同期水平,據此估算2021年商品豬出欄量第一輪高峰約在4-5月左右。
而從不同生長階段的生豬存欄情況來看,2020年12月如果按照30—60斤小豬,70—180斤中豬,180—250大豬的體重劃分的話,基本上大豬對應1個月左右的出欄量,中豬對應2個月左右的出欄量,小豬對應4個月左右的出欄量。而國內的小豬存欄量自2020年3月以來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中豬存欄量在4月以來穩步提升。從目前來看小豬存欄佔比26.81%,中豬存欄佔比51.64%,大豬存欄佔比21.55%,從當前佔比結構中未來集中出欄的時間是中豬存欄對應的2021年2月的集中出欄。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豬肉進口情況
由於國內的非洲豬瘟疫情造成了國內豬肉供需的較大缺口,因此2019年我國進口了210.8萬噸豬肉以平抑國內豬肉價格。2020年全國各地依然零散性爆發疫情,爆發的主要途徑大多與進口冷鏈有關,一方面人們增加對進口冷鮮肉類的消費擔憂,另一方面國家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要求和抽檢力度,這不僅延緩了整個進口的速度,國家還對檢查出帶有新冠疫情凍肉品的外企及時停止了進口。目前國內進口豬肉主要來自美國、西班牙、德國、巴西,分別佔進口豬肉數量的17%、20%、12%、11%。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2020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豬肉數量達到207.4萬噸,同比增長153.3%,據測算進口豬肉約佔國內豬肉消費的5%-8%左右。進口豬肉由於主要以凍豬肉為主,因此進口豬肉主要流入豬肉深加工企業,鮮豬肉依然是市場消費主流,因此進口豬肉對於豬肉價格調控的影響不大。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
五、原料與替代品情況
受益於較高的豬肉價格,2020年生豬養殖業的盈利情況優於行業歷史平均水平。一般生豬的養殖利潤由養殖收入以及養殖成本兩個因素決定,其中養殖成本的構成主要有飼料成本 以及仔豬成本,還包括人工成本及疫苗獸藥,管理成本,除汙成本,折舊成本等,所佔比例較小且變動幅度較小,而飼料成本佔到整個養殖成本區間的50%以上,因此飼料價格對於養殖戶利潤有直接影響。豬料比價是指生豬價格與飼料價格的比值,是衡量生豬養殖飼料成本情況的重要指標,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豬料比價與生豬的盈利情況呈現出高度擬合,進入2020年下半年以來由於養殖戶大規模補欄導致市場飼料需求量明顯增長,生豬飼料價格上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養殖的盈利空間。2020年12月末,全國平均豬料比價為11.35,而豬料比價的平衡點為7.61,在年末消費量增加的背景下,預計短期內豬價或窄幅調整為主。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從豬肉替代品的角度來看,白雞、黃雞、鴨肉是豬肉的主要替代品,市場替代率超過80%,豬肉價格上升往往會連帶雞肉價格隨之增長,但是市場的傳導需要一定的時間。而2020年下半年由於飼料價格上漲導致肉雞養殖成本上升,盈利水平極低,因此國內肉雞養殖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白雞存欄及飼料需求減少5%左右。黃雞祖代存欄在2020年下半年時已經在大幅去產能,預估2021年仍然處在去產能的趨勢中。而因生豬明年產量集中釋放,疊加進口量居高不下,因此豬肉消費得到較大的改觀,增幅足以覆蓋禽肉的去產能數量。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