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南漫記——出「秀才」的地方

2021-01-15 騰訊網

大河南漫記——出「秀才」的地方

有的人管教師叫「秀才」,而大河南這個地方就愛出秀才。我能知道的最早教孩子們的「秀才」是張太生和張鳳剛,他們是爺爺輩的。

1960年代以後,村裡出的「秀才」就多了。我上小學的時候,村小學的校長叫常奎,能記起名字的老師有劉雲、王玉、宗秀峰、王建國、王玉林、羅秀章、趙香琴。我上三年級那年,來了一個新老師叫井樹琴,她不是我們大河南村的,一年級、二年級的老師我都想不起來了。

(原來的大河南村小學)

上五年級的時候,班主任是劉雲。我因為家裡成分高,又不太聽話,頗不受劉老師的喜歡。這年鄧小平第二次上臺,恢復考試,但成績還沒有公布,他就又倒了。上學仍舊實行推薦。我這個富家子弟,連社辦初中——當時叫農中也不讓上,只好蹲級。

這回王建國當了我們的班主任。他對我影響最大、最深遠的是,教我們寫毛筆字。他把自己寫的字發給我們,叫我們當仿影(字帖)。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書法。後來,王老師調到農中去當老師了。

那時候,村校的老師大都是民辦教師,掙工分,外加幾塊錢的補助。這在當時也是很不錯的呀,不用下地幹農活受苦,還能掙工分、掙錢,所以成分高的想當老師,那是「牆上掛門帘兒——沒門」!只有貧下中農家的才有資格幹這個。學校還有「貧管校」,老貧農張蓬,就是張成山他爹就當過村小學的「貧管校」。

那時候,大令湖、下寺、沙澗兒都有學校。當老師的也都是我們本村的。在這些地方當過老師的有張秀亭、趙香明、劉慶花、卓秀英、張振斌、劉殿斌、王玉、羅恆廣等人。

五年級畢業那年,正好村裡(大隊)辦初中,我們五年級的學生「連窩端」,全都上了隊辦初中。劉雲又當了我的班主任。趙香明老師教物理,劉殿斌老師教化學和數學。趙香明教師後來擔任過大河南鄉中校長、三裡棚學區校長。劉殿斌老師後來調到了區文辦,1990年擔任趙中校長,2000年調到張家堡鎮中,任校長。

考學出來當老師的,1960年代,有郝憲偉、曲成瑞、張珊、張清、王憲。我在黃金坎中學上學的時候,郝憲偉老師當我們16班的班主任,教英語。王春迎校長退了以後,郝老師當了黃中校長。曲成瑞老師一直在趙中當老師,後來調到黃中,朱奎校長調走以後,他接任校長,一直到退休。

和我年齡相仿的本村老師,學歷最高的是張進順和張柱。張進順1978年考入河北新醫大學,1982年畢業後,到張家口醫學院(現在的北方學院)當老師,後來評上了教授,當到副院長,現在還帶研究生。張柱畢業於河北師大畢業,曾在黃金坎中學、寶峰寺林業中學任教,現在涿鹿中學,中學高級教師。我三表哥張進明,也是教師,他畢業於柴師大專班,現在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任教,也是教授。

王雙林、宗秀蘭都是我的同學,也都是把青春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宗秀蘭是在第三小學校長任上內退的。王雙林是個書痴,愛書如命,讀書不輟。現仍在三尺講臺筆耕墨耘。

小一伐兒的,有嶽奇柳、王金娜、張盼、李陽、王金敏、王金亮、王金星(王利他閨女)、牛金生、張連利、郭靜、王金金、王金楠。王金亮是王寶的兒子,畢業於廊坊師範,之後考入北航讀博士,現在是天津工業大學的教授,哈哈,真是後生可畏呀!

還有我大哥的兒子嶽文嵐,也是教師,他的戶籍雖然不在大河南,但他的根在大河南。他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現在正在讀博。還有李曉燕,也算我們大河南的。

我列舉的不用寫還有遺漏,畢竟我個人信息量很有限。希望熱心的讀者予以補充。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喝酒出了個上聯,窮酸秀才對出後,立刻升為三品大官
    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堪稱天上掉餡餅,下面這個窮酸秀才,對了個對聯,立刻被封為三品大員,魚躍龍門,簡直運氣太好。這種奇特的遭遇,也只有朱元璋時代才會有。朱元璋雖然沒讀什麼書,但是尤其好學,而且動不動就來個對聯,寫首詩。而且因為出身貧寒,因此很是關心百姓的疾苦,很喜歡到處微服私訪,體察民情。這一天,朱元璋帶上幾個隨從有一次出了皇宮,看到一家酒樓開張,很是熱鬧,於是想進去喝酒。
  • 民間故事——秀才送燈記1
    大宋年間,古劍南梓州東北深山的茂林修竹裡藏著一座千年古廟,鄉下人叫蠶神娘娘廟。這蠶神娘娘廟雖小,卻一向香火鼎盛,因為它是周邊鄉民心靈的慰藉。所以方圓百裡都有人前來上香許願祭拜。窮秀才的家就挨臨蠶神娘娘廟。窮秀才姓文,家裡窮。小時候,好學的他白天在竹林畫竹,晚上就去廟裡借光讀書。竹林裡習習清風令他神思飄逸,夜晚廟裡的清油銅燈豆黃的燈光,則滿滿給他希望。
  • 《擇天記》手遊亮相CJ 「影遊書漫」聯動矩陣成型
    《擇天記》手遊亮相CJ 「影遊書漫」聯動矩陣成型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貓飯時間:2017-07-28 分享到: 今日,騰訊正版結伴修行手遊《擇天記》正式亮相2017 China Joy(以下簡稱CJ),為所有觀展玩家帶來最新遊戲版本的試玩體驗與最重磅的四端聯動的全明星
  • 現言:《穿成了反派的老婆》VS古言:秀才娘子撩夫記假正經之一
    1.秀才娘子撩夫記(假正經之一)短評:女主是父母雙亡的客棧老闆,男主是上京趕考的江南學子。男女主第一次見面,男主誤以為女主是青樓女子,內心的情感,有悸動,有鄙夷。女主因為客棧經濟問題,不得已去碼頭攬客,卻被剛好遇見的男主,逼得落荒而逃。機緣巧合之下,男主落住到女主的客棧。
  • 於秀才的禁忌(民間故事)
    從前,在於家莊,有一個叫於修的秀才,自小讀書,卻幾次幾次應試都沒中,每次都落榜而回。漸漸的他開始怕聽到「落」、「落第」「下落」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家人說。如果有誰犯了他的忌諱,他便會大發脾氣。
  • 朱元璋隨口出了上聯,窮酸秀才思考片刻對出,結果獲封正三品大員
    其實明太祖朱元璋除了寫詩外,還曾出過一副高難度對聯,今天咱們就來講講朱元璋與這幅對聯的趣聞。肚裡有點兒貨後,朱元璋見文人墨客們總是出對子作詩,他也想附庸風雅,所以動不動就出個對聯,寫首詩,也算是自娛自樂。此外,由於朱元璋出身貧寒,登基之後非常關心百姓疾苦,所以時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的一天,朱元璋帶上幾個心腹出宮考察民情,見到一家酒樓開張,喜歡熱鬧場面的朱元璋就進去喝酒。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窮酸秀才」別被小說電視劇誤導!在古代秀才地位不一般!
    說到秀才,很多人都會想到「窮酸秀才」這個詞,的確,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爭先恐後的去考取功名呢?哪怕是一輩子一個小小的秀才!其實秀才在古代的地位很不一般,根本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窮酸,至少要比普通人家過的要好!第一秀才在古代可以免除徭役,什麼是徭役呢?
  • 大臣出一對聯為女兒徵婚,窮酸秀才完美對出,竟娶到2名絕色佳人
    終於,過了不久之後,這個大臣宣布了公開招婿的消息,他開出的條件很簡單,出一對聯為女兒徵婚。無論高低貴賤,只要能對出他的對子的,他就將女兒嫁給他。聽說這個消息後,那些想來提親的人都高興壞了。
  • 才女出一上聯:「野花不種年年有」,秀才對出下聯,才女低頭不語
    其中一個富人找到了一個小女孩陪他,小女孩和她的同伴一起學習,她的同伴已經很聰明,學會了很多東西,但是後來富人家叛變了,整個房子都被砍頭了,沒有人留下,因為這個小女孩和有錢人沒有任何關係,政府把她賣到了妓院,正是因為伴遊女學的東西用對了地方,伴遊女才成名。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看她的表演!
  • 全新的角度看歷史.雜談篇《那些窮酸的秀才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濟公(暴露了我的年齡),有一集片中一個富員外讓秀才給自己寫春聯,寫完以後故意羞辱秀才,說秀才的字寫的難看,一個字就給一文錢。好像秀才在大家眼裡就是弱雞,又窮又挫,總是被人欺負,可別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 小姐巧出上聯「一語雙關」,窮秀才為生計竭盡心力,下聯實在妙
    小姐巧出上聯「一語雙關」,窮秀才為生計竭盡心力,下聯實在妙大家都知道,古人對於吟詩作對是非常有興致的,特別是在宴席上,隨興作詩是一件特別有雅興的事情。人們往往對詩歌的了解更多,其實作對也是非常考驗水平的。
  • 才女出上句:玉葉金花一條根,藥房掌柜助秀才巧對,才女羞紅臉
    多年後,才女長大了,也到了出閣嫁人的年紀,十裡八鄉的小夥子們早就聽說這個王掌柜家有個才女,都想要將這個王小姐娶回家,但是這些人,一個都入不了王小姐的眼,儘是些無聊庸俗的人,沒幾個有真才實學,天天在煙花柳巷鑽進鑽出,怎麼可能會配得上王小姐的才學,但是這人也要嫁啊,於是她就和王掌柜商議,說自己辦一個以文招親的大會,而這個選擇方式,就是對對子,誰能對上還讓她滿意,那就選誰。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普通的秀才通常能在各級學校,私塾擔任教師,協助縣衙管理治安、稅務等鄉村事務(等於鄉鎮長),甚至可在縣衙任教諭(縣教育局長)等正式官職。成為秀才以後,還會擁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等特權,有些秀才還享受國家補貼。那麼秀才相當於,今天我們一個什麼水平呢?
  • 看過很多風塵女子愛上窮酸秀才的故事,她們為何不愛富家公子
    但是,在窮酸秀才那裡得不到好結果的情況也不少啊。如果那些窮酸秀才一直落魄,風塵女子和窮酸秀才結合後,只可能變成一個粗糙的村婦。如果窮酸秀才發達了,丟棄風塵女子,一定是大概率事件。一般窮小子發達以後,連糟糠之妻都會拋棄,還會在乎風塵女子嗎?實際上,在古代社會中,反而是富家公子把風塵女子娶回去的情況更多。雖說他們娶回去,也大都是做妾。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1942年河南到底餓死了多少人各種說法不一,有說500萬,有說300萬,實在難以詳查,我也不敢妄下定論。不過有一個疑問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如此嚴重的河南災情爆發時,重慶的國民政府在幹什麼呢?
  • 民間故事:秀才行夜路拾取鬼主財物,險喪命
    宋朝的時候,有個秀才叫王贇,一次走夜路時,撿到一支金釵,大喜,包好金釵回到了家,心想待明日去抵押掉,能換不少銀子,十分高興。書生熟睡至半夜,隱約腹痛,至三更難忍,家人沒有辦法,書生痛的滿地打滾,只雙腿跪地時稍可忍耐,家人連夜進城尋醫,郎中至,無解,開個治腹痛的藥方,飲不能治。一連三日,換了幾個郎中,都不愈,雙腿跪地至血氣不通浮腫。
  • 上帝授予「十戒」的地方,跟著摩西出埃及記,重走懺悔之路
    為了上帝許諾的願望,晚上11點大哈巴出發,驅車兩個半小時(凌晨一點半)到達西奈山腳下,滿眼漆黑,風呼啦啦的吹,來不及適應就緊忙的向著西奈山頂進發。 星空是清冷的,風也是清冷的,其實你無法想像會是多冷,儘管之前已經有很多人讓我準備好充足的衣服用以禦寒,但是我還是沒有準備充足。
  • 中國C位,憑什麼是河南?
    胡羹、胡飯、胡餅、胡炮肉等西域美食從洛陽流向全國,成為中國味道的一部分,至今,洛陽依然是全中國最愛吃胡椒的地方之一。洛陽城的博大與包容,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還改寫了中華文脈:孔子來此問道老子,漢傳佛教祖庭——白馬寺在此建立,儒釋道的糾纏融合,編織出了錦繡中華。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農業大省卻沒糧,是天災還是人禍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飢餓的人們。那場災難給河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凡是經歷過那次饑荒的老人,每當談起都心有餘悸。很多老人在當時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螞蚱,把禾苗都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