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紹興10月9日訊
(記者 李利) 決不能把辛亥革命描述成只是從孫中山到徐錫麟們、從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到《民報》、從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的「英雄革命」過程,應該說,這次革命是社會各階層、即全體國民的合力作用。
在今天上午召開的浙江與辛亥革命理論研討會上,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汪林茂以浙江為範圍解讀了從英雄革命到全面革命的過程。
汪林茂認為辛亥革命不僅僅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武裝鬥爭、思想宣傳的結果,也是其他社會階層、政治派別從各個層面、各個角度推動的結果。正是這種全體國民的合力作用,才有革命的爆發和勝利。而形成合力需要一個過程,隨著近代中國局勢的演變,社會動員不斷地橫向與縱向擴展,民眾政治參與也在不斷地提升。
「就浙江而已,1907年,革命運動只是少數幾個被一般民眾稱為『激烈派』的革命派分子在左衝右突,還只是局限在以紹興為中心的有限區域裡進行。即使是這年的浙皖光復軍起義,整個浙江社會除了徐錫麟、秋瑾等一群革命知識分子、以及跟在他們後面的那些還留有『反清復明』記憶的會黨分子外,其他社會階層基本上無人參與,只能孤獨地發動,孤獨地失敗。而到了1908年後,革命開始從『英雄革命』時代進入孫中山所主張的『國民革命』時代,反清革命在浙江開始漸漸地成為社會潮流。」汪林茂說,「1908年的『皖案』、『秋案』在社會上的反響就證明了這一點。當徐錫麟被殘忍地剖腹剜心、秋瑾沒有確供便被殺害的消息在各報刊揭露後,社會輿論沒有理睬朝廷所謂的『革黨』、『謀逆』之類的定性,對兩案的遇難者寄以極大的同情,對清廷則是一片譴責聲。到1910年前後,反清革命已成為氣勢澎湃的社會主潮流。」
(責任編輯:UN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