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2021-01-15 騰訊網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你時常能夠聽到人們用閩南語談天說地。在泉州人的心中,閩南語是最親切的鄉音,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當中蘊含著濃濃的鄉情。

從1700多年前開始,不斷南遷福建的漢人,帶來了中原的語言、戲曲、文化,閩南語逐漸形成。同時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加強,外來語言也開始進入閩南地區。伴著先民漂洋過海的腳步,閩南語開始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語言之一。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

有語言則有文化,有文化則有歷史,憑藉歷史上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自古以來泉州方言不斷影響著周邊各地的方言土語,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傳播交流,不斷充實自己的同時也造就了泉州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創造了以閩南方言為載體的南音、木偶(提線及掌中)、梨園戲為代表的古典音樂戲劇和民間音樂舞蹈等藝術。它們是泉州千年文明史的靈魂,是閩南農耕、海洋與戲曲文化的結晶。

保留上古漢語特點的閩南語,不僅詮釋著方言文化的無窮魅力,更展示了絢麗多彩的閩南文化。

1

一脈相承古漢語

「阮厝的話真好聽,汝會曉講閩南語袂?」在閩南人看來,閩南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它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架起海峽兩岸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泉州方言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先生曾說「晉唐古語在泉州」。

在泉州,大人小孩都會說閩南語,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閩南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年來語言學專家和學者也時常在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對閩南語形成的時間有不同的看法。黃典誠教授認為,閩南語的形成,與閩南地區的移民史有著莫大的關係。該觀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2

與時俱進重融合

漢人不斷南遷福建,帶來了中原的語言、戲曲、文化,與此同時,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加,外來語言也開始進入閩南地區,不斷豐富著閩南語,促使它發展壯大。在如今的閩南常用語中,就有不少詞彙或源自北方戲曲,或源自荊楚文化,或源自外文.......正是因為融會貫通,才使得閩南語的詞彙和語句紛繁多樣。

(一)流傳於閩南戲曲

古時候,閩南語詞彙比較簡單。後來中原古漢語傳入,並與古越語產生了交流,閩南語得到了發展。作為閩南語載體之一的南戲與南音的廣泛流傳,對閩南語的發展和傳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有些閩南俗語也是從地方戲曲而來的,有的直接借用戲文,有的則是來自戲曲故事、人物或表演。如泉州戲諺「三十六仙嘉禮搬百萬兵」就是以少表示多,「搬戲頭,乞食尾」是形容舊時藝人悽涼晚景,「李固見員外一一無話通說"用來表示理虧。

(二)多種文化促融合

除了戲曲,閩南語也受到了荊楚文化的影響。歷史上多次漢人南下,帶來了他們的文化——荊楚文化。通過日常的接觸和交流,荊楚文化漸漸融進閩南語中。雖然時間已過了很久,可是當時的荊楚方言卻在閩南語中流傳下來,甚至成為閩南語中的一部分。如閩南語中會用荊楚方言「兮」表示虛詞「的」,「抱」表示 「擊」等。

另外一些閩南詞彙來源於國外。明清時期,因為生活所迫很多泉州人遠涉重洋到東南亞各國謀出路。當他們回到家鄉時, 就會帶來一些外國的語言文化,使閩南語與外語互相融合,甚至掀起一股流行潮流。例如「雪文」表示「肥皂」「舒甲」表示「中意」等。

(三)時代發展造新詞

時代的變遷也會帶來新的詞語,比如媽媽稱傷情加重為「患動」,兒子卻說「發炎」。這個就是老一輩和新一代在說閩南語時對詞語選擇的差別了。建房所用的水泥,老派會說『霸灰」,而新派則是「水泥」。使用新派詞語而放棄老派詞語,這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

(四)地域致強調差異

早在漢末,閩南語就已形成了基本的格局,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逐漸走向成熟。可由於地域的差別和未曾有過方言規範,閩南語在泉州、漳州和廈門,腔調會有所差異。三地各自還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詞(含少數短語)。如廈門的「過貢」(過頭),「無仁」(烏有,空洞無物);泉州的「惡魚」(帶魚);漳州的「粉鳥」(鴿子),「阿刀"(傻),等等。

3

日常對話含古意

在日常生活中,閩南人時常使用帶有「阿」的稱呼語,如媽媽稱女兒為「阿奴」,這是對晚輩的暱稱。在漢代以前,福建是閩越族居住的地方,百姓說古越語,閩南語實際上是古漢語與古越語交融的結果。

作為人類思維的表現和社會生活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直接關係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人類文化各方面的變化在語言中都會留下印記,語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文化的存在依賴於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

4

表現形式多樣化

在閩南地區的生產生活中,人們喜歡用形象、詼諧的語言來描述日常生活。這些語句來源於民間口語,結構風格隨意是它與普通話最大的不同,體現了獨具特色的閩南文化。

閩南話中還包含了大量俗語、諺語、歇後語等,它們都有一定的含義、固定的表達形式,經過長期積累和流傳,形成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亦莊亦諧、耐人尋味的閩南語言特色。

(一)閩南童謠

事實上,泉州對閩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一直不曾停歇,一些閩南童謠的教學、比賽更是讓像《天烏烏》《天上一塊銅》《噹噹當補雨傘》等童謠再次被廣為傳唱。《天烏烏》更是成為不少孩子們表演的首選曲目。

(二)閩南俗語

區別於閩南童謠的故事性和童趣味, 閩南俗語的字數並不多,一般只有單句,但都具有一定的說理意義。例如「一字不寫寫萬字」,用來說明事情不直截了當地去做,反而繞很大的彎子。此外還有對答式俗語,通常為兩個人的對話。一般前面是肯定,後面是否定,委婉風趣地反對他人的說法。

(三)閩南諺語

閩南人在聊天或者勸告別人的時候,時常會說一些閩南諺語。這些諺語一般都是對偶句:式,有的是遞進關係,有的則是相反意思。

(四)閩南故事

閩南故事主要有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三大類。這些故事大多口口相傳,也有部分是有文字記載的。

(五)閩南歇後語

閩南歇後語,主要來源於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和生活的總結,往往前面說的是話題,後面是用來解釋前面的意思。比如「腳踏水車——假進步」,諷刺某些人假裝積極,表現進步。

(六)閩南語歌曲

就像《酒幹倘賣無》一樣,閩南語歌曲描寫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場景,感嘆人生又勉勵進取,引起大家的共鳴。歌詞雖然通俗卻又感情豐富,旋律大多都帶著入骨的悲愴,充滿韻味又易於傳唱。

5

詞法獨特真趣味

博大精深的閩南語不僅有多種表現形式,還有著與眾不同的詞法。「鞋拖——拖鞋」「花菜——菜花」雖然詞序顛倒,在閩南語中表達的卻是同一種意思。而一些聽起來不太雅的詞彙,在閩南語中也被其他詞語所替代,讓聽到該詞的人們並不會被觸碰到情感,產生不好的情緒。

(一)詞序顛倒 詞義不變

現代漢語絕大多數雙音詞的詞序是固定不變的, 而在閩南語中,有許多雙音詞詞序可以前後顛倒,而且顛倒後詞義不變。其實這些詞大多來自古代漢語。閩南語在詞法和句法方面都有許多自己的特色,在閩南語中,中心語+修飾語」的構詞方式屬於正常現象,「風臺一颱風」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此外還有鞋拖一拖鞋、人客一客人等。

(二)替代詞語 以雅帶俗

在閩南語中,對一些特殊的事物或者場景,會採用其他的詞語來替代。用文雅代替粗俗,避免彼此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如忌說生病,而說「艱苦」「無爽」;忌說癌,而說「生歹物」。如果發現有人變胖了,則會說「這個人真有福相」,用吉利的話語不僅不傷害人,還會讓聽者心情愉悅。

此外,一些詞彙還有雅稱,如動物中的蠶叫「娘仔」,蝙蝠叫「日婆」,壁虎(守宮)叫「蟮螂」,青蛙叫「水雞」。

6

內涵豐富蘊深意

詞彙是記錄文化的符號,閩南語詞彙不僅記錄著閩南傳統文化,更是閩南文化的結晶,從閩南語詞彙中就可以感受到絢麗多彩的閩南文化。比如「過番」是出國的意思;「脫草鞋」是閩南泉州僑鄉的風俗,是「洗塵」的意思。

通過「請火、櫸旗、放銃、跳童、食敬、師公」可以了解到閩南語使用區域的宗教文化;通過「作田、耙田、播田、作水、沃肥、摳草、割稻、曝粟、鼓粟」了解到閩南語使用區域的農耕文化;通過「高甲戲、歌仔戲、南音、傀儡、提絲傀儡」了解到閩南語使用區域的戲曲文化。

7

分布遍及海內外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使用閩南語的有7000多萬人,分布於福建省內及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地區。不僅在地球上可以聽到閩南語,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1977年,美國就曾把閩南語錄製在「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向無邊無際的宇宙太空播放,以尋覓地球的知音。可見,閩南語是一個超地區、超國界的漢語方言。

閩南語會流傳這麼廣,主要是因為歷史上閩南人的遷徙和移居。

全國著名的漢語方言研究專家李如龍認為,閩南語最早形成於泉州,然後一直向南流傳到漳州、廈門、潮州、雷州、海南,又傳播到我國臺灣和東南亞,成為保留古漢語最多的強勢方言。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編輯:賴珊珊二審:曾世彬

近期精彩活動

相關焦點

  • 記憶中的閩南語歌曲!
    1、《愛拼才會贏》葉啟田《愛拼才會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發行於1988年,由陳百潭作詞作曲,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首歌,那時候也聽不懂唱的是什麼意思,只是單純的覺得旋律很好聽,如今再聽,內心五味雜陳,一陣陣回憶湧上心頭。
  • 嶽雲鵬唱公蝦米閩南歌叫什麼 愛情的騙我問你歌詞諧音音譯
    因為嶽雲鵬在相聲節目裡表演的一段《公蝦米》,讓大家都十分的好奇,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歌?所以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關於這首歌的詳細資訊。  嶽雲鵬唱閩南語歌曲公蝦米:  這首嶽雲鵬表演的《公蝦米》歌曲,其實是改編自閩南語的一首《愛情騙子我問你》,而公蝦米就是閩南語講什麼的普通話音譯。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飛船外神秘的敲擊聲到底是什麼古怪?
    楊利偉在他的自傳體著作《天地九重》裡,描述自己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所經歷的一件怪事,原文是:「我在太空中碰到另外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的聲音,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他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這樣的話。
  • 閩南語方言誰才是最「正宗」?
    但閩南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目前關於方言地位的爭論中,閩南話不抑反揚。隨著央視、福建省和廈門、泉州地方臺的閩南語頻道 播放 的開播,「閩南話時間」越來越多,話語也越來越有生命力了。木樑說:「閩商是世界華商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而在世界閩商中,唱主角的是閩南籍閩商,特別是泉州籍閩商。
  • 最新閩南語六級考試試卷,有膽就來試
    ( )  2、形容一個人長得很漂亮、可以說:"李呀水。"( )  3、起肖是形容那人瘋子。( )  4、閩南話的經典問候語是:李夾昧。  A.香 B.臭 C.紅 D.圓  2.閩南人所說的"粉鳥"是指哪種鳥  A.麻雀 B.鴿子 C.燕子 D.老鷹  3.在閩南語中,下面哪兩個詞的讀音是一樣的"地頭 豬頭 蒂頭 鋤頭"。
  • QQ/網易/酷我/酷狗/蝦米App大PK:想完美不容易
    圖23 任務欄控制條 小結:可以看到,參評的5大音樂應用基礎功能都比較的完善,特別是聽歌識曲這個讓用戶可以找到街頭音樂的功能5大音樂應用都齊備了。音效調節均衡器和內置多種音效5大音樂應用也齊備了,只是蝦米及網易雲音樂把它隱藏的比較深。潮流風向標 排行榜功能怎能少想要聽啥音樂,對於有目的用戶的就直接通過搜索查找,無目的的用戶就可以參考各個音樂軟體的排行版,收聽熱門音樂。權威榜單的如美國Billboard榜、Hito中文排行榜、中國TOP排行榜、韓國MNET榜等參評軟體是否有收錄呢?
  •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 誰推倒了蝦米 是版權嗎?
    拋拋還記得2014年在蝦米音樂上聽到一位義大利音樂人的歌,感覺特別新奇,後來才了解到這種音樂流派叫做Vaporwave(蒸汽波)。出於興趣,他申請了蝦米音樂人並嘗試創作,沒想到歌曲推出後反響還不錯——幾次登上蝦米音樂的首頁推送。
  • 蝦米再見 未來你好
    一聽到蝦米即將退市,很多的人直覺是再沒有純粹的音樂app了。蝦米音樂將帶走無數人的青春歲月。而一個做了十幾年正版音樂服務的人,評價:我早就料到有今天,挺好的。蝦米是正版的守護者還是盜版的踐行者,作為普通音樂愛好者,已經很難判斷了。
  • 我愛閩南語,愛得很深沉!(圖)
    @東南早報:26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起「捍衛閩南語,保護我們自己的方言」活動。截至昨天下午5點半,該條微博轉發量已經超過1800條。
  • 楊利偉太空執行任務時,聽到的神秘「敲窗」聲,到底是怎麼回事?
    彼時,那是中國第一次進行載人航天的嘗試,儘管此前已經有了美國和前蘇聯的經歷參考,但對於中國而言,還是存在許多未知和神秘的事情,其中,就包括楊利偉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聽到的神秘的「敲窗」聲,這個聲響到底是怎麼回事?據楊利偉敘說太空經歷時,他談到,自己在神舟五號上執行任務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奇怪的敲門聲。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窗聲」?1969年也曾出現,難道真是外星人?
    楊利偉是我國的航空英雄,他是中國第1個成功登上太空的太空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自古以來都是第1個吃螃蟹的人最危險,在中國沒有任何載人航天經驗的時候,楊利偉成為了我國進入太空第1人,這也意味著他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風險。
  • 蝦米音樂關停:網友淚崩 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面對蝦米音樂的關停,悲痛之餘,人們開始質問:誰殺死了蝦米音樂?蝦米音樂的理想主義很長一段時間,蝦米音樂仍處在音樂行業平臺鄙視鏈的最頂端。眾多媒體報導中都提到: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本身就是樂隊吉他手出身,身在這個圈子裡,能夠特別真切地體會音樂人的辛酸:不僅收入微薄、演出場地受限,聽眾流失也特別快、生活很難得到保障。
  • 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圓滿落幕
    8月29日晚,由音樂廈門組委會指導,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圓滿落下帷幕,經專家、評委評選,最終原創歌曲《靠自己骨頭長肉》及優秀歌手許聖威摘得本屆大賽冠軍。本屆賽事還首次延伸至德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並吸引了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廣州、北京及臺灣、金門等地閩南語歌曲及原創歌曲愛好者前來報名參賽。賽事歷經172天,先後徵集了237首原創歌曲,120名選手報名參賽,8場線上評選,近百條短視頻,亮點層出不斷,線上觀眾好評如潮。
  • 蝦米音樂雖然關停了,但裡面的歌單還能拯救一番
    那會站在頂端的,是蝦米音樂。蝦米音樂當初憑著出色的軟體界面,合口味的日推歌單,以及不會「致鬱」的評論區,成為了 QQ 音樂以及網易雲最大的競爭對手。不過幾年後的今天,時代變了。蝦米音樂在今天正式宣布,2 月 5 日正式關停音樂服務。其實去年 11 月,就有博主爆料說蝦米音樂將會在今年關停。
  • 是外星人敲門麼:楊利偉太空聽到的不明敲擊聲究竟是什麼?
    楊利偉的自傳《天地九重》中曾講述在太空遭遇神秘敲擊聲。楊利偉說:「我在太空碰到另外一個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這個聲音毫無規律,不知什麼時候就響幾聲。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無法準確描述它,更像拿一個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因為飛船的運行很正常,我沒有向地面報告這個情況。
  • 年輕人最愛的閩南語歌曲,可不止《浪子回頭》這一首
    提起閩南語歌曲,你最先想起的,可能是《愛拼才會贏》。的確,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對於閩南語音樂的認知僅限於此。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閩南語音樂也在不斷變化,產生了很多打動人心的作品。今天,就帶你更新一下你的閩南語歌曲庫,看看年輕人都愛聽的方言音樂吧!
  • 小夥子閩南語「翻譯」《出師表》
    對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很多人都很熟悉,在語文教學中,是必背的經典古文。不過,這篇文章用閩南語你會怎麼去念呢?昨日在新浪微博上,有一段用閩南語譯讀的《出師表》並不是直接對照譯文讀的,但卻備受網友的追捧。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在蝦米,音樂分類是用戶可以修改的,曲目是用戶可以上傳的,歌詞等信息是用戶可以編輯的——這也是蝦米的信息為什麼特別全的原因,群眾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這種對志同道合之人的信任和授權,促使了一大批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了蝦米的編外人員,整天「用愛發電」,且對蝦米有很深的感情和用戶粘性。事實上,這種模式讓我想起了早期的A站和B站。
  • 「文青」蝦米之死:版權魔咒下的宿命使然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轉型To B音樂服務。蝦米為用戶提供了複製連結、導出Excel等方式轉移歌單,把這份音樂記憶保存下來。不過王巖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很多老歌又重聽了一遍,但也有很多以前很喜歡的歌變灰了,幸好還能在其他地方聽到。」
  •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閩南歌曲非常的好聽,歌詞大意是「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一條大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大田後生仔》。那麼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下面來看一下。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是目前抖音上非常火的一首歌曲,這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閩南語,非常的好聽,因此深受眾多網友以及聽眾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