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語文真題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範文
上海歷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彙編含作文(持續更新)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的高分樣卷
2018年上海市高考語文試卷
寫作講解:結構與扣題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範文集錦(9篇)
【202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蚍蜉與大樹
面對普魯士軍隊有可能已前去夾擊拿破崙的形勢,格魯希沉思了一秒,拒絕了下屬調軍的請求,最終毀掉了拿破崙在叱吒風雲的20年間的一切建樹,也掀開了史書嶄新的一頁。
這是決定歷史進程的一個意想不到的重要轉折,而影響它的,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句曾經流行過的話再次「刷屏」:「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與轉折,幾乎將我們壓垮。在這神秘莫測的宇宙間,個體乃至人類都顯得過於渺小,命運就像扼住每個人喉嚨的那隻手,無數人掙扎、反抗,最終還是難逃被湮滅的結局。
於是,眾聲嘆息:「人命由天定。」
這種宿命論,難道是真的嗎?
不。
君不見,百年前華夏青年街頭吶喊喚醒國人;君不見,當代疫情之下萬人逆行力挽狂瀾……追溯古今,每一隻欲圖撼動大樹的蚍蜉,都曾留下聲音。意想不到的事件襲來,卻無法將心懷希望的人們打倒,一點一滴的個體力量匯聚成了最堅實的鋼鐵長城。
人之渺小,如塵,如土,然而創造新陸地的,從來不是那滾滾的江河,而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從陳勝、吳廣起義開始, 歷代王朝的覆滅大多與小人物有關。在意外的轉折面前,在生死攸關的轉折面前,無數普通人的揭竿而起,就像煽動翅膀的蝴蝶。回顧世界近代史,無論是美國的獨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創新天地的都是星星之火聚成的燎原之光。
那些人都因時代的局限性被看作離經叛道者,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恰恰是打破命運牢籠、打敗「無能為力論」的最好姿態。
還記得那個爆紅網絡的餐館女老闆嗎?疫情期間,她堅持免費為醫院送餐,並鼓動家人參與。她無數次出入疫區,冒著極大的風險,卻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些毅然決然籤下「請戰書」的醫務工作者如是,那些放棄安穩生活接送疫區工作人員的司機如是,那些摒棄名利、抨擊腐敗的文人墨客如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涓涓細流,匯成了時代的滾滾洪流。
我們有太多的成語與寓言來表達順從天命,也有太多的神話與現實來弘揚反抗天命。在意想不到的命運轉折面前,或許看似無用的蚍蜉撼樹,依舊有滴水穿石的威力。
人們常說,人生就是一條長路,每經過一一個路口都會是經歷--次轉折。此時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個轉折處,茫然與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顫動。微風摩擦著耳鼓,我聽見冥冥中一個聲音: "這個轉折,你會如何去面對?"
轉折的出現是偶然的,戰場.上,騎兵主將馬蹄鐵上的一個螺釘的脫落或許會讓這位主將喪命,進而讓他的部隊潰散;商場上,- -位公司經理在酒店吃飯時或許會無意中聽到競爭對手的機密,從而讓他找到擠垮對手的絕招;官場上,有人酒後失言或許會得罪上司,於是從青雲直上到落泊江湖....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變化會帶來巨大的轉折,小到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大到決定一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既然如此偶然,我們怎麼趨利避害?很簡單,「事無巨細 ,處處留心」可矣!心細的人自然會滴水不漏,不犯偶然的小錯,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希望渺茫的機會。小事情往往就促成了大轉折!
了解了轉折的必然性,我們就該認識到:平日多修美德,即使處境不順,也會有個轉折在不定什麼時候幫助我們;如若不能防微杜漸,嚴於律己,即使處於順境地,也會有一-次大轉折,將我們推入深淵。
人生的轉折也許並不多,但每一個轉折的影響都會很大。這些轉折也許是因為自身的成長和經驗必經的路口,也許是生活中無辜遭遇的突變,但毫無疑問的是,都需要我們去面對。
抓不住的歲月的鳥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轉折,都形成-道深深的掌紋,比羽毛還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們走到長路盡頭的時候,那每-道掌紋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個轉折的路口 ,都留下我們頑強的身影和從容不迫的笑容。
記得席慕容的一-句話:」每一條走過來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 ,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而在這「走過」與「走下去"的轉折路口,待我以最充溢的信心和活力,去感受 靈魂舞蹈如花之綽約;待我用最堅實的心靈和意念,去創造人生爛漫如霞之輝煌。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
世界上許多重要的轉折都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的,這是否就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意想不到的轉折背後真的都毫無徵兆嗎?甲午海戰,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意想不到地敗給了當時彈丸之地的倭盜之徒,清政府也由此完全轉向衰敗的境地。但這場讓朝野上下都為之驚呼不可能發生的潰敗,其實,早已可在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之間瞥見端倪。愛因斯坦所謂:「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看來,很多重要轉折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定必然的原因,盛衰得失的轉變皆是如此,「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大多數所謂的「意想不到」,可能不過是人們認識不全面的一種誤判或者當事者的事後推脫而已。意想不到的背後常有著意料之中的源起,如果人們能夠對此做出應有的認知和研判,或許對很多事物的發展就不會只有無能為力的感嘆了。
那是否說當我們學會防微杜漸,變得睿智真誠,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對事物的發展盡在掌握了呢?這也難免太天真了點。
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意外地弒父娶母,成為新的國王,人生由此徹底發生變化。但當初在面對神諭的時候,老國王拉伊俄斯其實早有對此施加力量,陰差陽錯之下,不該發生的終究還是發生了。因此,我們並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些我們所無法達到且無能為力的進程。否則又怎會有王安石「盡吾志可以無悔,其孰能譏之乎」的感嘆呢?
但即使如此,我想,我們依然不會只剩下無能為力的懦弱。
就像俄狄浦斯最後用母親的胸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自行放逐。對於神諭所預言的無能為力,並沒有讓他哭哭戚戚,失去了雙眼之後,讓他對命運和自身的價值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在面對一些確實無法預料和改變的進程時,如果進程的方向是你欣然往之的,順勢而為接受它便是,但如果這個進程帶給你的是不適和苦痛,我們依然可以憑藉著「亡羊補牢」的精神,去審視,去反思,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一如王安石在變法失敗,無力回天之時,傲氣地說道:凌寒獨自開。
因此,世上固然有很多重要的轉折在意想不到之時發生著,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對事物的進程無能為力,或提前的認知和研判來儘量減少可預防的偶然性,或積極地審視與反思來證明自我價值的意義,又怎會只剩下一片蒼白?
與 世 浮 沉
世事輪迴,浮生若夢,兜兜轉轉,柔腸百結,清風明月攬入袖,春雨冬雪夢一回,歷盡滄桑,還是選擇相信,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有人問,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人類的進步,還是個體的命運,數盈則虧,物極必反,在有識之士那裡,生命過往中的很多轉折都是可以預見的,甚至是可以掌控的。
不是嗎?當年的諸葛孔明生逢亂世,雖是世家子弟,出身琅琊望族,但命運的變故意想不到,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隨叔父諸葛玄輾轉豫章、荊州等地投親奔友,而十七歲上叔父又亡故了,這才有了少年諸葛亮攜弱弟在隆中村的十年躬耕隴畝,苟全性命。但諸葛亮的隱居卻是在靜待天時、積累才德和經營人脈,他常常抱膝長嘯,自比管樂,好為《梁甫吟》,他仰觀俯察,未出草廬而知天下三分,所以二十七歲出山後扭轉乾坤,兩朝開濟,奠定了蜀漢大業,也成就了智慧化身的千古美名。
一個人的成長是這樣,一個時代的發展也是這樣,面對各種轉折,預見和應對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事物發展的進程看似勢不可擋,實則轉折背後都是有一些量變的積累的,見微知著和待時應機都需要眼界、氣度、胸襟和心力的修煉功力,時勢造就英雄,英雄也推動時勢,回看歷史風雲變幻,正因為有無數志士仁人、民族脊梁的不懈努力,人類文明的進程才會浩浩湯湯,如火如荼。
還是魯迅說得到位,「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些人的存在早已印證了歷史的法則,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的任何轉折,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大有可為。面對匈奴變亂的猝不及防,蘇武沒有張皇失措,他想的是民族尊嚴和志節大義。面對變法引發的變遷和傾軋,羈身烏臺和貶居黃州的蘇軾也沒有頹廢,反而激發了無與倫比的才情德政。面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覆水難收,毛澤東卻發揮了領袖人物的超凡魄力,拯救中國革命走向了全面勝利。
當然,我們是凡人,但平凡不全是普通,我的字典裡有幾個詞語:順天、應運、知命、盡志、隨緣、服老。這也許是我應對世事輪轉的心得,與世浮沉,自得其樂,理性地掌控自我,積極地應對萬物。人生不外乎進、立、退三個字,進要有生氣,立要有風度,退要有尊嚴,也許這也是珍視生命的無力之有為。
無力和有為也可以是自我的判斷,明代的呂坤說,擲發於地,雖烏獲不可使有聲,投核於石,雖童子不能使無音,他人豈能輕重我哉?自輕重也。
無力和有為
歐陽修說,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他以後唐莊宗的身得身失為例證,說明了人力在社會變遷和轉折中的決定作用,而天命之所歸只不過是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終結性評價。
有人說,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我則認為,事物發展進程的重要轉折大部分是人力使然,群體的力量也好,個體的成功也好,加快進程的轉折源於天心民意的勢在必行,化解危局的轉折則得益於英雄的力挽狂瀾,大顯身手。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大有作為卻用力過猛的短命王朝,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賈誼《過秦論》說的很清楚,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的貪暴讓民心盡失,民力凋敝,民不堪命,民命就是天命,所以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隋煬帝的貪暴也不含糊,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弄得焦頭爛額,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李世民父子南徵北討,終於塵埃落定。順應歷史轉折的漢唐兩個朝代其德政是符合天心民意的,也加快了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所以,歷史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因為有很多轉折中的人力成就才能糾偏歸正,運行大道。天道循環不是偶然的,大部分主客觀因素都是局中人的掌控優劣決定的。所以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是自然之理。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更是前車之鑑。當人力的正負因素累積,歷史進程轉折的機遇和條件就具備了,積極的人力發揮作用,轉折的達成又推動時勢進入了新的歷史循環。
可以這樣說,世上很多重要的轉折都不是意外,人力不可小覷,而度劫轉運更加指望人力的功德圓滿,一個人的作為或許無力,無數人的作為就會推動時勢,英雄人物的加入則會創造歷史。文明的進化、科技的進步、政治體制的變革、經濟格局的運行都不例外,所有轉折的臺前幕後,所有進程的轉彎抹角,處處顯示的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大有可為。
新的世界,新的時代,新的人。魯迅說,「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敢於拿來,才是不隨波逐流,才是敢於作為。
朋友們,勇敢地應對命運的轉折,於無力處用力,在無為處有為,你將會做出無愧於世界、時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績。
明而能斷和順而有為
孫中山有句名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他首舉義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之封建帝制,引領了時代潮流,推動了社會變革,而企圖復闢、倒退的張勳、袁世凱之流則成為歷史的笑料。
有人說,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答案是否定的,事物發展進程的關節點表現為一個個重要的轉折,只要努力認識規律,順應時勢,完全可能改變意想不到和無能為力的不利局面。
明代的薛瑄曾說,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臨大勢貴在順而有為。歷史上具有這兩種人生智慧大有人在,也使得歷史畫卷波瀾起伏,無比精彩。周文王和姜子牙這一對君臣都是具有這兩種智慧的,所以趨吉避兇,待時而動,周以百裡之壤而臣諸侯,開啟八百年成周氣運。勾踐和範蠡這一對君臣也具有這兩種智慧,尤其是範蠡,既是兵聖,又是商聖,他審時度勢,幫助勾踐韜光養晦,復國圖霸,然後功成身退,趨福避禍。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對君臣也不錯,劉備折騰多年也不起眼,依然是東奔西走的小人物,諸葛亮的出場奠定了蜀漢大業,充分展現了人力的作用。而關羽死後,劉備不聽勸阻,稱帝、伐吳,輸掉了動搖國本的夷陵之戰,蜀漢從此走向衰頹的轉折。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所以承認天的作用,就是要保持真純和敬畏,知道天意、天理、天命的難以把控,調節好主客觀條件,達成自己的目標,前提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有效發揮,最重要的成功因素還是順應時勢的有所作為。什麼是勢?勢可以理解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無勢要逆勢、造勢、蓄勢,有勢要審勢、借勢、順勢。如同下棋的守勢得先,所有的成功都應該是把握好了勢,失勢之困是最難受的,有時候就是無能為力了。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應該理性,睿智,沉著,堅韌,有眼界、心胸、氣度和意志的不同凡響,對世界發展的轉折胸有成竹,應對自如,處亂不驚。當轉折到來的時候,更要調動起膽魄和氣力,激發創造力,想像力和寬容心,具備菩薩心腸和霹靂手段,那樣就會充分彰顯人對客觀世界的掌控作用,匯聚事物發展進程的決定因素。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極化趨勢,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已蓄勢待發,一帶一路戰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越來越得到世界的擁護,中國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能夠掌控世界格局的轉折,無論是貿易戰、科技戰、司法戰還是冷戰、熱戰,中國都將越來越有能力奉陪,中國應對新冠病毒防控的遊刃有餘就說明了這一點。
朋友們,面對世界,面對未來,讓我們努力做到居安思危,待機而動,抓住機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貢獻自己的綿綿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