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近日,浙江省也是發布了一名考生的滿分作文,引得不少人前去拜讀觀摩,但奇葩的事發生了,看完的不少人都說自己壓根沒有看懂這篇文章。文章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怎麼會看不懂呢?
筆者也是不相信,前去拜讀了一番,卻發現這結果還真如大家所說,其中一些字詞真的是晦澀難懂,並且文章一開頭就是搬出了海德格爾,還引用了不少如麥金太爾,卡爾維諾的言論,這些哲學家相信有許多人都沒聽說過,瞬間讓文章蒙上了一層神秘高端的面紗。
再看看其他同學的文章,言語簡單易懂,儘管詞藻深度可能並不如這位考生,但絕對是能讓平常人看懂的了。
這樣一來,有人認為這位考生明顯是在炫技,也有理可循了,文章本就是拿來看的,能看得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文章,實在是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高考,卻是將這種可能性無限放大,考生考高考,還不如說是在考老師,至少在這篇作文的背後,就是如此,我們來想一想,能夠考倒閱卷老師,是不是這篇作文的目的已經達到!
其實這篇文章在經歷滿分的洗禮之前,是只被打到了39分這樣一個分數,後期也是有評卷組共同評分才打出了一個滿分的成績,這樣一來也是有不少同學及家長不理解,一篇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的文章怎麼能登上滿分的殿堂呢?
其實,筆者認為,高考本就是選拔人才的一場考試,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可,有這種底子,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發揮出來,也不失為一種能力。況且評判滿分的標準更多的也是在判斷是否有著語病,中心思想是否與題意偏離。
一些生僻字詞的堆砌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文中不存在生搬濫用,那就是合理的,高考千篇一律的文章閱卷老師是絕對看夠了,能出現一篇眾口難調的文章倒也是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從側面說,這位考生的策略是成功了,在顯示了深厚的文學知識功底的同時,也是斬獲了滿分作文的名頭,可謂是一舉兩得。
看著這裡,可能也會有不少人想起當年的「甲骨文」考生黃蛉,一篇常人無法明白的高考作文將這位低分考生推上了一個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被特招以後,又從三本學院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985名校,毫無疑問,在高考中,他的文章也是標新立異,但卻大獲成功,不是嗎?
所以「讀不懂」和「沒道理」顯然是兩碼事,雖然寫文章本意就在於能夠讓所有人明白文章中記錄了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但顯而易見,讓人眼前一亮的作文,不僅僅只包含常人能夠明白,言語豐富,立意明確,洋洋灑灑不留瑕疵的文章,一些看似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的文章其實也包含著深意。
這樣看來,考生炫技也是事實了,但這種技也不是一般人能夠使出來的,可能在我們的觀念中,一篇簡單易懂卻又富含深意的文章是好文章,但也不代表晦澀難懂仍有深意的文章是一篇爛文章。
所有人都知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那顯然這樣的文章儘管不適合被推廣,不適合大多數參加高考的考生,或者根本不值得被當作範文讓同學背誦記憶,但它仍然不是網友口中不值一提,難當滿分的爛文。
對於這篇文章有如此大的質疑之聲,無非也是因為許多人不同意這篇文章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個性化不能等同於滿分,用何種審核標準來看這篇文章,才是大多數網友所關心的。
高考本就是無數考生的風向標,滿分作文也是不僅僅牽扯著考生個人成績,更多的是對於整個高考作文風向的影響,一篇晦澀的文章顯然不適合大部分同學模仿。
那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