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江蘇省的高考題目一向以難著稱,無論什麼科目,出題人都能從薄弱點下手,而且一摸一個準,總能淘汰一批又一批的考生。不過,這樣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畢竟高考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和社會競爭一樣,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如此一來,江蘇考生的質量也是全國頂尖的,每逢高考,就會冒出幾個珍貴而又稀有的人才。
2001年高考,江蘇出現了一個滿分作文,作文題目很簡單,指的是現代人拋棄誠信的不良現象,要對此發表看法。實際上,這篇作文並不難,幾乎沒人能寫跑題,不過也正因如此,拿高分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因此,一個叫蔣昕捷的考生運用古白話文寫出了《赤兔之死》,他在文中混雜了不少名言,比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等,雖然他使用的是古文,但也不難理解。
儘管如此,蔣昕捷的作文仍得了滿分,據閱卷老師說,他的想像力、文字把控能力,文章立意,對歷史的了解都要超過尋常考生太多,拿到滿分是理所應當的。不過,若說蔣昕捷的《赤兔之死》有些令人難以信服,那麼王雲飛的《綠色生活》則是實打實的文言文,這篇文章由755個漢字組成,除了少數幾個常見字外,幾乎都是晦澀難懂的古文字,就連閱卷組組長吳新江也不得不查閱資料,最終寫了4頁注釋才看懂。
在《綠色生活》中,多是類似於這樣的字:湩、犍、佌、羓、洎……它們的意思分別為:奶、牛、幼小、肉、等。倘若把這些字單拎出來,的確不好把握,畢竟大部分人連讀音都不知道,但只要聯繫了上下文,其實也能推測出一二。然而,這只是文章開頭,從第三句開始,翻譯工作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綠色生活》比書本上的文言文還要難,只有對文言文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能創作出來,所以王雲飛也被網友稱為「穿越人」。
當然了,王雲飛不是什麼「穿越人」,他之所以會寫出這麼優秀的文章,其實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在王雲飛的印象中,家中的書架上總是擺滿各類書籍,每次看到父親時,他都是書不離手。久而久之,王雲飛也被吸引了,父親讓他先從簡單的看起,不懂的自行查閱資料,等有所感悟之後再找他交流。對小孩子來說,不服輸乃是天性,在與父親的「競爭」中,王雲飛很快便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而他的心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簡明扼要的文言文更是語言壓縮到極致的體現,王雲飛為此深深著迷。後來,隨著一點點長大,王雲飛已經將《詩經》、《史記》、《資治通鑑》等古代名著爛熟於心了,在古文字運用方面,他早已達到了專業級水準。於是,在2010年的高考中,王雲飛一鳴驚人,他的作文不僅拿到了滿分,而且還被東南大學破格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