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說說古代科舉的人情往來

2021-01-10 資訊很娛樂

《生活在樹上》最近很火,據報導,力排眾議給這篇作文滿分的就是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的組長陳建新,而陳建新每年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確定每年的滿分作文」。

隨即,網友紛紛爆出陳建新以「考高作文名師」、「高考作文閱卷組長」等頭銜賣書、授課的事兒;更有網友說「《生活在樹上》與陳建新在《高考作文實戰實訓》裡收入的滿分作文《書寫自我的生活》在語氣、結構上相近,應予重新審定」。這些傳言咱也不知真假,所以就不加置喙了。說點好玩的事情,前些天翻閱《翁同龢日記》看到一件塵封往事倒是可以說一說,供諸君賞玩。

光緒十六年庚寅開恩科,這一年,身為帝師的翁同龢早已不同往日,因為此時的光緒已經親政了,他的隻言片語就可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翁同龢在這一年奉旨閱卷,得門生一人,他就是江西萍鄉的文廷式。當然,翁同龢喜歡文廷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得德宗授意,德宗就是光緒。

這話得從光緒喜歡的珍妃說起,對,就是那個胖胖的最終被慈禧投入井中的珍妃。珍妃的父親是當時的禮部侍郎他他拉·長敘,這一聽就是個旗人。禮部侍郎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副部長這麼一個職位吧。文廷式曾經是他他拉·長敘家的西賓,所謂西賓就是老師,比如《紅樓夢》中賈雨村曾經當過林黛玉家的西賓。珍妃還待字閨中的時候,文廷式曾經教導過珍妃,而珍妃入宮後有盛寵,她曾經和光緒說讓文廷式高中榜首,所以光緒就授意給了自己的老師,時任首席閱卷官的翁同龢。

那問題就是,當時殿試的閱卷官一共有八位大臣,翁同龢能夠決定文廷式的卷子嗎。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想先來說一下殿試的閱卷程序。

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考試在現故宮博物院的保和殿進行。閱卷官八人,每人一桌分得試卷若干。試卷的評分高下共分五等,名字叫做「圈」、「尖」、「點」、「直」、「叉」,符號分別是「○」、「△」、「、」、「|」、「×」,卷後是讀卷官的姓氏,然後每人在本人名下畫符號。看完自己桌上的卷子之後,再到別的桌上看別人分得的卷子,這叫「轉桌」。這樣,八位閱卷官轉完八桌之後,閱卷工作結束。

一份試卷如果有八個○,那這個考生肯定是狀元無疑,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實際上,三鼎甲往往都是由協商調配而產生,三鼎甲就是狀元、榜眼、探花。如果兩份卷子分數一樣,比如都是六個○、兩個△,那就要比分到這兩份卷子的閱卷官的職位高低、地位高低,地位高的就是狀元,或者直接由居首的閱卷官來決定。而殿試一般是只糊名、不謄錄的,就是說名字雖然蓋住了,但是卷子還是原試卷,通過字體是可以看出所屬哪家。這就還牽扯到了另外一個名詞叫「呈遞詩片」,考生們在考試前表面上是像閱卷官呈遞自己的詩文討教,實際上也是在呈遞自己的「字體」。

這一年的恩科,翁同龢是首席閱卷官,地位也最尊崇,文廷式的狀元本來沒有什麼懸念,但可惜的是自己能力不濟、態度不謹,把「閭閻」誤寫作「閭面」。你可能會說,改一個字半個字有什麼關係,古代考試尤其是殿試的試卷,蠅頭小楷、大幅白宣,不允許塗改一個字,所以即使翁同龢再厲害也幫不了文廷式做狀元,但是最後還是給了一個三鼎甲的榜眼。但就能力來說,不過是一個二甲的水平。所以翁同龢在當天的日記裡,對第四名還著重提了一下說「第四卷寫不佳而策翔實」,對其愧疚罷了,要不然這個第四卷的作者那也是當年的三鼎甲,一念之間、浮沉若此。

《生活在樹上》何嘗不是如此,36分、55分、60分,一念之間、雲泥之別,作文這個東西,你根本沒有辦法完全按客觀標準來衡量它,很多時候,就是「一念之間」。

最後,說說我對《生活在樹上》這篇高考作文的感受。

如果他是一個文學或者新聞從業者,寫出這種文章給我看,我大概會大加唾棄、恨到罵街,因為它故作高深、矯揉造作。能夠用明白曉暢的語言把話說明白的,非得用晦澀難懂的詞語來裝飾;能夠用樸實無華的句子來闡述的,非得用繁蕪複雜的表述來行文。但是,如果他是一個高中生,可能就不會這樣想,因為至少他在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的訓練下,還讀了那些我們現在也許看也不會看的書、研究了那些我們今天也許用也用不到的詞,至少,他還是一個語言文學的愛好者,或者社會心理學的愛好者。這,其實已經挺不容易了。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獲滿分,閱卷老師有失公允
    滿分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公布,輿論幾乎一邊倒,稱作者裝腔作勢,靠生僻字、引經據典贏得滿分。萬幸閱卷組未公布作者的姓名,不然TA極可能經受一場網絡暴力。作者無辜。應試有應試的策略與技巧,作者不過是賭一把,並且賭贏了。作者文採如何,一篇《生活在樹上》並不能給出定論。重點是,他猜中了閱卷老師的喜好。倒是閱卷老師給出的這個滿分值得一說。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經!
    昨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刷遍全網,其中作文內容使用大量生僻的詞語,讓人閱讀起來十分的晦澀難懂。第一個老師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個老師則是評了55分,最後有審查組判了滿分。一時間,網上塵囂甚起,許多網友都批評說這是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看似富於哲理,實則故作高深。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 唐代「滿分作文」,留下名句千古傳頌,快一起來「沾沾仙氣」
    在現代高考中,歷屆滿分作文都會成為社會社熱話題,無數網友都爭相拜讀滿分"神作",其實在古代"高考"科舉考試中,也有備受讚譽的"滿分作文";例如很多網友都熟悉這一句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其實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就是出自一篇科舉"滿分作文"《省試湘靈鼓瑟》,乃是唐朝詩人錢起所作。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不知所云考生只為炫技嗎?
    2020年高考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近日,浙江省也是發布了一名考生的滿分作文,引得不少人前去拜讀觀摩,但奇葩的事發生了,看完的不少人都說自己壓根沒有看懂這篇文章。文章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怎麼會看不懂呢?
  • 任務驅動作文不會寫?看名師來為你支招! 任務驅動類作文寫法點撥及範文示例
    近來,浙江卷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場輿論風暴。這篇文章運用了「嚆矢」「孜孜矻矻」等相對生僻的詞彙,提到伊塔洛·卡爾維諾、麥金太爾、切斯瓦夫·米沃什等文學家或哲學家,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該文章初評為39分,後來二評、三評皆為55分,最終審查組定為滿分60分。對此,有人認為該考生閱讀面廣,能積累這麼多知識並恰當地用在文章中,難能可貴。
  • 任務驅動類作文寫法點撥及範文示例
    近來,浙江卷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場輿論風暴。這篇文章運用了「嚆矢」「孜孜矻矻」等相對生僻的詞彙,提到伊塔洛·卡爾維諾、麥金太爾、切斯瓦夫·米沃什等文學家或哲學家,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該文章初評為39分,後來二評、三評皆為55分,最終審查組定為滿分60分。對此,有人認為該考生閱讀面廣,能積累這麼多知識並恰當地用在文章中,難能可貴。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古今同義詞是否可以隨便換用?
    ——《生活在樹上》,浙江某考生8月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文中表示,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且是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閱卷老師給出55分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的作文。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目截圖。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太多生僻詞,閱卷老師咋想的?
    可惜,不裝這個逼說不定就滿分了。 近日,2020年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是浙江某考生所寫的《生活在樹上》。 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60分。 但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直言,其中的晦澀不建議學生模仿。 有多晦澀?哥給你們截下作文的開頭三句和末尾幾句,品品六句話裡出現四個外國名字、N個不認識的字是種怎樣的體驗。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對照兩千字注釋才看懂,給了滿分
    五四運動時期,一批近代的學者大力提倡「新文學」,其實最核心的就是把古代的官方語言文言文變成白話文。白話文其實自古有之,只不過都是一種非官方的語言,一般適用於民間階層。比如像元曲、明清小說,大部分都是採取的古代的「白話文」,很多行文方式與現代沒什麼區別。
  • 小學生如何寫出「100分」作文?5篇滿分作文的技巧,不妨學學
    對於平時喜歡閱讀、喜歡練習寫作的學生來說,寫出滿分作文不是什麼難事,相反,大量的閱讀和作文練習,讓他們寫起作文時得心應手,而且不需要非常優美的詞彙,他們也能寫出讓100分的作文,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出自5篇小學生手筆的滿分作文,他們的寫作技巧不妨學學。
  • 滿分寫景作文原來是這麼寫出來的!
    原標題:滿分寫景作文原來是這麼寫出來的! 淮報教育——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文章。點擊標題下藍字「淮報教育」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教育延伸閱讀。
  • 春風引路入京城——由章綸一門三進士看明代的科舉
    童試由地方上的庠學舉辦,通過了之後,再參加縣學的考試,縣學考試通過之後,再參加府學考試,府學考試通過之後,便擁有了一個正式讀書人的身份——秀才。縣試一般在二月舉行,由知縣主持,分為四五場考試。黎明入場,當天交卷。被錄取者,可參加府試,由知府主持,一般在四月,及格者可參加院試。院試是童試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由各省學政(相當於今省教育廳廳長)主持。
  • 小學生滿分作文,滿屏都是對媽媽的愛!
    平時很喜歡看小學生們的作業和作文,因為真的很開心。不管是滿分的,還是倒數第一的,總是能感受到他們的天真無邪、童言無忌,甚至驚嘆於他們的生活閱歷。他們的表達大膽而真實。例如下面3份滿分作文,有的是純粹誇媽媽,有的是吐槽媽媽,但能感受到的是對媽媽滿滿的愛。1、最厲害的媽媽先說媽媽最厲害的是做好吃的飯,什麼都知道,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是正面誇獎。第二段說媽媽曾經也是個小姑娘,怕黑,愛掉眼淚,笨手笨腳等。第三段說出是什麼讓媽媽變得如此強大呢?那就是對自己的愛,讓媽媽變成了超人。
  • 古代科舉考試是不是只有語文一門,古代科舉考試其實科目眾多
    作為古代使用時間最長的人才選拔方式,提到科舉內容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八股文」,那麼古代科舉考試真的只考語文一門嗎?事實上並非如此,科舉從開創到完善其實經歷了極為漫長的時間,而考試科目實際上也在不斷變化。目前普遍認為科舉萌芽出現在南北朝,後經隋朝發展完善,於唐朝形成定製。
  • 古代人生科舉殿試答案大全
    古代人生科舉殿試是什麼?在古代人生手遊中,我們需要參與一次科舉殿試,殿試的題目雖然不多但難度較高,很多人都答不上來。下面就是古代人生科舉殿試答案大全和答題攻略了,有需要的小夥伴們都來看看吧! 古代人生科舉殿試是什麼?
  • 《紅樓夢》裡賈雨村是位學霸,一起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的難度係數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從《紅樓夢》的人物之一賈雨村入手,分析了他去趕考的距離、路上花費的大概時間,以及古代學子趕考之路途艱辛。上篇文章:《《紅樓夢》賈雨村凌晨趕考,會路遇打劫嗎?分析古代趕考之路 》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賈雨村是《紅樓夢》裡為數不多的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人物之一。
  • 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品德加分項」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與現代的高考,無論從考試的目的、內容、性質還是選拔的標準都沒有可比性,但是人們還是喜歡將兩者相提並論,因為二者都是國家最為重視的掄才大典。對於科舉考試而言,正史記錄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誰是狀元誰是榜眼誰是探花,而在古代筆記中,卻呈現出別樣的記載,那就是但凡能金榜題名者,大都不僅僅因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麼好,還必然有「品德加分項」。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有30字閱卷組長不認識,為何被評滿分作文
    高考作為莘莘學子魚躍龍門的一個重要平臺,每年都能湧現一批批深藏不露的黑馬,除了每年的高考狀元備受矚目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滿分作文。滿分作文寥寥無幾,之所以成為滿分,就在於它的過於優秀,能夠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贏得作文滿分,作者必定不同凡響、作文必定與眾不同、獨具魅力。
  • 「爸爸只要您放下手機,我願用生命換」,小學生滿分作文讓人深思
    文/紅青說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素質教育之外,還要注重家庭教育,在現實中很多家長不注重家庭教育,對孩子缺乏關愛,以至於孩子錯過了最好的教育階段,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家庭教,以身作則,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起好榜樣。
  • 高考總分725語文146分的狀元滿分作文為何引起這麼大爭議?
    同一份試卷,理科狀元的語文接近滿分,比文科狀元的語文高了23分。唐楚玥這麼高的語文成績,一時間引來了全國人的驚嘆和膜拜。因為語文卷有很多主觀題,而唐同學錯了一道選擇題,那就意味著包括60分的大作文在內的所有主觀題僅僅被扣了1分,這太逆天了。她的高考作文,如果不是滿分,那也至少是近似於滿分的59分。高考作文這樣的寫作水平,讓很多人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