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能在說別人閒話的時候,找到一種優越感
人與人相處說別人閒話是難免不了的,從社會層面來講它符合某種社會期望。如果你的行為不符合社會期望,那麼一定會被人在背後說三道四。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能夠讓個體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向著更成熟的方向發展。但是心理學家卻發現,人們總是能夠在說別人閒話的時候,找到一種優越感。表面是在評價別人,實際上還是在突出自己的價值。按照認知心理學家凱利的說法,人們對世界的建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常見閒話的表徵
能力方面
常見的閒話是:「某某人太笨了,我手把手地教都教不會」。這是在體現自己在能力上的優越感,本質上忽視了他人的優點,刻意誇大別人的缺點,目的是突出自己。在能力方面的差距是客觀存在,人與人之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果總是以自己的優勢來對比別人的弱勢,那麼這樣的人就會越來越刻板,越來越跟不上發展的趨勢。他們會變得不思進取,總是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優勢沾沾自喜。
道德方面
常見的閒話是:「某某人竟然做出了這樣的行為,真是令人不齒」。這是體現在德行方面的優越感,在完全忽視了對方的客觀環境之下,做出這樣單純的、樸素的道德評論,體現了這種人的自卑。他們之所以總是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評判他人,是因為他們的確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了。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從來不喜歡把德行掛在嘴邊;一個有錢人也不會天天跟別人說自己有錢。他張口閉口用道德來評論別人,恰恰說明他們自己沒有德行。
行為方面
常見的閒話是:「某某人那天真的是太出醜了」。這是體現在行為方面的優越感,他們忽略了人本來就是會犯錯的實際情況。當他們自己犯錯出醜的時候,反而不這麼想,而是總是想方設法為自己找理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總是盯著別人的失誤和過錯,反而暴露出自己骨子裡的自卑感。他們自己不願意做事情,沒有能力承擔責任,反而譏笑別人做事的人,這是典型的嫉妒心理。
說閒話的目的
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在別人背後說閒話,其目的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人與人相處存在一種生物本能——競爭,無論是正式的競爭場合,還是潛意識裡的你爭我奪,都體現了人們的競爭本能。通過競爭的方式,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有利資源,可以確定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支配與順從)。當個體確定自己支配位置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優越感;如果個體處於一種順從的位置,就會暴露出更多的自卑感。在背後說別人閒話,就是一種競爭,目的是把對方比下去,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自我表演
自我表演是個體在社交中,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一種手段和策略。個體會通過一系列方式,將自己認為的好印象留給對方。說別人閒話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印象。因為正如上文所述,在別人背後說閒話,總是在貶低別人,而且還故意隱藏了一個主語「我」。說別人閒話完整的表達是:「我比別人能力更強」,「我比別人道德水準更高」,「我比別人更機靈」。這些是為了給對話的人留下好印象,故事提升自我存在價值。
遇到說閒話的人怎麼辦?
如果有人跟你談論起某人的閒話,你一定要想辦法阻止。一方面:他今天能說別人閒話,到明天就能編排你的閒話。另一方面:雖然閒話出自他的口中,但是如果被當事人聽到了,也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如果你們關係不是近,遇到這樣說閒話的人,趁早斷絕聯繫。因為有一天,他的閒話一定會影響到你的成長和發展。如果你們關係還挺親近,那麼你要試著引導對方,讓他不要在背後說別人閒話。
面對關係好的人,引導對方不要說別人閒話。你不一定保證能夠讓他完全不說別人閒話,但是至少要保證對方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說別人壞話。尤其是跟同事在一起,一定要引導對方不要說別人閒話。如果這個時候,對方還在堅持說別人閒話,那麼對方不是蠢就是壞。你要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大家:「誰要是看得起我,跟我交朋友,那就不要當著我的面在背後說別人閒話」。
總而言之,說閒話這事兒可大可小。往大了說會被人利用,影響工作晉升;往小了說,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些慣會說閒話的人,也只不過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無知的優越感罷了。
作者:九霄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