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2021-01-20 騰訊網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最近關於中國的嫦娥5號探月,網上議論得如火如荼。這也是中國在2020年科學界的頭等大事了。嫦娥5號執行的任務是到月球取2kg的月壤,然後回到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現如今,嫦娥5號已經取樣完畢,還在返程的路上,預計本月中旬就能著陸了。

隨著時間越來越臨近,大家對嫦娥5號神秘的面紗也越來越好奇了。其實,除了我國嫦娥5號的星外採樣,像日本的隼鳥2號也在近日返航。當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大致情況也基本相似,那麼,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更先進呢?

首先來看看美國的阿波羅11號吧!

當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登月時用到的運載火箭,至今仍然是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超越的。土星五號就像神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推力上,至今都是無人超越的。靠著火星5號的強大推力,阿波羅11號飛船馬不停蹄地被送入地月軌道,並在3天後就到達了軌道的頂點,之後減速被月球引力所俘獲,然後著陸。

可以說,美國的阿波羅11號的成功,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居功至偉!當然,美國是載人航天的,在技術上顯得更高端一些,困難也更大,所以,它們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再來看看中國的嫦娥5號: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嫦娥5號往返月球的速度,明顯要落後於阿波羅11號。但這並不意味著嫦娥5號的技術更差,而是因為胖5的推力沒有土星5號強大!許多人都在吹噓土星5號有多牛,但是大家要明白的一個事實是,土星5號就是用超大的燃料堆積而成的。但是它們的燃料利用率很低,耗油率太大!而長徵5號則比較均衡,燃油的利用率也很高!

這就像兩個手機晶片,一個功率特別大,功耗也大。而另一個功率一般,但是功耗很小。當然,土星5號是51年前的產物,技術方面自然是不如長徵5號的。再來看對接技術,嫦娥5號使用的是無人對接技術。我國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套關於無人太空飛行器的對接結構。就對接太空飛行器而言,嫦娥5號的重量是美國的15分之1,而阿波羅11號使用的那種老的對接技術,不僅耗時很久,而且容易失敗。

再來看嫦娥5號的取樣,很多人覺得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很牛。但實際上,它們也只是把人送上太空而已。美國要考慮的就是如何保證那3個人的安全,其餘和無人登月沒什麼區別。而且阿波羅11號登月之後,太空人可以出來手動取樣,這樣一來,效率肯定是無人操作要高的。這也是美國為啥取了幾百公斤月壤的原因之一。

而我國實行的是無人月壤取樣技術,這個大家可以理解為無人機技術。大家想一想,同樣是飛機,是有人駕駛的技術含量高,還是無人駕駛的技術含量高呢?最後再來看看返程,嫦娥5號採用了最先進的水漂彈道返回,這可比美國當年的彈道返回要先進多了。

所以,總的來看,除了胖5的推力不如美國,以及中國不是載人登月之外,別的方面嫦娥5號還是比阿波羅11號先進一些的。

那麼,隼鳥2號與嫦娥5號比又如何呢?

日本的隼鳥2號是2014年發射的,它的目標是前往距離地球3.4億公裡外的"龍宮"小行星!在這之中,隼鳥2號飛行了4年的時間,可見其續航有多強。不過,隼鳥2號雖然續航強,但並不意味著日本的運載火箭很強。因為送一個600公斤重的探測器上太空並不困難。而嫦娥5號重達800噸,是它的1000多倍!由此可見,胖5的推力也要遠比日本的強。

再來看取樣,從取樣的數量上來看,隼鳥2號肯定是比嫦娥5號少的,畢竟它們的飛行器只有那麼大,據專家估計,它們的取樣最多不會超過100克,而我國是2kg,高低立現。

當然,隼鳥2號的來回返程是很長,路途也很遠,這樣的技術也是不可忽視的。

總的來看,我認為,三者之間技術的排行是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對於這個排行,不知道大家又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阿波羅11號到底有沒有登陸過月球?嫦娥5號已經給出答案!
    阿波羅11號到底有沒有登上過月球,這已經成了一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每當有月球相關的探測相關重大進展時,阿波羅計劃就被再次提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完成、成功帶回1731克月巖之際,阿波羅計劃真假又一次被推上了封口浪尖!阿波羅任務到底有哪些被吃瓜群眾找出來的破綻?
  • 嫦娥5號實錘阿波羅11號造假?月球表面美國國旗「隨風飄揚」
    時隔7年後,1969年7月21日,人類通過阿波羅11號第1次踏足月球,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 這次的嫦娥5號在月球表面進行了首次國旗展示中,我國的五星紅旗就像軍人站崗般的筆直的挺立著,而根據網上的消息,為了達到這一效果,背後是安徽一家防治公司多年以來的研究成果。
  • 返回技術秒殺阿波羅11號,嫦娥五號將從南大西洋上空返回地球!
    人家當年阿波羅11號可是全程都只有8天,想回就回,這嫦娥五號為還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其實我們要說明下為什麼要「調整為地月轉移等待軌道」,阿波羅返回和嫦娥五號返回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過程都差不多,但著陸地差別可就大了!
  • 嫦娥5號只帶回來1731克月球樣品,那麼阿波羅號怎麼載人返回的?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騰空而起奔月挖土,12月19日,嫦娥五號捎回的「土特產」由國家天文臺「籤收」,嫦娥探月取得圓滿成功,舉國歡呼。 同時,質疑美國登月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 嫦娥5號獨創技術PK美日:以前沒人這樣幹過
    嫦娥5號上升器已經順利從月球表面起飛了。它要經過幾次變軌,才能逐漸和環繞器匯合。這次任務的重頭戲就是在環繞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這是我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也是一次大的突破。最早的交會對接技術起源於美蘇兩國。
  • 從文物造假的常識角度看待阿波羅登月(11號)
    那下面我們再來看阿波羅登月的照片,首先是阿波羅11號。發射日期:1969年7月16日。登陸月球:1969年7月20日。登陸地點:寧靜之馬返回地球:1969年7月24日,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指揮艙飛行員;埃德溫「巴斯」奧爾德林,小,登月艙飛行員(沒有下倉)在月球表面活動的路線圖如下圖:拍照片的有1/2/3/4個位置,Flag為插旗位置,SMC為太陽風採集位; abcd分別為阿波羅的四個落地支柱。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詳勘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 阿波羅11號登月僅花4天!嫦娥四號27天到達月背,為何印度要48天
    如果關注嫦娥四號任務的話應該會有印象,從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到1月3日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嫦娥四號的奔月之旅用時27天。它的前輩嫦娥三號抵達月球正面也用了13天,不過美國阿波羅11號只花了4天,看起來我們和美國航天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如果和印度相比,這其中的差異倒顯得沒那麼大,因為目前正在太空中朝著月球南極跋涉的月船二號,需要48天才能到達月球,至於上述這些差異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三):終於邁出"全人類的一大步」
    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成為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50周年,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特別推出「你不知道的登月秘密」系列文章,一起回顧人類探月進程中那些鮮為人知卻值得紀念的瞬間。今天推出系列文章第三篇《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三):終於邁出"全人類的一大步」》。
  • 日本隼鳥2號或取0.1克物質,嫦五取回多少月壤?至少是其2萬倍
    因為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取樣返回和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取樣返回的時間很相近,所以不免讓人們聯想兩者的技術有何異同,誰更先進?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日本隼鳥2號關於這一問題,本人已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有所表述,簡單來說就是從信號的遠距離傳輸和測控上,日本的技術難度要更高一些, 但我國也能做到;而日本的探測器靠近小行星,技術操作的難度並不大,因為其靠近的「龍宮」小行星質量很小,所以其引力也很小,對探測器的引力甚至都很難改變其運行狀態,但是月球就不一樣了,引力相當於地球的1/6,所以落月才是真正有技術考驗的難題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進入太空的首個阿波羅任務是「阿波羅7號」,在為期11天的太空飛行中,機組人員對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並從美國太空飛船上主持了首個電視直播節目。
  • 毛毛說時政: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相關考點梳理
    時政再現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央視網消息:今天(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5號部分下行數據被國外愛好者「破解了」?
    5號的部分下行數據;並將解碼結果,既太陽能板監控相機拍攝的視頻公布在國外社交M體上,引發了轟動效應。說嫦娥5號這樣的超級項目怎麼能讓外國人 「輕易破解」?這還了得!其實先別著急,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大致的把這個事情捋一捋。看看是否有想像的那麼「嚴重」。第一個問題,就是嫦娥5號的下行信號 ,到底有沒有加密。如果這些信號本身就和普通的通信衛星的電視信號一樣沒有加密,隨便在地面上架起一個「小鍋」就可以看電視的話,那麼根本算不上什麼大事情,自然也不會引發全球的側目。
  • 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出發,驗證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技術儲備。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出發,成為人類唯一地球/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隼鳥2離開地球後,又飛了1600萬公裡
    要問什麼是航天奇蹟,人們自然會想起美國上個世紀的阿波羅號登月和近期中國嫦娥5號月球取樣,事實上,日本隼鳥2號飛船將小行星樣品安全送回地球後,再以第二宇宙速度離開了地球也算得上是一個航天奇蹟。
  •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一歲了!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自2018年5月成功發射至今已一年,回顧「鵲橋」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激動澎湃的一年。在軌期間,中繼星為著陸器、巡視器提供了5個月晝的中繼通信支持,並完成了一些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在「鵲橋」發射一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回顧它每一個激動人心的瞬間。「鵲橋」成長大事記2015年11月,嫦娥四號任務獲批,標誌著嫦娥四號工程研製工作正式開始。2018年4月10日,「鵲橋」通過出廠評審,標誌著研製流程規定的全部工作完成。
  • 嫦娥5號發射成功,印度開始擔心了,認為要被中國超越了!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由長徵5家族成功發射,和此前的「嫦娥」系列發射不同的是,作為現階段「嫦娥」的收官之作,相比此前的嫦娥四號月背著陸中繼通訊嫦娥五號技術跨越幅度更大。
  • 人類探月系列:「阿波羅號」載人飛行
    最初他被安排執行「阿波羅2號」任務,但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機組人員死於發射架大火之後,「阿波羅2號」任務隨後被取消。1999年,坎寧安在接受美國宇航局記者採訪時稱,鑑於「阿波羅1號」發射失敗的慘痛教訓,美國宇航局決定後續的太空任務採用更先進的飛船。
  • 關於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你需要知道這些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