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由長徵5家族成功發射,和此前的「嫦娥」系列發射不同的是,作為現階段「嫦娥」的收官之作,相比此前的嫦娥四號月背著陸中繼通訊嫦娥五號技術跨越幅度更大。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不僅僅將在月球著陸,同時還要採集月球土壤樣本,隨後在從月球返回,整套探測器重達八噸,相比嫦娥四號整整翻了一倍,可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技術複雜程度。
事實上,嫦娥五號的發射意義不僅僅是攜帶月球樣本那麼簡單,其月球軌道交匯對接返回技術也將為未來載人登月打下堅定的基礎,因為從原理上說,兩者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之處。此次嫦娥五號的著陸點選在了呂姆克山附近,在嫦娥五號抵達之前,這裡沒有任何探測器對該地區進行過探索,這對於嫦娥五號來說同樣是個巨大的考驗。
嫦娥五號的發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此前著名的《自然》雜誌就對嫦娥五號的任務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評估。首先是對嫦娥五號探測器採樣返回任務的高度正面評價,認為這是繼美蘇40年之後的又一壯舉。自從阿波羅計劃被停之後,數十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發射月球採樣探測器。並且相比於40年前的月球探測設備,在技術性能方面也有著極大的優勢。
雖然絕大多數國家對嫦娥五號發表了積極而正面的看法,但是也有部分國家對嫦娥五號的發射惡意揣測,從某些方面來說更是一種嫉妒。此前《印度時報》發表文章稱:嫦娥五號是最具雄心的登月任務之一,而《印度第一郵報》也於11月18日發表文章稱,他們建設了自己的空間站,與諸多希望在太空方面取得成就的亞洲國家,如日本、印度展開了穩定的競爭。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媒體始終擔心,在太空方面要被鄰國超越了。
一直將自己視為航天大國(對比第三梯隊的國家確是如此)的印度,認為其在航天方面始終具備一定的優勢,而這種觀點近年來似乎已經根深蒂固。印度一直為自身是亞洲首個獨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而自豪,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發射了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成為全球第四個也是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然而為了節約成本,該火星探測器是由極軌衛星改造而來,全重僅僅只有1.35噸,整個項目預算僅僅只有45億盧比(約7300萬美元),被戲稱為世界上最便宜的火星探測器。
而在一些系統性的項目上,印度則全面落後,比如載人航天、空間站項目、月球探測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頻率也遠遠低於中美俄三國,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媒體表示嫦娥五號的發射對印度形成了穩定的競爭,可見印度媒體以及當局的盲目。
作者: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