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曹開陽
公司名片
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流沙河牧業)創建於2003年。2012年,「流沙河」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2016年,「寧鄉豬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推廣」項目獲農業部2014-2016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017年,其養殖基地獲批港澳活豬出口申請;2019年,「優質地方豬品種選育與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應用與示範」項目被評為湖南「五個100」優秀項目。
創富故事
長沙向西,寧鄉,有河蜿蜒流過,因其河中多沙而名流沙河。此河與《西遊記》中「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是否存在瓜葛已無需糾結,如今卻承載著中國本土豬源保護與開發的重任。
近日,記者走進流沙河牧業,探訪其發展故事。
不忘初心,堅守家鄉養殖寧鄉花豬
流沙河與花豬的淵源前世註定。據介紹,寧鄉馴化野豬進行養殖,歷史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
「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項圈」的童謠,將寧鄉花豬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一古老的豬種與金華豬、榮昌豬、太湖豬並稱為中國「四大名豬」。曾幾何時,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寧鄉人民哪怕再缺衣少食,也要每年餵一頭花豬賣錢貼補家用,給孩子交學費。流沙河牧業董事長李述初就出生在這一年代的一個當地普通家庭。
長大成人後,適逢改革開放的李述初不安於重走祖輩養豬換錢的老路,開起了公司,挖過河沙,辦過餐飲。在淘到了第一桶金後,李述初開始尋找新項目。2000年,他在經過鄭重考慮後,將事業的目標放在了寧鄉花豬的保護和養殖上。
雖然坐擁肉質鮮嫩、入口甘甜的優勢,但相較洋豬,寧鄉花豬飼養期長,及瘦肉率、產仔率低的缺限卻顯而易見,種群也因此一度瀕臨滅絕。回想當初,李述初表示,將所有身家投入到寧鄉花豬的保護和養殖更多的還是出於一種使命感。
但現實卻異常骨感。當李述初遍尋流沙河鎮覓得7頭公豬和50頭母豬辦起保種場並進行繁養後,才發現由於養殖成本較高,寧鄉花豬肉價偏高,在市場上叫好不叫座。加之2006-2007年,「高熱病」暴發,李述初的資金也出現了問題,使得流沙河花豬不得不過起了「減肥」和「計劃生育」的日子。
山重水複,柳暗花明。2008年,世界銀行在中國尋訪資助農業項目,在農業部推薦下,寧鄉花豬的保種繁育項目得到充分肯定,獲得了世行70萬美元無息貸款,就此絕處逢生。
展望未來,高端豬肉市場前景廣闊
如今,走出困境的李述初把工作重心一是放在寧鄉花豬的品種優化上,在保持既有口感和營養價值明顯高于洋豬的基礎上,將瘦肉率和產仔率進行了有效提升,「雪花豬肉卷」觀感口感均可媲美雪花牛肉,成為吃貨的最愛;二是著力打造品牌並進行市場推廣,活豬獲得遠銷港澳市場資格的同時,冷鮮肉在長沙26個專賣店及步步高和盒馬生鮮等A類超市專櫃銷售,並供應徐記海鮮和費大廚等知名餐飲。採用氣調保鮮的小包裝分割肉現價最高賣到180元一公斤,並可通過電商下單快速收貨,在高端豬肉市場牢牢佔據了一席之地。
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一批風投機構。作為周期性較強的行業,難道不擔心風險難控?李述初告訴記者,目前已有金融機構在徵詢生豬養殖企業意見,就開辦生豬商品期貨進行準備,將來可以通過套期保值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今年流沙河花豬將出欄10萬頭,5年後年出欄量預計達到50萬頭。作為高端食材,市場能消化這一數字嗎?李述初算了一筆帳,僅以全國年消費6億頭豬計算,其中有5%的人消費高端豬肉,則年消費高端豬3000萬頭,再以其中5%的人購買流沙河花豬肉計算,則可以消費150萬頭。「寧鄉花豬,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