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前由於國民生活水平較低,加上醫療條件落後,中國人均壽命約為35歲,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了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截止2019年,中國人均壽命較於改革前已經從42歲提升至77歲。
與此同時,壽命延長也帶來了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那就是新生兒不足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越來越多的職工加入退休行列,導致養老金缺口越來越明顯。僅在2019年,中國超過60歲的人口總數就高達2.5億,而全年新生兒總數只有1465萬人,可見中國老齡化現象有多麼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在職工退休方面上規定女工人退休年齡為50歲,而女幹部和男性職工退休年齡則為55歲和60歲,這意味著實際領取養老金的人數遠比2.5億要多得多,養老金形成的缺口不容忽視。
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以及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早已超過國際社會制定的10%和7%的佔比標準,因此中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
事實上,老齡化現象不止在中國發生,一些政策福利和醫療條件比較好的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
其中,日本是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2019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總人口32.79%。而最年輕的國家則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僅有1.96%。
老齡化現象的出現,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發生。首先作為中年群體,面臨父母退休需要贍養壓力倍增;其次老年人口的增多會導致醫療成本的提高,畢竟人到老年難免身體會出現一些毛病;最後還會導致國家經濟增速減慢,讓越來越多的資本流入其它國家。
日本作為老齡化現象最嚴重的的國家,在4個日本民眾中,就有一個日本民眾年齡超過65歲,在5個日本人中就會有1位年齡超過70歲。並且日本老齡化問題還在愈演愈烈,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50年日本超過80歲的老年群體將會暴增,佔比將會達到18.5%。
事實上,日本老齡化現象已經成為了惡性循環的形式,太多高齡老人佔據著日本眾多崗位,日本年輕群體想要升職加薪可謂是難上加難,因此不少年輕群體無欲無求,更別提結婚生子,這也就導致日本生育率屢破新低。
中國老齡人口佔比雖然沒有日本高,但中國老齡人口卻是全球最多的國家。此外,中國新生兒出生率也在不斷降低,據悉,受老齡化現象加劇影響,養老保險贍養比已經降低到3∶1。
預計到2050年,養老保險贍養比還會逐漸下降到1.3∶1,到時啃老現象將會逐漸減少,相反還會出現啃小趨勢。比如一個女工人55歲退休,假設她的壽命達85年,那退休後的30年將會靠子女贍養,年輕人的壓力可不小。
為了避免養老金出現缺口、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國家提出「延遲退休」這個方案,這個方案也是全球解決該問題的選擇最多的方案。
延遲退休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傳遍,但知道去年十四五會議才正式將這一方案定調,並針對該方案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開展。
漸進式方式開展延遲退休,預計每年將會針對退休時間上調幾個月,直到上調至65歲。
對此,不少專家建議女性和男性退休年紀實現統一,但不少女性對於專家的建議都持反對態度,因為大部分人都希望早點享受老年生活,早點退休。
而且很多人指出,現在很多企業招工要求還停留在20年前,40歲以上的人不願意僱傭,那麼延遲退休有多少企業願意留,或者重新找工作有哪些公司願意要。
如果今年十四五期間真正落實執行延遲退休,那1961年出生的男性、1966年以及1971年出生的女性將會成為首批延遲退休的群體,具體情況還需要等待方案執行時間落實。
結尾
雖然延遲退休可能會讓很多人感覺到不滿意,但是延遲退休卻是大多數國家的大勢所趨,之前英法德等國都相應的推遲了退休年齡,雖然社會有些反對的聲浪,但是還是都推行了下去,所以中國推進延遲退休,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