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裡,大家經歷非同一般,對於房地產也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轉型期,相信在這個時候,大家聽到什麼奇談怪論似乎都不足為奇,但是這些聲音有的是誇張,有些會誤導購房者,很多屬於炒作,也有媒體過度解讀,撥開迷霧,看清專家背後的深意,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接下來,我們盤點下2020年那些在風口浪尖上的專家的聲音,到底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發?每個人的話都不會完全對或錯,就看站在誰的角度,所以到底我們該怎麼看這些能引起爭議的言論呢?
1、北大教授張宇:房價上漲限制未買房居民消費。
12月19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宇表示,住房問題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主要堵點,居民的「錢袋子」受限於住房市場,使得牽引供給的需求無法有效形成。房價上漲限制了未購房居民的消費力,而租房市場對此起到了有利的緩衝作用。
在我看來,房價上漲肯定是限制了很多人的消費了,但也有專家不同意,認為不但沒有限制住,反而還拉升了消費力,因為可能是買房給他們創造了巨額財富吧,但我想對廣大普通人來說,房子到底有沒有帶來直接的生活水平提升呢?
要我說,不只是限制了未買房的居民消費,而那些買了房的特別是剛好拼盡全力買一兩套的人,消費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2、清華教授李稻葵:房地產調控最好方法是增加供給。
11月28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教授李稻葵表示,當前房地產調控還是不到位,甚至「勁兒使反了。」他認為,房地產調控最好的方法是增加供給。
說到調控,過去可能還真是有這個問題,但是現在的調控其實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在穩定房價方面,當然不可能說做到完美,所以增加供給是肯定的。但是我認為單純把問題都放在增加供給上,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有時候增加再多的土地供給,都不可能真正投入到住房供給上。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3、格力董明珠:住房公積金完全沒必要,可以取消。
4 月 29 日晚,明星企業家、格力董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贊同取消公積金。她認為,「我覺得這個公積金是完全沒有必要」。她還以她們的公司為例,每一個人都發一套房子,哪裡還需要公積金。
董明珠站在她自己角度,或許不需要公積金,也沒必要,但是站在大眾角度考慮,或許就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住房公積金該不該取消呢?問題不是公積金沒人需要,而是如何讓公積金更能服務大家,況且錢都是自己的。
不過沒必要爭論了,官方已經表示不會取消,改革公積金是真的。
4、經濟學家樊綱:什麼都可以限,就是不能限價。
10月,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我一直說住房市場,限購、限貸,限這個、限那個都可以,反正限各種。你限離婚都可以,這些都是購買力價格背後的一些參數,這個參數可以經過各種政策調整,但不能限價,千萬不要去限價格,限價格等於破壞了市場機制。」
樊綱很有名,他曾經說過「六個錢包買房」,雖然那句話有點被斷章取義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樊綱在這方面對購房者的誤導性,對於限價,他不能理解,但我想說,限購、限貸等都是行政調控,限價為何不可?你真以為高端市場賣高價房跟百姓無關嗎?我認為如果貿然放開政策限制,市場再次被熱炒,中低收入購房者就一定會慌起來。
5、北大教授董志勇: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沒有泡泡。
10月22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不要任何時候都要汙名中國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企業,他們有很多困難,但目前為止我個人覺得並沒有泡泡。」
對於汙名化房地產我或許能理解,有時候人們不一定太過理性,認為房地產不好就一無是處,有人認為房地產太好,可以解決一切,甚至是萬能的,我覺得這都是典型的極端化。對於有沒有泡泡真的是一個北大教授說了算的嗎?
6、萬科鬱亮:我會一根筋堅定看好房地產。
對於媒體各種報導,比如「萬科鬱亮非常不看好這個行業,房地產沒有機會了」,鬱亮會非常委屈地去解釋,「其實我根本沒說過,萬科未來還是準備在房地產一根筋地發展下去。」
我也認為房地產不至於說完全不行了,但是「活下去」也是出自鬱亮之口,這是事實。更感覺鬱亮說了「活下去」,房地產將成「普通製造業」後再說「一根筋看好房地產」是在找補什麼。
客觀地說,房地產不至於太差,但是依然寄希望於房地產會回到過去那是不可能的。
7、經濟學家馬光遠:每次房價大漲前都嫌貴,過後都覺得便宜。
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2016年本輪房價大漲前,你們是否認為房價特高?2009年大漲前,是不是也這樣想?2009年北京2萬的房子,到了2016年前就漲到了7萬元每平,2017年則漲到了12萬一平米,如果你站在12萬的高點,是不是覺得7萬一點都不貴,2萬還挺便宜?可是至少在那會你覺得很貴。」
你聽馬光遠的話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沒人能完全做到。老闆是看員工工齡和能力的,所以大多數年輕人在那個年代依然會覺得房價貴,但是房子不愁賣,是因為有錢人多了去了,房價可不管你是年輕人還是成功人士。馬光遠把責任推你頭上說你錯過了那麼好的機會,你說委屈不委屈?你用今天的收入去看當年的房價,錯用參照物,究竟何居心?
8、攜程梁建章:建議多孩家庭,可半價買房,降價能提升買房內需。
5月22日,攜程老闆梁建章直言,中國年輕人置業有困難,特別是大城市,他建議,如果多孩家庭買房可免除土地價格,那麼購買價格就會降到原來一半以下,這將大大減輕多孩家庭的買房負擔。具體實施上,可以對已經有多孩的家庭買房直接降價,能實實在在地提升內需。
我倒覺得他的話挺實在的,很多老百姓覺得接地氣,也說到了大家心裡,既有共鳴,又有解決的辦法,只是說出來的都是理想,但具體實施該如何去保障呢?還需要去考量。
9、專家仇保興:每戶至少應有一套房,多代合住的模式不好。
仇保興表示,今年上半年讓人們深知,每一戶至少應該有一套房,多代合住的模式不恰當。大家對住房的健康、舒適關心程度增大。所以未來的住宅,可能陽臺會越來越大且開放,變成一個露天園林。
多替大家考慮啊!但是依然有爭議,很多人說是不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認為,他應該是堅定的主張品質住宅的人,他在推廣綠色建築方面已經努力了很多年。10年前,他也說過,如果我們不注重綠色建築、節能建築,將來要付出沉重代價。我覺得我們是時候考慮居住品質了,可是當我看到很多人還在為買一套小房子發愁時,我們的希望是多麼蒼白無力?
10、經濟學家李鐵:取消各種限制政策,讓讓有條件的人低谷買房。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應該對原有房地產政策調整,至少把「一刀切」的各種政策取消,實行因地制宜的房地產發展政策。例如取消限價、限購以及限貸等措施,允許有條件的人可以在房地產低谷時期購買相對低價的住房。
事實證明,他這些話都化為了泡影,政策上並沒有支持,而且屢屢強調房住不炒,今年哪怕再困難,也並沒有改變調控的決心。至於建議購房者低谷買房有沒有道理?或許有一定道理,開發商今年大搞促銷活動,可能會趕上一波福利。但李鐵建議取消各種限制讓大家買房被大多數人理解為,有為房地產搖旗吶喊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