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意外落榜後,寫下一首牢騷詞,結果卻坑了自己一生

2021-01-08 騰訊網

之前我們說過,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因為一首《歲暮歸南山》「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而得罪唐玄宗,斷送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無獨有偶,宋朝的柳永也是如此。

他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被宋仁宗御批:且去填詞。

從此便成了「奉旨填詞」的柳三變。

這句詞出自他的《鶴沖天》,全詞如下: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約詞代表人,當時傳言「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可見他的詞作流傳之廣。

這首是他早年的作品,寫於科考落榜後。

他自負才華,卻意外落榜,心中一肚子牢騷,於是便寫下這首詞來抒發怨憤之情。

但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首牢騷詞,坑了他一輩子。

後來他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本已進士及第,但是當時的宋仁宗卻道:「他不是要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幹嘛還來考試?且去填詞吧」。

說後,便將他的名字劃掉。

又一次遭遇仕途挫折的柳永從此遊戲人間,成了秦樓楚館的常客。

這首詞突出了他的反叛性格,在當時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反響。

詞的上半闕寫的是他在落榜後為自己找的出路,顯示了他狂傲的一面。

他認為這次沒有金榜題名不過是偶然罷了,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主也會錯失人才。

理想落空,他也曾彷徨,今後該何去何從呢?

只是他很快便明白,既然沒有好的機遇,何不隨心所欲地過自己的生活。

為何要執著於功名利祿呢?

也許做一個為歌姬譜寫文章的風流才子,即使身著白衣,不見得比那些王公貴族低微。

古代文人都是驕矜自負的,柳永也不例外,即使落第,他也不認為是自己才學不如人,這樣的驕傲自信也是令人佩服。

原本在古人看來歌姬是卑賤之人,可是柳永卻願意屈尊為她們填詞作賦,這固然有賭氣的成分,但也源於他的真性情。

若非真心實意,在他去後,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歌女自發為他送行。

自古留戀秦樓楚館的文人不在少數,可能像柳永這樣深受愛戴的,大概古往今來也就這麼一個了。

接著的下半闕是,是上闕末尾「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具體描寫。

煙花巷陌,擺放著丹青的繡房,那裡住的是他的意中人。

與她們相依相偎,吟賞風月,是他平生所求的最大樂事。

所謂青春,也不過轉瞬即逝,既然如此,何不及時行樂。

他願以功名利祿來換取這淺斟低唱的樂事。

能把逛青樓說的如此清麗脫俗,大概也就柳永了。當年杜牧也曾留戀煙花之地,但他後來便深覺悔恨,「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他到青樓更多的是為了尋歡作樂,而柳永不一樣。

他尊重歌女,願意放下文人的驕傲,與她們傾心相交。

他同情歌女的遭遇,他的赤子之心,也換來了歌女對他的敬重。

當時在秦樓楚館中流傳著這樣幾句話「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他在歌女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這首詞表面來看是在發牢騷,帶有消極的反抗情緒。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又有進步意義。

蔑視功名、鄙薄公卿、親近底層人民,無論哪一點,在當時都具有重大的反響。

文人雖然多風流,但都很矜持,愛惜羽毛,像柳永這樣明目張胆也算是破天荒了。

晏殊曾說「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

只是在古代敢於發出心聲,那麼就要付出代價。

也許柳永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首牢騷詞,就坑了他一輩子。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若非遭此一劫,也就沒有「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了。

不知對他來說這是幸還是不幸?

- END -

作者:凱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
    多少青樓女子因彈唱柳三變的詞而紅極一時,而最後也是這些歌女成全了這位奉旨填詞的才子,讓他在詞壇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如陳寅恪所說,「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下面介紹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 柳永最深情的一首詞,真情,真愛,真詞,真男人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在宋朝詞壇,有這麼一個特別的詞人他出身官宦,卻只能當個白衣卿相,他的詞被民間鍾愛,卻為主流所不齒,才華橫溢,正史卻沒有隻言片語,他是第一專業詞人,也是市井「皇帝」,對宋詞的開拓和普及,無人能出其左右,他一生落魄潦倒、眠花宿柳,卻是最懂煙花女子的知心人
  • 名篇名誦 | 呂中詠誦柳永《雨霖鈴》
    柳三變並不在乎,寬慰自己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其實,柳三變並不知道,仕途的坎坷對他來說這才是剛剛開始。三年後,公元1015年春,28歲的柳三變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又落榜了,比他小五歲的詞人範仲淹卻考了個前三名。又過三年,三變再考,依然名落孫山,而他的大哥柳三復卻考中一甲進士。
  • 北宋風流才子柳永,年少多才卻大器晚成,一生情場得意仕途坎坷
    風流不羈的性格,註定著柳永與其他詞人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年少多才 柳永出生時尚叫「柳三變」,這個名字,他用了大半生,後來才改為柳永,今天我們還是慣以柳永稱他。 柳永的父親柳宜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近臣,後降歸大宋,因此柳永便有憑藉父親接觸到李煜詞作的機會。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柳永最深情的一首表白詞,山盟海誓兩心同,卻成為空頭諾言
    兩宋詞壇最是風流多情的詞人當屬柳永了。柳永最好出入煙花青樓、淺斟低唱、競賭新聲,甚至曾說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樣的詞句。柳永出入青樓,也結實了很多歌姬,當然免不了處處留情。他的詞集中寫男女之情的詞作佔據了大部分,其中提到的情人有秀香、英英、瑤卿、心娘、蟲娘、佳娘、酥娘等等。而這些女子中,以蟲娘與柳永的感情最深。
  • 柳永最美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秋風秋雨都敵不過那股肉麻勁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雨蕭瑟,擾亂了文人墨客的心,便成了一首悽美之作。在眾多詠雨詩詞中,我們見識了詞人蔣捷「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絕美,讀到了詩聖杜甫「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的秋雨紛紛,更欣賞了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悽美。
  •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詞,韻味深長,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但是少遊卻也是一位悲劇人物,因為受東坡先生的牽連,加上自己柔弱的性格,很早既離開人世。與其相比,另一位北宋詞人柳永的身世也非常坎坷。他18歲就外出闖蕩,還創立了長調慢詞,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柳永性格剛直,多次落榜讓其心灰意冷,於是就經常留戀秦樓楚館,寫過很多豔詞。其實這二人本無交集,人們卻因一首詞將他們聯繫起來。
  • 王安石把兒媳另嫁給別人,兒子知道後寫下一首詞,驚豔了千年文壇
    王安石把兒媳另嫁給別人,兒子知道後寫下一首詞,驚呆了千年文壇 王安石的正直不會對最親近的家人徇私枉情,如果兒子有錯,他甚至能自己做主將兒媳婦嫁給他人。王安石的兒子名叫王雱(pāng),自幼聰慧機敏,完美繼承了王安石的文學才賦,據說不到20歲就已著書數萬言,若不出意外,必然成為文學家二代。
  • 柳永為青樓歌女寫詞千首,不及為妻子寫詞一首,終究是妓不如妻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永的詞之所以廣受喜愛,主要是因為通俗、接地氣。當然,通俗不代表低俗,接地氣也不代表土氣,而是說他的詞,更能反映大眾的心聲,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描寫痴男怨女的愛情詞以及描寫分別之苦的相思詞。眾所周知,柳永常年流連勾欄,半生與青樓歌女為伴,多情卻不專情。豈不知,正史中雖然沒有關於柳永妻子的記載,但柳詞中卻不乏柳永妻子的影子。
  • 道盡世間悲歡離合的柳永,或許歌妓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自古才子風流,這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事,在宋朝,有一個人,他才華橫溢,名動京城,寫下的詞當時廣為傳頌,但是,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第,一生流連於煙花之地。他,就是柳永。柳永是宋代婉約派詞人,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出生於宦官世家,從小學習詩詞且希望通過科舉一展宏圖。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歐陽修傳世書法蘇軾第三次來到平山堂的時候,歐陽修早已去世,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歐陽修當年的親書手跡,其中就有一首《朝中措》的詞: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這首詞有一條小序「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來劉原甫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學者劉敞,他是歐陽修的好友。嘉祐元年(1056)劉敞出守揚州,當時在京城汴梁的歐陽修為劉敞餞行。此時歐陽修回憶起自己揚州工作的經歷,寫下了這首送別詞《朝中措》,對劉敞的揚州之行寄予厚望。劉敞到任後登臨平山堂,想起平山堂的的創建人、他的好友歐陽修,就將歐陽修的這首餞行詞刻在了平山堂的牆壁上。
  • 蘇軾寫14字調侃秦觀,柳永躺槍,幾十年後李清照添7字成絕妙對聯
    全詞如下:《滿庭芳·山抹微雲》北宋.秦觀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 蘇軾懷念恩師,寫下一首詞,句句發自肺腑,讀後令人動容!
    縱觀蘇軾的一生,其恩師歐陽修無疑對他行文、為政、處事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自蘇軾少年求學京城,得到歐陽修的賞識與提攜後,兩人又因政見相同,詩文相和,遂成為忘年之交。但在蘇軾心中,他對恩師歐陽修,始終是抱有崇敬之心的。
  • 柳永這首詞與孟郊《登科後》有異曲同工之妙,描寫進士及第的得意
    柳永是北宋時期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詞人,而且他的詞大多都是在描寫自身的遭遇,以及纏綿悱惻的愛情,所以他的詞作也是代表了宋詞最高的文學成就,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儘管他非常的有才華,可是卻一輩子鬱郁不得志,始終是沒有獲得過肯定,這對於詞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他的後半生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所創作的詞
  • 它是一首描寫愛情的經典宋詞,用詞簡單明白,幾乎人人皆知
    在柳永眼中,愛情是一生的牽掛,「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在秦觀眼中,愛情是堅貞,更是尊重與信任,「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這首詞讀來,不知大家是否有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一如漢樂府中的民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小佛認為宋詞中有一首詞,可與這兩首相媲美,那便是李之儀的《卜算子》。
  • 付真情真愛,寫真情真詞的真男人,一生為情所困,也悽涼了一生
    有人考證說他是河東柳氏大族,也就是說,他是柳宗元的後裔,他本人是否這樣說,我不知,我估計是不會說的,想柳永自視頗高,完全沒必要拉大旗作虎皮地為自己張勢;再說了,河東為山西,離福建相去甚遠,完全地不搭界嘛。不過說他是官宦世家倒是不假,他的父、祖皆於前朝南唐為官,其父柳宜在南唐滅亡後入宋為職,後遷至國子博士,家中文脈如此,柳永自幼浸潤其中,這學識自是了得。
  • 頑童偷梨偷棗,辛棄疾暗中觀察,寫下一首詞,盡顯人生好境界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為小事由介懷,不為大事常悽悲,努力地拼搏過,便無遺憾,至於結果,只是個結果。有人說,人生在世,所謂三重境界:看遠、看透、看淡。要暢往理想光芒與詩和遠方,也要撥開迷霧看清本質,亦要看淡世事紛擾,從容而為。
  • 蘇軾半夜夢見妻子,驚醒後寫下一首詞,讀完不禁讓人淚流滿面
    驚醒後的蘇軾,淚眼滂沱。之後蘇軾就寫下了這首感人的詞。當年,蘇軾十九,王弗十六,美嬌娘與好情郎,好不快活恣意。王弗過門,尊長敬親,劈柴起灶,溫嫻靜婉,與公婆恭順和睦,並為蘇軾誕下一子蘇邁。每當蘇軾研讀詩書時,她便陪在身側,為其研墨,靜靜陪伴。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一篇詠梅詞自稱千古第一
    李清照曾在南渡之前,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詞論》,這裡面,李清照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李清照評價柳永是:"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評價蘇軾是:"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音律。"之後,有繼續評價:晏殊的詞只知平鋪直敘,賀鑄的詞不會引經據典,秦觀的詞太空太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