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漢語工具書《古音彙纂》歷經22年編纂成書面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古音彙纂》書封 商務印書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武漢大學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的《古音彙纂》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30日在商務印書館舉行。該書的出版是商務印書館繼《辭源》和《故訓彙纂》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規模達1000萬字以上的大型漢語工具書。

《古音彙纂》是漢語工具書出版項目《故訓彙纂》(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獲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姊妹篇。《故訓彙纂》是歷代漢字字義訓釋資料的總匯,勾勒了2000多年來漢字字義發展演變的脈絡;《古音彙纂》則是歷代漢字音讀資料的總匯,努力探尋漢字字音發展演變的軌跡。《古音彙纂》1998年作為全國高校古委會重大集體科研項目立項,國家出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並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古音彙纂》由武漢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前後歷時達22年。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古音彙纂》主編宗福邦介紹了編纂情況,《古音彙纂》正文按《康熙字典》214個部首編排,字目的音讀材料分別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個時段排列,以便更好地梳理漢字讀音的歷史線索和斷代層次,並簡明扼要地列出引文,揭示音讀的語境和相關的字義訓釋。既有韻書、字書中的直音和反切,也有古籍注釋和音義著作中的字音資料,還有散見於典籍中的諧聲、聲訓、比況注音等說解字音的材料都匯為一編,同時古籍中的異體、通假、同源以及與音讀相關的異文材料也一併收入。

該書主要引用書目127種,主要參校書目40種,收錄字目13000多個(含異體字),收錄注項30餘萬條,注條40餘萬個,有的字目下所收注項達數百條,有的注項下所收注條達千條之多,特別是《經典釋文》的相關字目的音讀材料,儘可能全收。全書規模達1300多萬字。內容豐富,編排有序,查檢方便,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古音彙纂》的編纂和編輯都利用計算機技術作為重要手段。不僅武大古籍所編纂人員率先在國內開展大型語文工具書計算機資料庫建設和輔助編纂探索,最終建成包含百萬餘條記錄的古代字音資料資料庫,總字量達4000萬字;而且商務印書館編輯組利用Access資料庫和Excel電子表格的相關功能,將全書的注項和注條按各種引書重新排序,批量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保證了辭書的編輯質量。(完)

相關焦點

  • 大型古籍工具書《古音彙纂》出版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大型古籍工具書《古音彙纂》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是商務印書館繼《辭源》和《故訓彙纂》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規模達1000萬字以上的大型漢語工具書。
  • 新書丨《古音彙纂》:求是開新的辭書巨製
    2019年,大型漢語工具書《古音彙纂》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古音彙纂》是《故訓彙纂》(2007年獲得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姊妹篇,《故訓彙纂》是歷代漢字字義訓釋資料的大彙編,勾勒了2000多年來漢字字義發展演變的脈絡;《古音彙纂》則是歷代漢字音讀資料的大彙編,努力探尋漢字字音發展演變的軌跡。
  • 漢語走俏和詞典失語
    一是缺乏總體規劃,二是對海外華教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滯後,三是總體資源不足,四是教材的國家或地區適用性不強,五是工具書的編纂與出版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  在工具書的編纂與出版方面,既有空白急需填補,又有許多老問題亟待解決。就現有語文辭書而論,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患上了群體性的失語症。  外國人和海外華人學漢語,比國人更需要語文詞典的幫助。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康熙與《康熙字典》的編纂
    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1710年,他下旨編纂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國語言文化的大型字典,開清朝一代整理中華文化典籍之風。這部字典的名字就叫做《康熙字典》,旁徵博引,包羅萬象,集中國文化之大成,創造了中國字典史上諸多第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唯一一部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字典。他還是第一部被皇帝賜名稱作「字典」的工具書。
  • 《新華字典》被挑錯編纂專家回應質疑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新華字典》第11版經過近8年的修訂於本月面世,但是近日有網民向這本權威的工具書挑戰,聲稱從中挑出一堆錯誤,一時在網上引起關注。這位叫「楊新安」的網民在自己的博客中一連發出8篇博文,指出新版《新華字典》存在多處錯誤,其中包括偏旁部首、筆畫、字體、字形不一致,聲符形體不規範,以及字詞自相矛盾不統一等問題。
  • 現代漢語詞典:一本書的「甲子往事」
    (資料圖片)  忠實反映時代語言  1956年2月6日,周恩來總理親自籤發《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責成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1977年5月起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一部以確定詞彙規範為目的的中型現代漢語詞典。
  • 教師熱議:漢語詞典該不該收錄西文字母詞
    對於漢語要吸收外語營養,豐富漢語的表達力,我們與江女士持相同看法。只是以何種方式吸收,我們與江女士的看法完全相反。我們堅持的原則是先翻譯再吸收。江女士的看法是:字母詞可以不翻譯成漢字,而是以外文字母的形態直接插入漢字漢語之中。分歧如此簡單:一個要翻譯,一個不要翻譯。    一個是西文字母形態,如潺潺流水;一個是方塊漢字形態,如巍巍高山。
  • 晉城退休教師二十五年編了一本筆畫號碼漢語字典!
    2010年,《五畫號碼漢語詞典》問世了。為了與時代接軌,王法林還特地找到了在太原當工程師的同學,把這本字典做成「手機版」,並配套「五筆手機字典」和「英譯漢」。這樣,不僅中國人、就連外國人使用它也沒有障礙。時隔不久,王法林來到浙江大學出版社,想正式出版這本詞典。然而,「學校只出版教學教材,不出版工具書,您可以讓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校方拒絕之後又熱情推薦。
  • 商務印書館推出「現漢」等精品工具書資料庫
    商務印書館推出「現漢」等精品工具書資料庫 >  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館·精品工具書資料庫」專家評審會18日在此間舉行,首個基於權威工具書的查檢學習數字平臺詞條量高達40萬條。
  • 2022年北京語言大學828漢語語言學考研真題和答案——才聰考研
    文學語言既有書面語形式,也有口語形式。例如,科學報告、新聞廣播、口頭聲明、答記者問、優秀文藝作品朗誦、戲劇和電影的臺詞、相聲和說書,等等。(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1.民族共同語(1)基礎方言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作為民族共同語的基礎的方言稱為基礎方言。
  • 文科生看過來,了解年度媒體高頻詞語表對辭書編纂的價值
    王敏(2009)已經從辭書編纂的角度分析了媒體字詞頻統 計結果的應用價值,指出這些統計結果「體現了現代漢語的最新發展情況,其成果值得辭書 編纂界關注」,我們將具體分析《高頻詞表》對辭書編纂,尤其是詞典收詞方面的價值。
  • 這22年發生了啥?《濰坊市志(1991—2012)》秉筆直書
    其編纂過程大體歷經啟動與組稿、分組編纂、總纂與評審、出版審核、質量提高等重要環節。修志是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代代相續,從未斷章。編修地方志,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和弘揚,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濰坊市志(1991—2012)》是《濰坊市志》的續志,也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第二輪修志。
  • 「好書推薦」電子檢索無法取代的工具書——讀《中華通曆》
    編制工具書,需要大量人力與時間的投入。如果成功,人人可以利用,但很少會有人引用。稍有差錯,則會人人出面指正。使用別人的工具書不註明,與指出別人工具書的錯失,效果是一致的,能夠證明自己的學術高明。這是一個不利於工具書編制的時代。但是,王雙懷教授等卻前後歷經20年,編制了大型工具書《中華通曆》(以下簡稱《通曆》)。
  • 「作品」、結構史、人的歷史:達爾豪斯的音樂史編纂學
    因為,如此寫成的音樂史只能是一部音樂的事件歷史,而不是我們想得到的關於音樂的歷史[22]。「音樂史的描述有時不被人們解讀為對一段過去的描寫,而被用來作為關於音樂作品的歷史評論,也就是直截了當地說,作為音樂會說明書、歌劇演出說明書。這一情況絕不能僅視為一種濫用而擱置一旁,而可以理解為音樂史編纂學特點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