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彙纂》書封 商務印書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武漢大學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的《古音彙纂》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30日在商務印書館舉行。該書的出版是商務印書館繼《辭源》和《故訓彙纂》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規模達1000萬字以上的大型漢語工具書。
《古音彙纂》是漢語工具書出版項目《故訓彙纂》(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獲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姊妹篇。《故訓彙纂》是歷代漢字字義訓釋資料的總匯,勾勒了2000多年來漢字字義發展演變的脈絡;《古音彙纂》則是歷代漢字音讀資料的總匯,努力探尋漢字字音發展演變的軌跡。《古音彙纂》1998年作為全國高校古委會重大集體科研項目立項,國家出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並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古音彙纂》由武漢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前後歷時達22年。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古音彙纂》主編宗福邦介紹了編纂情況,《古音彙纂》正文按《康熙字典》214個部首編排,字目的音讀材料分別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個時段排列,以便更好地梳理漢字讀音的歷史線索和斷代層次,並簡明扼要地列出引文,揭示音讀的語境和相關的字義訓釋。既有韻書、字書中的直音和反切,也有古籍注釋和音義著作中的字音資料,還有散見於典籍中的諧聲、聲訓、比況注音等說解字音的材料都匯為一編,同時古籍中的異體、通假、同源以及與音讀相關的異文材料也一併收入。
該書主要引用書目127種,主要參校書目40種,收錄字目13000多個(含異體字),收錄注項30餘萬條,注條40餘萬個,有的字目下所收注項達數百條,有的注項下所收注條達千條之多,特別是《經典釋文》的相關字目的音讀材料,儘可能全收。全書規模達1300多萬字。內容豐富,編排有序,查檢方便,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古音彙纂》的編纂和編輯都利用計算機技術作為重要手段。不僅武大古籍所編纂人員率先在國內開展大型語文工具書計算機資料庫建設和輔助編纂探索,最終建成包含百萬餘條記錄的古代字音資料資料庫,總字量達4000萬字;而且商務印書館編輯組利用Access資料庫和Excel電子表格的相關功能,將全書的注項和注條按各種引書重新排序,批量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保證了辭書的編輯質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