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與年味③|驅兇闢邪和祈福納祥是近代年畫兩大主題

2021-01-08 澎湃新聞
年畫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內涵的民間藝術形式。據考證,它由秦漢或更早時期用於驅邪避災的門神畫演變而來,逐漸成為了民間特有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年畫的題材包羅萬象,但驅兇闢邪和祈福納祥一直是貫穿其內涵的兩大主題,前者以各種神像類年畫為主,後者以豐富的寓意吉祥安康的年畫為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靈訴求。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珍藏有一批衛聚賢(1899-1989)捐贈的傳統木版年畫。衛聚賢字懷彬,號介山,又號衛大法師,山西萬泉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抗戰時期,他隨中央銀行西遷重慶,任秘書處秘書,繼續辦理說文社,出版《說文月刊》,並四處收集古物,希望籌辦一所通俗博物館。1950年,衛聚賢把多年收集的文物47箱,共929種,計1.8萬餘件,悉數捐贈給了當時的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後轉交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身)收藏至今。他捐贈的年畫年代多為清至民國時期,約有兩千餘件,產地涉及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包括1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細細品味這些年畫,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的博大精深的傳統吉祥文化內涵。

吉祥喜慶的內容

年畫上的吉祥內容非常豐富,人們把對平安、好運、幸福、長壽、發財等美好願望都寄托在了可視的圖像上,如麒麟送子、狀元及第、五子登科、三羊開泰、聚寶招財、青龍吉慶、鶴鹿同春、五福臨門、福壽無極、喜慶大來、合家歡樂等。

以美人娃娃為描繪對象的年畫,表達了人們對家庭美滿、後代健康的憧憬,這類圖像多色彩明豔活潑,滿溢喜慶祥和的氣息。天津楊柳青年畫《筆定升官》(圖1)描繪了母子二人,母親慈愛端坐,面露微笑,孩子手持毛筆和銀錠,右腿站立,左腿升起,案几上放著冠帽,寓意「必定升官」,畫面與題款相互呼應,和諧相融。

民國 天津楊柳青 《筆定升官》

時祥節景年畫多用場景描繪來表現節慶風俗,天津楊柳青年畫《新年多吉慶 合家樂安然》(圖2)就以理想化的色彩渲染了農耕文明中普通民眾的幸福生活。畫師以中景開大門為中心展開畫面,肥豬拱門而入,室內華燈吊頂,大門左右分別繪兩座火炕,兩撥人正在用膳和遊戲,爐灶裡烹飪著佳餚。前景正中是互道吉祥的兩位青年;左邊高低不一的筐裡堆滿了錢財寶物,人們駐足圍觀;右邊的婦女孩童正忙著擀麵包餃子,簸箕裡盛滿了節日的食材。整個畫面以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再現了北方人家新年夜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人物刻畫生動形象,色彩濃淡相宜,富麗典雅。

清代 天津楊柳青 《新年多吉慶 合家樂安然》

重慶梁平年畫《吉星高照》(圖3)描繪了人們慶賀上元佳節的歡樂景象。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節,道教以這天為賜福天官的誕辰,民間便用張燈、鬧元宵的形式來慶賀,在夜間觀燈賞月,舉行各種文藝演出,逐漸形成了以祈福、娛樂為主的歲時節日。圖中人人笑意盈盈,舞獅逗獅皆風趣幽默充滿喜感,人們無論是觀賞還是參加表演均全情投入,盡興歡愉,紅、黃、藍套色的使用讓畫面既歡快熱鬧又不失典雅沉著。

民國 重慶梁平 《吉星高照》

浙江餘杭年畫《青龍吉慶》(圖4)以各路神仙齊聚展現吉慶題材。青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指東方,主吉慶、招財進祿之事。舊時江浙地區的商鋪在開業之時,會在店鋪的招牌上懸掛青龍馬,上繪和合二仙,寓意生意和合順遂。此幅畫面正中繪一位著甲冑,髯須滿面的武財神,左手捧元寶,右手向上舉,跨騎在一條青龍之上,他的左下方是和合二仙,周圍有數位伴神,手持錢幣或元寶。畫面採用了當地獨特的彩色漏版套印技法,紅、綠、藍色被錯落有致的漏印在紙上,顯得更加飽滿吉慶,喜樂昇平。

清代 浙江餘杭 《青龍吉慶》

巧思寓意的組合

勞動人民擅長在生活中提取素材,用相似的形象、巧合的數字以及接近的讀音來選擇、組合併創造圖像,因此年畫描繪的內容幾乎都有象徵和寓意,不同含義的圖案還會根據主題組合成富有韻味的畫面,既生動美觀,又有濃厚的祈福願望。

清代 陝西鳳翔 《富貴雞神》

古時人們相信「萬物有靈」,認為花草鳥獸都有靈性,是吉祥物,因此被大量描繪在年畫裡,如牡丹為百花之王,象徵富貴;石榴一果多籽,比喻「多子多孫」;佛手諧音「福」、「壽」;葫蘆諧音「福」、「祿」;藤蔓滋長綿延,寓意茂盛、長久。魚諧音「餘」,多寓意年年有餘;蝙蝠諧音「福」,「遍福」就是一個好口彩;貓、蝶諧音「耄耋」,與花卉組合成「耄耋富貴」,表達對長壽福祿的祝願。雞在民間被視為德禽,諧音「吉」,陝西鳳翔年畫《富貴雞神》(圖5)和《功名雞神》(圖6)刻畫了兩隻口銜吉祥掛吊的公雞,站立在石頭上,寓意「室上大吉」,公雞及其打鳴的功能,加上繁枝牡丹,又稱為「功名富貴」,單腿上提的圖像,暗含「高升」的意味,小小的畫面中還堆滿了牡丹、佛手、石榴等具有象徵含義的圖像元素。

清代 陝西鳳翔 《功名雞神》

河北武強年畫《花開富貴》(圖7)集合了幸福、昌盛的美好寓意。畫面正中是一盆牡丹,象徵富貴,旁邊的魚缸繪有兩尾金魚悠遊嬉戲,合為「富貴有餘」,周圍擁簇的海棠又與牡丹合稱為「富貴滿堂」。整個畫面以雍容華貴的牡丹為中心,巧妙的加入了別具含義的圖案,共同傳達多重吉祥祈願,構圖層次分明,大氣飽滿,設色熱烈明麗,非常適合居室裝飾。四川夾江年畫《春花富貴》(圖8)正中繪聚寶盆,裝滿佛手、桃子和石榴,寓意「三多」,即多福、多壽、多子,兩旁博古架上的器物裡插滿菊花、牡丹、如意、珊瑚等各含寓意的祥瑞物件,周圍以荷花為飾,加上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顏料蘇木紅、槐黃、品綠、藍靛、黃丹等色的巧妙運用,整個畫面色彩豔而不俗,雍容大氣。

民國 河北武強 花開富貴

民國 四川夾江 《春花富貴》

再看這幅陝西鳳翔年畫《封侯掛印》(圖9),其實是一個普通生活中猴子戳蜜蜂窩的場景,勞動人民把智慧運用到年畫創作中就有了這樣的題材。畫中的猴子攀爬上樹,手執韁繩,正欲接近掛在枝上的蜂窩,樹下的馬兒振蹄嘶叫,蜜蜂在它頭上徘徊,整個畫面極富動感。蜂、猴諧音「封侯」,與馬兒的組合意為「馬上封侯」,蜂窩狀似官印,掛在樹枝意為「掛印」。此種題材在年畫中比較常見,不過表現猴子戴官帽形象的卻很少。

清代 陝西鳳翔 《封侯卦印》

河南朱仙鎮年畫《五子門神》(圖10)屬於神像類年畫,這裡的門神並非武將打扮,而是賜福降祥的天官,他們面目慈祥,周圍簇擁著歡喜雀躍的五位兒童,神情生動,兒童手中分別捧有荷花、燈籠、寶瓶和壽桃等,以五子搭配門神的組合方式是後來發展起來的,五子既代表了「五子登科」,也象徵著多子多福,表達了人們對連生貴子、人丁興旺、平安幸福的美好祈願。

清代 河南朱仙鎮 《五子門神》

耐人尋味的構圖

年畫的構圖均衡豐盈,追求喜慶,崇尚圓滿,講究堆、滿、全的原則,人們在設計中會有意識的加入奇思妙想來達到吉利和巧思的雙重目的。

湖南灘頭年畫《一團和氣》(圖11)的構圖取自明成化帝的「一團和氣」圖,粗看似一體態渾圓的笑面彌勒盤腿而坐,細看實為三人擁作一團,相視而笑,構思源於《虎溪三笑》的典故,寓意儒、釋、道三教和睦共處。年畫借用了這種巧妙詼諧的形式,繪一面闊方圓的雙髻盤腿女童,滿臉含笑,造型憨態可掬,寬袍上繡滿富貴團花,頸掛長命鎖,鎖上寫「三元及第」,手捧「和氣致祥」的捲軸,她的頭頂飾壽桃和佛手,上書「如意」,整個畫面寓意團圓、和氣,吉祥雅致。聰穎的民間畫師還獨具匠心地把這種構圖用到掛錢中,如也是產自湖南的《一團和氣》窗格紋掛錢(圖12),以剪影的形式把蝙蝠和圓潤女童置於連續的窗格紋中,寓意家庭福氣到來,圓圓滿滿,而這重複連續的紋樣也是「富貴不斷頭」的吉祥寄託。

清代 湖南灘頭 《一團和氣》

民國 湖南 《一團和氣掛錢》

河南朱仙鎮年畫《福字長壽仙翁》(圖13)以「福」字為背景,別出心裁地把騎鹿壽星安排在內,組成「福祿壽」的好彩頭,構圖吉慶飽滿,設色厚重端麗,充滿吉祥歡慶的氣息。

清代 河南朱仙鎮 《福字長壽仙翁》

相似的還有蘇州桃花塢年畫《八仙人物壽字圖》(圖14),畫師在「壽」字內繪出怡人景色,庭院迴廊清新別致,奇石嶙峋,八仙錯落分布其中,福祿壽三星和天女踩著祥雲居於畫面頂部,畫面構圖疏密得當,設色對比強烈,既充滿了文人畫的典雅又飽含著民間真摯的祈願。

清代 蘇州桃花塢 《八仙人物壽字圖》

福建燈畫《天官賜福春》(圖15)是在紅紙上用墨線刻印的,這種斜方形的樣式被稱為「福字燈」,糊有燈畫的燈主要用於節慶裝飾。畫師巧妙的把天官賜福的形象與「春」字結合,每一筆畫以吉語 「新春大吉、長發其祥、百子千孫、添丁發甲、招財進寶」點綴。福州語系的方言裡「燈」與「丁」發音相同,燈籠上多有「添丁」的吉祥燈語,「亮燈」意為「亮丁」,含有多子多福的祝願。

清代 福建 《天官賜福春》

另一件福建漳州年畫《獅頭銜劍》(圖16)是東南地區非常流行的題材,又叫「八卦劍獅」,一般繪正面裝飾華麗的獅頭,巨口獠牙,口銜七星寶劍,額頭是八卦圖案,畫面其他空間均被捲曲的獅毛佔據,藝人用紅、綠、黃、紫等顏色套印,既鮮亮富有裝飾性,又具有鎮宅的實用性,這種滿宮的形式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民國 福建漳州 《獅頭銜劍》

此外,老百姓還用嵌字裝飾的傳統手法,創造出各種各樣代表如意吉祥的花箋,來美化居室中的窗格子,把吉利的詞句如「年年發財」、「發財興人」(圖17)、「金玉滿堂」(圖18)、「榮華富貴」、「迎春接福」等,與花草紋、回紋、卍字紋、龜背紋等組成圖案,吉祥而有裝飾效果。

民國 重慶梁平 《發財興人》

清代 湖南灘頭 《金玉滿堂》

詼諧幽默的情節

2020年正值農曆鼠年,關於老鼠民間又有什麼獨特的創作與之相關呢?魯迅曾在《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一文中提到對於《老鼠娶親》年畫的印象:「『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杉綠褲。」此類年畫盛行於我國各地,鼠患對農業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它們不僅偷吃糧油食品,啃咬家具衣物,還會傳染疾病,人們對之深惡痛絕,可是為何又要在春節期間張貼老鼠熱鬧娶親的年畫呢?不僅如此,還要在鍋臺、灶臺、床下等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撒些米、鹽、花生、糕點,給老鼠娶親宴客用。上床後,又再三叮囑小孩不能講話,不能驚動老鼠,讓它們順利完成嫁娶。這種矛盾心理其實是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表現。「嫁」即從自家而出,也有轉嫁、「委過於人」的含義,目的就是把鼠患、疾病、災禍驅逐出門,但又要用張貼年畫營造氛圍,熄燈禁光、提供食物和空間等迎合老鼠的「諂媚」行為來掩飾真實意圖,如此看來春節期間安排的老鼠娶親實質是用祭鼠、媚鼠的手段實現驅鼠、滅鼠,禳災避禍的民俗活動,側面體現了老百姓功利結合實用的生活智慧,雖然對老鼠充滿畏懼,可還是要用喧鬧熱烈的方式去「遣嫁」,以樂觀娛樂的心態去面對。

清代 湖南灘頭 《老鼠娶親》

湖南灘頭年畫《老鼠娶親》(圖19)就用幽默戲謔擬人的手法表現了形象逼真的嫁娶場面。畫面構圖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送禮的老鼠手拿雞、魚走在前列,身後跟著吹嗩吶的樂司,下層鳴金的老鼠開道在前,身後是騎著高頭大馬的新郎官,打燈、打彩的老鼠簇擁著轎夫,花轎裡坐著裝扮美麗的新娘,它們一個個尖嘴細腿,活靈活現,喜形於色,只有畫面前方兀然出現的大貓,暗示著老鼠前途未卜的命運。

結語

1945年2月,衛聚賢的說文社聯合重慶市民眾教育館舉辦了「宗教與民俗展」,作為民俗的一部分,他收藏的年畫也在展覽之列。在《宗教與民俗》一文中,衛聚賢明確表達了此次辦展目的,不是為迷信,也不是為湊熱鬧,而是給宗教民俗一個新意義,把民眾對於舊的信仰的堅決,轉移到新的信仰「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上來,這是衛聚賢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希望賦予年畫的意義。那麼如今我們在歲時年節期間舉辦年畫展覽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隨著科技日益發達,觀念愈加更新,人們很少把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寄托在年畫這薄薄的紙片上,傳統木版年畫也越來越罕見,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木版年畫,承載著大量豐富的民間信仰和深厚的文學底蘊,有著民間樸實的審美意趣,在新時代它們亟待被社會關注、理解和守望,在煥然一新中繼續發揮傳統藝術鼓舞人心、凝聚文化的作用。 

(作者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館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年畫尋訪③|上海小校場年畫裡的海派年味
    年畫總是和年節纏綿得最緊,相依相偎。時光流逝,雖然年畫的表現題材和應用範圍在以後擴大了很多,不再總是和新年捆綁在一起,但在所有畫種中,她依舊還是帶著濃濃的「年味」,而上海小校場年畫的年味,因其置身都市,更多更早的感知繁華時尚,因而更有其特殊之處。作為全國20個年畫重要產地之一,上海的小校場年畫還因大量文人畫家的參與而具有了鮮明的文人色彩。
  • 龍口南山財神節正月初五祈福納祥 再現佛光普照
    龍口南山財神節正月初五祈福納祥再現佛光普照2月23日(農曆正月初五)是民間接財神日,為此龍口南山景區於2月23日舉行首屆財神文化旅遊節。現場由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山禪寺方丈真龍大和尚親自主法,來自全市一萬多名信眾隨喜參加。據悉,現場人氣興旺,香火鼎盛,更有佛光普照之盛景,現場遊客信士更是迎來了新年第一份財氣、福氣與運氣。該活動將一直持續到3月6日。
  • 為期26天的2020朱仙鎮年文化節臘月二十三正式開始!
    本屆年文化節系列活動以「魅力朱仙鎮 情醉中國年」為主題,以中國木版年畫為主線,凝聚中原優秀傳統年節民俗,集中展示年文化脈絡,隆重彰顯中國年文化內涵,弘揚、保護黃河文化及華夏一脈相承的年俗文化,營造中國農曆年文化氛圍。本屆年文化節自2020年1月17日至2月11日(農曆己亥年臘月二十三至庚子年正月十八),為期26天。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 天津楊柳青年畫《百花公主》清代木版年畫的使用場景大多是年節裝飾,題材極為廣泛,有吉祥喜慶類、驅兇闢邪的寓意,不同的題材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嚮往,寄託了他們的美好願望與獨特的審美理想,體現出一種熱烈、濃厚、質樸、鮮明的藝術風格特徵。浮世繪的字面意思為「虛浮世界的繪畫」。
  • 趣話年畫收藏:《春牛圖》何以百看不厭 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畫是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的藝術之一。為什麼呢?因為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人們看重「春種秋收,秋收冬藏」,企盼五穀豐登,平安吉祥。貼年畫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辭舊迎新的具體表現形式,年畫植根於民間,承載百姓的期望,用具體生動的圖案將人們心中的追求與嚮往很好地表達在畫紙上。而且傳統年畫還與不同的年份緊密相關,除了可以烘託年味、渲染喜氣之外,還有一定的實用功能……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 年畫緣何被視為中國人世俗生活史和觀念史的重要見證
    我們從年畫的類型上,可以求同存異、窺斑見豹,了解年畫中究竟都有哪些與「生活和觀念」相關的年味兒。  了解年畫,是認識年俗傳統的第一步,也是勾連先人的價值觀並由此理解自我文化身份的一種途徑。  八方神佑  最初的年畫,是人們用於祈福避禍的神靈畫像,常在祭祀後焚燒  首先進入年俗並成為一種雛形的木版年畫,是作為神靈崇拜的「紙馬」。「紙馬」是人們用於祈福避禍的神靈畫像,常在祭祀後焚燒。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在我們的記憶中,過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 一張年畫五層木版 周家口木版年畫不只有「門神」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年畫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代表著對來年幸福平安的祝願,在很多地方,年畫也被稱為門神畫。在河南周口市的川匯區,當地的周家口年畫正是門神畫的代表。其傳統的年畫內容中包含門神、灶神、馬王爺等民間傳說,當地人逢年過節時也都有貼年畫的傳統。始於清朝的周家口木版年畫,傳承至今已是第七代,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
  • 「隆回民藝濃如酒,灘頭年畫豔如花」——隆回灘頭年畫的前世今生
    1994年,灘頭年畫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美術一絕銀獎;2003年,在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大展中,灘頭年畫獲得中國傳統工藝品金獎;2006年6月,灘頭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 年味十足!蘋果推出2017雞年春節專屬年畫壁紙附下載
    為了慶祝2017年中國新年,蘋果在中國、香港、臺灣和新加坡推出了專門的網頁,並邀請了5位年輕中國藝術家創造年畫牆紙。這5位藝術家包括:倪傳婧、陳純虹、周範、葉紅杏和江杉。所有創作的年畫壁紙都有Mac、iPhone和iPad版可以下載。
  • -木版年畫 1986年 文博會 中國...
    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文藝政策的不穩定,民間年畫逐漸衰落,湖北的年畫相繼消失。  解放後,老河口木版年畫已遺存不多。1986年進行普查時,遺存的作品僅僅18個品種,包括成對的門神如秦叔寶和尉遲恭、鄭成功和嶽飛、趙公元帥和燃燈道人、單鞭門神、雙鞭門神、文門神。金剛門神。
  • 從清代「老鼠娶親」看起,87組年畫今亮相上海歷博迎鼠年
    張貼年畫曾是中國傳統年節必不可少的年俗。雖然過年貼年畫的習俗現在已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但是年畫的歷史還在延續。從第一張成熟的年畫開始至今,年畫在中國有著上千年歷史,不曾中斷。農曆鼠年臨近,以年畫為主題的展覽「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今天(12月27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
  • 好客山東·福滿泉城「2014泉城新年祈福會」今日啟動
    (一)第三屆中國·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  時間:2013年1月11日至12日  主題:快樂冬泳,祝福健康  自2012年起,濟南市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冬泳愛好者展示了濟南獨特的泉水資源。
  • 2020年中國開封「大宋中國年」年文化節系列活動重磅來襲
    「年味」「年俗」「年景」「年華」 四大主題活動送上春節大餐(一)大宋中國年之「年味」——百店千桌萬人團圓年夜飯有一種回歸叫做回家,有一種團圓叫做年夜飯。圍桌而坐,家人朋友吃著熱熱鬧鬧的年夜飯,這才是過年。
  • 2020中國開封「大宋中國年,汴地出新彩」年文化節系列活動震撼上演
    「年味」、「年俗」、「年景」、「年華」四大主題活動送上春節大餐在文化節系列活動啟動之後,「年味」「年俗」「年景」「年華」四大主題活動將一一開展,為廣大市民遊客送上春節文化大餐。,高臺花鼓、盤鼓、高蹺、舞龍、舞獅、肘閣、小豫劇、跑驢、老背少、旱船、蚌舞、大頭舞、蹦杆轎、竹馬、小車和抬老四等年味十足的春節民俗大戲。
  • 2019「諸事大吉」|最有年味的周大福生肖主題展來了!
    春節將近,無論是街邊掛起的燈籠、置辦年貨的活動還是一場傳播福運的展覽,都讓城市裡的年味越來越濃。2019年1月27日,為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傳揚中華生肖文化,周大福在蘇州工業園區旺墩路268號蘇州久光百貨一樓舉辦「諸事大吉」2019生肖主題展,以年味十足的展覽氛圍及精彩的節目表演、運程講座、抽獎遊戲等活動,傳遞給每一位參觀者滿滿的祝福和好運!
  • 開封「大宋中國年」帶你一睹為快
    「年味」、「年俗」、「年景」、「年華」四大主題活動1.大宋中國年之年味——百店千桌萬人團圓年夜飯一種回歸,叫做回家,有一種團圓,叫做年夜飯。圍桌而坐,家人朋友吃著熱熱鬧鬧的年夜飯,這才是過年。大宋·年民俗文化節期間,清明上河園將匯聚全國獨具特色的民俗演藝,高臺花鼓、盤鼓、高蹺、舞龍、舞獅、肘閣、小豫劇、跑驢、老背少、旱船、蚌舞、大頭舞、蹦杆轎、竹馬、小車和抬老四等年味十足的春節民俗大戲。
  • 寫對聯、掛燈籠、放鞭炮,記憶中的年味漸行漸遠
    不知不覺年近三十,過往恍如隔世,夢回童年,早已物是人非。在這個「年味」漸失的時代,人們對於春節總有一種歡騰熱鬧中的悵然若失零散的記憶,抹不去的年味,記憶猶新。小時候的年味是寒假,所以天天盼著過年,過年就有新衣服穿、過年就可以放鞭炮『過年就有肉吃……下面我們一起去追尋,回憶,我們心中的年味。殺過年豬,臨近過年,村裡家家戶戶也開始忙活起殺過年豬,一頭頭大肥豬趕出圈,三五個大漢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其擒拿宰殺,最有意思的是還得燒紙放鞭炮進行禱告。完事後,叫上隔壁鄰居、要好的親朋好友一起坐席,吃上殺豬菜也是其樂融融。
  • 山東一財神廟上演千人燒香祈福 現場壯觀(組圖)
    香客們依次上香祈福,願財源滾滾、福壽雙全祈福上香,祈求財運滾滾、福運綿綿天台山財神廟會已成為傳承千百年的特色民俗活動財神廟會吸引上千人前來上香祈福,場面壯觀恢弘大眾網日照4月9日訊(記者 陳平平)9日,在日照濤雒舉行的天台山財神廟會熱鬧非凡,香客們祭祀祈福,拜財神、沾財氣,寓意財運滾滾、福運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