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知道陳爐古鎮這個地方的人不算多,但是聽過「耀州瓷」的人一定不少。
耀州瓷創燒於唐代,北宋時與定、汝、宮、哥、鈞五大名窯齊名並著。
「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將耀州窯爐火延續至今已有1400多年,每當夜幕降臨,爐火星星點點,徹夜不滅,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
抵達陳爐古鎮的路途不算很順利,天氣不好,古鎮又在山上,我們跟著導航一路上行,途中遇到大霧,向山坳下看去,竟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
快要抵達的時候,沿途的村落已經開始有瓷窯的影子,路邊有陶土的大花盆整齊地堆放著,告訴遊人離景區已經不遠了。
陳爐古鎮和其他我們常見的「古鎮」「古城」不同,遊人不多,也見不到那些連鎖的小商品售賣,偶有一些小店大多陳列的都是些陶瓷製品或是陶藝DIY供小朋友玩耍。商業氛圍不算濃。
車子停放的地方,是民國時的一個監獄舊址。和瓷窯的混搭,卻也並不覺得違和。
仔細看了看關押犯人的地方,房間低矮、窗戶狹小,但感覺越獄的難度並不大,有點好奇那時是怎麼管理的,可惜如今只剩房屋的舊址,並沒有什麼詳細的說明。
古鎮裡是需要步行的,窯洞舊址高低錯落,人們也需要上下不停。
路都是經過整修的,用碎陶瓦片鋪就,兩邊的磚牆統一呈現出清一色的陶紅。有人管這裡的牆叫做「罐罐牆」,這叫法很寫實,很多牆壁都是用陶罐一個一個堆砌而成,別有一番意境。
走過一個個人家,還可以看到在兩邊的牆上四處都陳列著陶土罐做的花盆,裡面種著各色小植物,看似是無人精心打理的,全靠天生天養,卻意外的有種古樸又清新的美。
也有的人家,在牆沿上嵌著一溜耀州瓷中最著名的「青釉刻花倒流壺」,很是別致。
古鎮雖為景區,卻也還有人家居住,會很熱情地回答遊客的問題,也願意和大家聊聊這裡的歷史。現在工業的衝擊下,陳爐早已沒有了曾經的輝煌,想必這裡的後人都很驕傲於曾經的榮光吧。
在一些曾經的大瓷窯舊址裡,如李家瓷坊,有燒制瓷窯的過程展示,讓大家了解到原來一個完美瓷器的製成是那麼的不易,也越發的敬佩古人在手工業時代能做出如此的成績。古鎮的廣場區域,也陳列了現代建造的大瓷窯模型,可以讓人們看得更加清楚。
在古鎮還有一處泉水,叫做指陳爐方泉。這裡常年流水不斷,地勢背陰,天寒結冰,似玉柱般懸掛石罅,因此也成為這裡的一景,叫做「石罅玉柱豐年兆」。
有遊人來到這裡,表示很失望。也是,這裡沒有瑰麗的風景,也沒有什麼名人軼事。
可是,整個陳爐古鎮透出的是一種意蘊悠然的氣質,它離這個科技化的時代有些遙遠,卻擁有著城市裡沒有的古老樸實。
回望著過去的陳爐古鎮,有著別樣的文藝氣息。
閱讀我的更多文章:
上海:用一天時間感受復古腔調
老揚州口中的揚州:一釘一瓦都是故事
認識廣州,先從一碗地道的雲吞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