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加班加點進行熱力管網改造
天氣越來越冷了,位於鄭州西部的五個鄭棉小區的供暖問題,再次成為熱點。對於這個此前由新力電廠直接供熱的區域,自從新力電廠外遷、納入鄭州熱力集團供熱之後,由於供熱設施改造出現較為複雜的局面,該小區的供熱也一波三折。那麼,五個鄭棉小區的改造,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兩萬戶居民今冬能否用上熱?□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圖
【高興】參與改造後,多年難題一朝得解
11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國棉一廠社區,從小區南大門往裡走,道路兩旁擺滿了嶄新的暖氣片和立管,它們都是鄭州熱力集團用於該小區居民室內供暖設施改造的物料。
在西四街五號樓前,自西往東多個單元樓下已經安裝好了流量表、閥門等供熱設施。順著工人指引的方向,記者來到正在改造的三單元四樓西戶。
戶主吳女士家中,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打眼操作。根據時間估算,下午就能安裝完畢,吳女士一家的改造工期不足一天。
「衛生間沒暖氣,孩子冬天冷得不想去廁所,今年終於不怕了。」吳女士高興地說。
原來,這套建於1994年的老房子,至今已經26年。「當年,我還是三年級的小姑娘,一轉眼,俺孩兒也上四年級了。房子老了,供暖設施老化,供暖效果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廁所沒暖氣,一到冬天孩子上個廁所都犯愁。」
趁著這次室內設施改造,吳女士在衛生間也安裝上了暖氣片。她說,擔憂多年的問題,一朝得以解決,對此次室內設施改造,她十分滿意。
【現實】鄭棉五小區,一廠改造整體順利
「我們早就申請了,啥時能給我們供上?」在三單元樓下,一位居民攔著鄭州熱力集團的施工人員詢問。
和吳女士家中即將改造完畢不同,還有部分用戶的室內設施改造無法在11月15日正式供暖日前完工。
據悉,國棉一廠社區申請改造的用戶有3200多戶,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改造2000多戶。而鄭州熱力集團表示,凡是今年9月30日之前申請改造的,確保在11月15日正式供暖。而在9月30日之後申請的用戶,無法保證11月15日正常供暖。啥時候供暖,啥時候計費,也就是按照實際供暖天數收取暖氣費。
按照規定,居民室內設施改造,都應在9月30日之前完成申請,為何9月30日之後還在申請?
「居民意見不統一,前期不申請,馬上正式供暖又扎堆申請,僅11月11日就有上千戶居民申請改造。」鄭州熱力集團負責老舊小區管網改造的負責人說,除了鄭棉一廠,鄭棉還有三廠、四廠、五廠、六廠,五個鄭棉小區中,一廠的採暖設施改造整體來說還算順利,其他幾個小區的改造,更難。
【背景】新力電廠外遷,36個小區需進行改造
一組數據顯示,鄭棉一廠社區共有300多個單元,受理改造的共有257個單元。而在鄭棉三廠社區,212個單元中,受理改造的只有8個單元。至於四廠、五廠、六場社區,前期申請改造的用戶也十分有限。
對五個鄭棉小區進行供熱管網改造,和新力電廠外遷有關。
據悉,位於秦嶺路與棉紡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新力電廠,始建於1954年。根據省市大氣汙染防治和「藍天工程」要求,鄭州市內燃煤電廠需要全部關閉或者外遷。在這種背景下,新力電廠於2018年完成外遷,而由新力電廠直接供熱的36個小區,則由鄭州熱力集團接手供熱。
「新力電廠為他們供熱時,屬於蒸汽管道。納入熱力集團供熱後,需要將蒸汽管道改造為熱水管道。另外,蒸汽管道與熱力管道的管徑、材質完全不同,只有改造後,才能和全市形成一張網。」鄭州熱力集團經營處副處長康立華說。
至於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從城市主幹網到小區熱力站之間的一次支網、熱力站、庭院管網、居民室內管網。
在實際改造中,熱力集團承擔一次支網、熱力站、庭院管網的改造費用,而居民室內設施改造,需要由居民承擔改造費用。
【現狀】已改造22個小區,剩餘9個情況各異
在36個小區中,其中5個搭上了「三供一業」改造的順風車。由於這些小區背後還有單位,需要居民承擔的費用,單位替居民交了。這五個小區當年即完成了改造。
剩下31個小區,共有58592戶,供熱面積520萬平方米。
按照鄭州市政府的有關會議精神,2019年至2020年,需要對剩餘的31個小區進行改造,鄭州熱力集團改造庭院管網,而用戶室內設施需要自行改造。
康立華說,在這些小區中,凡是「分戶控制」用戶,2019年已經改造完畢,實現了收費到戶,熱力集團直接管理。截至目前,31個小區中,22個完成了改造,涉及居民3.6萬多戶,供熱面積350萬平方米。
到了2020年,只剩下9個小區沒有改造,其中一個自願放棄改造後,只剩8個小區:5個棉紡廠小區、華山公寓、中原區委家屬院、鄭州市環保局家屬院。
據悉,華山公寓、中原區委家屬院這兩個小區,熱力集團已經更換了庭院管網,而鄭州市環保局家屬院的改造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鄭州熱力集團有關人士說,他們跟鄭州市環保局對接多次,對方遲遲沒有回音。
【尷尬】無論是否參與改造,大家都有怨言
5個鄭棉小區,共有2萬戶居民,其中管網結構為串聯的用戶佔19000多戶。
即便是串聯結構,情況也異常複雜:有的是一個單元屬於一個串聯繫統,有的是一棟樓屬於一個串聯繫統。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其中一戶不願意改造,其他所有用戶都無法用熱。反過來說,如果只有一戶參加改造,其他用戶也無法供熱。
鄭棉三廠社區的李女士,始終不願意參加改造,而原因就出在改造費用上。
「如果把我們小區納入『三供一業』改造,就不用我們自己掏錢了!」李女士說出了不少居民的心聲。但事實是,鄭州棉紡廠早就不存在了,沒有企業或者單位支付改造費用。
一部分用戶不願改造,還有一部分願意改造,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但讓李先生意外的是,參與改造也遇到了尷尬。
「我一早就交了錢,室內的立管都拆了,但我們單元其他用戶不願改造。沒辦法,我還得把立管裝上去,按照此前的串聯繫統供熱。如果我不做這個讓步,整個單元也無法供熱。」說起自己的遭遇,李先生很是無奈。
於是,奇怪的一幕在鄭棉小區上演:要求改造的用戶,不滿意;不願改造的用戶,也不滿意。
【辦法】「先供熱」是最大考量,分三種情況推進
數字顯示,在5個鄭棉小區的2萬戶居民中,鄭州熱力集團受理室內改造的用戶有9600多戶,目前已完成5000多戶的改造。也就是說,還有近4000戶正在改造中,1萬餘戶不願參加改造。
那麼,對於5個鄭棉小區,今冬到底如何供暖?
康立華說,5個鄭棉小區庭院管網、熱力站均已改造完畢,11月13日熱力站已經開始運行。無論是否參與改造,「先供熱」是最大考量。
為保證今冬居民取暖,結合居民意見,經多方商議,目前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以一個供熱系統為單位,系統內完成「分戶控制」改造的居民,今冬可以用上暖氣;申請改造用戶較少尚未改造的,這個採暖季不再改造,依然按照原管網供熱。
對於改造居民較少、未改造居民人數達到三分之二的,屬於串聯、並聯供熱「混搭」的情況,那麼,將對參與改造的用戶,將其家中的管道按原管位恢復,保證管道互聯互通,依然採用串聯方式供熱。據悉,需要恢復原管位的居民有100多戶,上述李先生家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