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二十四之一,歷來被奉為正史。其中的各種記載都被認為真實可信,在這部書中還包含日本的古代歷史。《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編纂的一部史學著作,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紀傳體國別史。《三國志》相當於三部史學著作的合集,分別為《魏書》、《蜀書》和《吳書》。由於後世在南北朝時期也有一部《魏書》,為了避免兩者混淆,才有了《三國志》這個統一的名稱。
有很多人會感到好奇,為什麼日本在公元四世紀以前的史料竟然要去《三國志》中查找。那是因為,日本直到公元六世紀的時候才出現文字,日本本土的古代史大概是在公元八世紀編寫的。所以,日本要想查找他們在文字誕生之前的歷史,就要去他國尋找。日本想要追溯公元四到五世紀的這段歷史,只能藉助於中國的古代史料。
其實《漢書》已經有了日本的簡介,只不過只有十幾個字。大概意思是說,樂浪海中有倭人,他們分屬於上百個小國,每年都會按照時令向大漢朝堂進獻寶物。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來,日本會向漢朝派遣使者。三國時期的魏國相當於篡奪了大漢的天下,所以,在《三國志·魏書》中記載一些日本的歷史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日本的古代史中,神話傳說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相較而言,《三國志》中的敘述更加平實質樸,接近歷史的本來面目。《三國志》中記載了一個邪馬臺國,它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日本的起源。不過邪馬臺國到底是在日本的奈良還是北九州,一直都沒有定論。按照《三國志》中的描述,在三國時期,日本已經從上百個小國合併為三十多個小國。邪馬臺國是其中實力最強的。
公元四世紀到五世紀的日本,開始從漁獵採集過渡到水稻農耕的階段。並且開始養殖蠶桑,生產細紵。細紵是一種比較粗糙的布,多用來製作平民百姓的衣服。當時,在邪馬臺國出現了門戶和宗族這些享有特權的階層。
《三國志》傳入日本之後,受到了日本史學界的重視。到了近代,日本的史學界依然還在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尋找邪馬臺國的遺蹟,考證他們的歷史。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日本人對《三國志》這部史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對三國時期的關注。直到現代,《三國志》依然是在日本知名度最高的一部漢學古籍。
拓展閱讀
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唐末詩人張祜
三國時期頂尖的軍事家——曹操
不要被修仙玄幻小說所迷惑,真實的古代陣法沒有那麼玄奧
宋代百姓的遊樂場所——勾欄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