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一生命運多舛,其詩多悽苦語,但也偶有灑脫之作,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李商隱寫得最灑脫的一首詩:《贈鄭讜處士》。
贈鄭讜處士浪跡江湖白髮新,浮雲一片是吾身。寒歸山觀隨棋局,暖入汀洲逐釣輪。越桂留烹張翰鱠,蜀姜供煮陸機蓴。相逢一笑憐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鄭讜(dǎng),其人不詳。處士,指隱居不做官的讀書人,也泛指未做過官的讀書人。這首詩是李商隱寫給好友隱居的好有鄭讜的,詩的前六句都是以鄭讜的口吻,描寫他「浪跡江湖」的生活。
首聯總括鄭讜「浪跡江湖」的生活。鄭讜無心官場,一生在江湖四處遊歷,在浪跡江湖的生活中,歲月漸漸流逝,白髮漸漸生長出來。
時光流逝,白髮漸生,在古詩詞中一般是較為傷感的情緒,但李商隱用了一個「新」字,將傷感的情緒轉變成閒適的情緒。內心逍遙,時光流逝也就沒有什麼可傷感的了。
《顏氏家訓》有云:「吾今羈旅,身若浮雲。」《顏氏家訓》中用浮雲來形容人生形跡,強調的是漂泊之感,而李商隱則強調的是身如浮雲一樣無拘無束,逍遙自在。
第二聯寫鄭讜隨遇而安,天氣涼了,就回到山觀中,下一兩局棋,天氣和暖,就去沙洲上釣釣魚。世人大多隨波逐流,追逐名利,而鄭讜卻是「隨棋局」,「逐釣輪」,突出了鄭讜高雅的志趣。
第三聯用了許多典故。
越桂、蜀姜:《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蜀郡)楊樸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桂是指肉桂樹的皮,有香味,可作調料。
張翰膾:《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齊王司馬冏(iǒng)執政時,徵辟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yuàn),張翰在洛陽見秋風起,思念起家鄉吳地的美食菰菜、蓴羹、鱸魚膾,他說:「人生求的就是讓自己活得開心,何必漂泊千裡做官追求名爵呢?」於是辭官離去。後來,齊王司馬冏在爭奪權力的「八王之亂」中被長沙王司馬乂(yì)所殺,張翰因為早早離開而未被牽連,當時人都稱他懂得見機行事。後人常用「蓴鱸之思」來指思念家鄉的心情。
陸機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雲﹕'有千裡蓴羹﹐但未下鹽豉耳。'"後因以"陸機蓴"借指家鄉特產。
鄭讜因為浪跡江湖,因而能享受到各地美食,而這些典故背後,則是說高官厚祿,不抵人間美味,與其費盡心機往上爬,不如浪跡江湖欣賞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
最後一聯是說,你我相逢,一笑相知,彼此都是放浪形骸的人,他日扁舟偕隱,有故人相伴,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疏放意為放浪形骸,不拘常格。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出了一種自在逍遙的生活方式。人生於世,有名韁利鎖,有人情網羅,總有各種各樣的束縛,讓我們不得自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或多或少的嚮往過浮雲一片浪跡江湖的生活。能看盡世間美景,口味人間美味,豈不快哉。更快意的是,能有知己相逢,彼相憐,也是人生幸事。
不過,李商隱最終並沒有過上這樣的生活,我想,世間大多數人也沒法過上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