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中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2021-01-08 大道似水

浮躁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社會情緒,已廣泛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為了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社會心理狀態。浮躁的人會失去一個自我的準確定位。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是心理問題的根源,也是當今社會的通病,也是一種時代的焦慮。浮躁就是心浮氣躁,實質就是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態,尤其是在修行中,煩躁是在打坐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導致我們打坐失敗的常見因素。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煩躁,深入研究並且充分利用煩躁進行實證。

認識煩躁

1. 煩躁是剛強心的表現:是剛強心發展到一定階段表現出來的一種結果。

2. 煩躁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可以逼迫我們追求快樂的本能。最煩惱最痛苦的時候,也是追求快樂這個本能最容易被逼出來的時候。同時追求快樂這種本能能引導我們進入更為高級的思維狀態。

3. 煩躁是一種專註:最煩躁的時候也是最專注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是不可能走神思考別的事情,是不可能昏沉的。雖然這種專注是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但畢竟也是專注,因此只要能善加引導利用,就能使之轉化為有利於打坐的專注。

4. 煩躁是一種情緒:情緒是我們當前這個思維狀態中特有的心理現象,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產生的結果。煩躁,也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產生結果之一。在煩躁這種情緒形成之前,我們的思維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說在煩躁形成之前,已經有很多念頭連續發生,但是由於我們無法發現這些念頭,就產生了煩躁這個結果。

導致我們煩躁又容易被忽視的念頭包括:

a) 希望的心:希望新的觀察對象能夠培養起持久的專注;希望能快速專注。

b) 判斷的心:不斷的判斷現在是不是專注了,判斷現在是什麼狀態了。

c) 失望並自責:無法達到希望的結果,自然會失望、自責。

d) 其他念頭。

只要我們能全面的深入認識這些念頭,那麼這些念頭就無法展開相續性運作,就無法產生煩躁。

利用煩躁打坐

通過對煩躁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出,由於煩躁是一種結果,因此只要排除煩躁產生的原因就能解決煩躁;另一方面,煩躁是可以利用的,我們要充分認識煩躁的產生的原因和積極意義,深入研究並熟練掌握煩躁產生前的思維演變規律,這樣就不僅能破除煩躁,甚至利用煩躁進行打坐,不至於在煩躁產生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如果真的能把這個方面關注好,做到,我們內心的快樂和寧靜就會伴隨而來,我們就會體驗一種幸福,收穫的一種輕鬆。

相關焦點

  • 怎樣克服浮躁心理?
    生活中常常有些浮躁的人,做事盲目,缺乏明確的目標,隨波逐流,看見別人幹什麼賺了錢,就一味盲目地跟風,做事不踏實,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克服浮躁心理呢?保持一顆平淡的心。要踏實做事,凡事講求實效,著眼於當下,開拓事業要務實,不要只想著不著邊際的利益而浮躁盲目,打些花拳繡腿,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勤於思考,遇事冷靜,不能崇尚金錢,盲目效仿,考慮問題要從實際出發,不要頭腦發熱,做事憑一時的衝動和感覺。
  • 30歲了,內心還浮躁,我到底該如何克服浮躁的心理?
    但近期內心比較浮躁,比如公司開會討論方案,他有想法卻一聲不吭。讓領導讓他說說想法和建議,他敷衍了事;當公司讓他描述與客戶聯絡情況,他說關係很好、一直保持聯繫,但結果發現自己的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最後不得不離開公司;當他找工作時,挑挑揀揀,最後導致8個月沒有找到工作……這就是浮躁心理導致自己被離職的原因。浮躁就是急躁,不沉穩。那麼,浮躁是怎麼產生的呢?
  • 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第八篇要幫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這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灌輸很多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做事情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品德,疏忽之餘不僅造成青少年在學習中不能腳踏實地,反而怕苦怕累,做事急躁,缺乏恆心。目前,青少年出現心理上的浮躁,主要是由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在家庭中扮演著榜樣的力量,現如今很多父母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關心自己的孩子,而是忙於自己的事情,看手機成了浮躁的標誌。
  • 克服浮躁,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遠見
    現在要耐下性子來做點什麼真的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更是奢望,似乎每個人都很浮躁,誰真的能淡定得下來?我們內心曾時常會厭倦會疲憊;不知什麼時候,浮躁佔據了我們整個心靈,我們不能慢下來生活,不能沉下心來看一本書,不能專注地做好手頭的任務,思緒總是被各種各樣凌亂的瑣碎打斷。我們曾經渴望需要一方淨土,來抗爭外面世界的浮躁與喧囂。
  • 如何克服優柔寡斷的心理?
    優柔寡斷的心理成因是什麼呢?1、內心不自信2、過于謹慎和患得患失的心理3、意志薄弱的心理現象4、對問題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5、曾經吃過虧,類似的情境下便產生了消極條件反射6、成長裡被管束太嚴,被溺愛包圍,無法獨立決策如何克服優柔寡斷的心理呢?
  • 如何克服害怕領導的心理
    在職場中,當看到還有一段距離就迎面而來的領導時,你是否裝作有事繞道而跑了?這是出於害怕領導的心理產生出的下意識行為。害怕領導的心理一般出自以下這三點:害怕打擾領導,領導不問,自己憋著、硬扛著反感拍馬屁 認為圍著領導轉的行為是拍馬屁,自己就算是勉強去做,心裡還是很牴觸,還不如不做天生的恐懼心理 對領導有天生的恐懼感,害怕說錯話,受到領導的批評
  • 國考面試心理緊張怎麼辦,該如何克服呢?怎麼樣才能答題流暢?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發布:國考面試心理緊張怎麼辦,該如何克服呢?怎麼樣才能答題流暢?,更多關於國考面試心理緊張怎麼辦,該如何克服呢?國考面試中如何克服緊張感呢?同時又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投入到面試當中去呢?   第一,考生進入考場之前調整心態。   考生在被引導員叫號之後可能會陷入到緊張中,呼吸急促,甚至大腦一片空白。這個階段,如果考生能夠放鬆下來,那麼在進場後,就可以儘可能發揮出面試的正常水平。
  • 職場中如何克服情緒牴觸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不管是行業中的領導,職場大佬還是職場新人都多多少少中過情緒牴觸的毒。情緒牴觸:是當人面對壓力或者刺激時候的一種心理情緒上的反彈,不認同他人的意見,要麼清列反駁要麼行動抗拒,亦或者心裡不悅。
  • 答疑:如何克服電話銷售和陌拜中的恐懼害怕心理?
    我們每個公司都有銷售員,他們在工作中肯定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那麼,平時你是如何讓他們克服的呢?(本文3000字,閱讀時間略長)問:我看到您的文章寫的很棒,裡面舉的例子更是接地氣,我做銷售兩年,看了不少書,聽了不少音頻,自己覺得也掌握一些和客戶交談的關注點和提問方式,但還是在打陌生電話或者陌生拜訪這塊欠缺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克服那種緊張和恐懼心理。
  • 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促進心智成熟?
    下面,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促進心智成熟的方法,動力,阻力以及最終的力量是什麼。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促進心智成熟?一切生命都是痛苦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就是必須深刻理解它。所以,怎樣才算領悟深刻呢?從兩個角度來看,必然性和徹底性。
  • 如何克服工作中的不良情緒
    職場中,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人人尊重、人人佩服、人人樹大拇指的人。但好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沒有他人在職場裡順風順水、如魚得水,有時又找不到具體原因,也比較鬱悶。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就是你在職場的情緒影響了你的發展進步。克服了職場中的不良情緒,你才能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縱橫捭闔。那麼,如何克服職場中的不良情緒呢?
  • 如何改掉浮躁的性格?
    想要改掉浮躁性格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修心」的過程。但是,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基因裡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後天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背景養成的。如果想在天性裡就浮躁和火爆裡有所改變,這是需要後天很大的修養和克制才能做到的。
  • 如何克服工作中的消極情緒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不管在哪裡工作,都會在工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關鍵是我們在面對工作中的問題時如何應對,避免消極情緒,努力積極地想辦法克服困難,從而迎刃而解,勝利地完成工作任務,達到工作目標。
  • 浮躁、學不進去、焦慮怎麼辦?
    關注小編,一起觀熱點「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1. 1.心神不寧。關注小編,一起觀熱點人為什麼會產生浮躁的心理呢? 1.從社會方面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制度的衝擊太大。
  • 如何將佛法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方法之二:持戒
    持戒的重要性在很多佛經中都有講到,以下略舉數例。《佛般泥洹經》有云:持優婆塞五戒者,可得天上;持三戒者,可得作人。《阿含經》有云:無戒之人,當生三惡道中。《大集月藏經》有云:持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此是世間戒行。以是戒行,則能成就清淨功德,降伏魔怨。
  • 怎樣克服嫉妒的心理弱點
    嫉妒,實際上是一種不自信不平和的心理弱點。因而,當我們發現有嫉妒心理產生的時候,應該積極努力地去調整心態。下面,小編結合嫉妒的產生原因,跟大家一起探討怎樣克服嫉妒的心理弱點。1、儘量不跟他人盲目攀比。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社會地位。
  • 如何克服職場裡的懶惰心理?3種方法讓你變成人人稱讚的職場精英
    其實懶惰心理每個人都有,懶惰是人類本性當中的"病"有些人能夠自愈,有些人卻越病越嚴重。佚名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勤奮的人是時間的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一個人懶惰還是勤奮從他們怎麼合理利用時間就能看出來了。那麼懶惰的根源是什麼呢?懶惰是人類的劣根性,是人類的本性,只要是人都難以避免。
  • 6步教你克服嫉妒心理,走向成功人生!
    內心產生一種憤怒、羞愧、鬱悶、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一種對嫉妒對象強烈的排斥意識,最後發展到想惡意貶低對方,惡意破壞對方的心理狀態。這種嫉妒心理,可以說是害人又害己,實在是要不得。那麼如何克服這種嫉妒心理呢?只需要注意六點。一、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並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真誠改正,通過自我提高,達到趕超別人的目的。
  • 怎麼克服優柔寡斷,如何克服優柔寡斷
    怎麼克服優柔寡斷,如何克服優柔寡斷,我來分析下。怎麼克服優柔寡斷概況圖。優柔寡斷的危害,大到影響人生命運,小到影響自身心情,產生精神崩潰。怎麼克服優柔寡斷,是選作多,選作哪個都會傷害到影響到什麼?或者選擇了就會害怕得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別人會做的很好,你抱怨自己的時候,是因為自己沒能做一個你要做的人,做一個選擇就好。yes,no,選作一個,你就會發現,新的成長路線向你開啟。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三、修行途中最忌諱的是什麼?怎樣才是「可以做主」?在修行途中,最忌諱的就是心理被生理的反應所轉;忌諱不覺自己是大覺鏡體,而在鏡像裡流轉;忌心理隨生理變化而起舞,要以靜(心)制動(生理變化),動靜一如。否則就不能做主!生理反應總是起伏不定的,但心卻可以安定下來。因此必須用心理來左右生理,才能達到我們修禪人常說的「可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