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羅江村300多戶村民:管子裡的水到哪裡去了

2020-11-25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8月08日訊「老周,昨晚你家接到水了嗎?」 「沒有,我前面有兩個老人11點鐘就排隊了,他們接走了兩鉛桶水,輪到後面又沒有水了……」前天,記者在餘姚河姆渡鎮羅江村採訪時,聽到村民這樣對話。在羅江村,眼下水已成了村民每天談論最多的話題。全村300多戶村民只有等到半夜才能接到一點水,何時擰開家裡水龍頭就能流出乾淨的自來水,已成全村村民最大的心願。

  「你家接水了嗎?」

  前天下午,記者驅車來到河姆渡鎮羅江村蔣家園自然村,村民們聽說記者來村裡採訪飲用水問題,便聚到原村委會書記老周家裡等候。一見到記者,村民們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起了這段時間的缺水問題。 「一個多月了,每家每戶水龍頭幾乎沒有滴過一滴水,每天晚上11點後,村民們你一個木桶,她一個臉盆,到村口一個小水龍頭前排隊接水。因為那個水龍頭最靠近進村的大自來水管道,所以全村只有這個水龍頭還能流出一點自來水,但挺渾濁。」老周剛帶記者進家門,也著急地說了起來。

  在老周家裡,最顯眼的就是放在角落裡的眾多純淨水桶。「老周家條件好,沒有自來水喝,還買得起純淨水,我們買不起,只能半夜起來排隊接水。」村民樓阿姨抱怨道。

  50多歲的虞阿姨說起每天晚上的等水過程嗓門就大了。她說,每天晚上,接水的有八旬老太,也有放暑假在家的小孩子,該去的都去!每天凌晨1點鐘,她便起床,提一個大鉛桶到村口那個水龍頭處,有時候她還趴在地上,聽聽底下水管有沒有「咕咚」聲。自來水一般要到每晚11點以後才來,但水量仍很小,水有點渾濁,到次日凌晨4點鐘就流不出來了。 「每天晚上,我都去排隊接水,可上個星期下來,攢起來的水還填不滿一個中型的水缸。」虞阿姨無奈地說。像虞阿姨這樣每天凌晨排隊接水的羅江村村民有100多人,這一個多月來,他們大多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

  在老周等村民陪同下,記者走訪了10多戶村民,幾乎在每家村民家門口都擺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水缸、水桶。村民半夜接來的水都蓄在水缸裡,為了防止時間一長變質,村民們用明礬沉澱,漂白粉殺毒。有幾戶村民家水缸裡的水放了明礬後,表面都漂浮起一層絮狀的物體。村民們說,就是這樣的水,當前對他們來說,也比任何東西都珍貴。

  村民江師傅給記者講述了他家一天的用水情況。江師傅說: 「現在,我家一天的用水量基本控制在兩臉盆。早上一小盆水用來洗菜,洗菜水再用來搓抹布,最後再用來衝廁所。晚上洗澡,就只能用水把毛巾弄溼,擦一擦,這盆洗澡水第二天還要用來洗衣服。洗個痛快澡已成了這裡村民的一種奢望。」

  水資源緊張原因眾多

  根據村民反映的情況,記者隨後到羅江村村委會向村幹部了解情況。村委會葉書記說,河姆渡鎮下轄9個行政村,目前多數行政村都存在飲水緊張的問題,羅江村是缺水最嚴重的一個村。為此,村裡已先後6次向鎮政府上報村民用水困難的情況,鎮政府也派人調查村民的飲水狀況,安排了臨時性的調水方案,可目前正值高溫,臨時性方案沒法解決根本問題,村民喝了幾天新鮮自來水後,又要半夜排隊蓄水了。

  對於村裡缺水的現狀,葉書記向記者談了幾點原因:一、水庫缺水,水廠供水量不足。今年我市持續高溫少雨,水庫蓄水量減少,水廠供應的自來水只能保證距離較近的兩三個村村民的生活用水,對其他村就只能間歇性供水。目前,水庫水經水廠處理後的供應量遠遠滿足不了全鎮居民的實際需求量。當初水廠設計時,考慮滿足全鎮2.4萬名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可隨著這幾年河姆渡鎮工業經濟的發展,外來人口大量湧進,人數已達2萬多人,全鎮人口總數超過4萬人,水廠亟待擴容。二、企業成了用水大戶。近年來,河姆渡鎮工業發展較快,使得工業用水量驟然增加,企業成了用水大戶。有限的水資源,一部分被企業用於工業生產後,村民的生活用水就更加緊張。三、因供水量不足,導致水壓不穩定。羅江村離水廠有10多公裡路,水還沒有輸送到羅江村,水管裡的水就已經被上遊幾個村給分流了。

  要管一管浪費用水

  河姆渡鎮全鎮老百姓喝的水主要來自上遊車廄水庫水廠的水,因歷史原因這些水老百姓使用都是免費使用,現在只有靠近水庫水廠的車廄等幾個行政村用水基本充裕,而像羅江這樣有300多戶村民的下遊村,就成了河姆渡鎮缺水最嚴重的一個村。這段時間,河姆渡鎮全鎮居民用水都很緊張,但有村民反映,由於免費,水庫水廠附近村一些村民經常開著水龍頭,浪費水資源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水廠附近有很多茭白田,村民從田裡挖出茭白後,需要用水衝刷茭白上的泥,有的村民就用自來水,有的還不及時關閉茭白池裡的水龍頭,讓寶貴的自來水白白流失了。

  最近,鎮裡發現這一情況後,已派了40多個巡邏人員,每天晚上到茭白池附近巡查。一旦發現,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採取強制措施,停止供水。鎮裡也已重視一些村民因免費用水,不節約用水的問題,下一步可能會採取一些措施,避免水資源浪費。

  據河姆渡鎮辦公室徐主任介紹,因水資源緊張,鎮政府已成立了一個供水領導小組,研究解決村民的飲水問題,並提出了一些方案,例如限制農戶用自來水灌溉農田,鼓勵企業生產用水直接從姚江取水。另外,鎮裡馬上要投資250萬元擴建老水廠,並新建一個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供水工程,緩解老百姓用水難問題。水廠還將接出一條輸水管,直接供應下遊的羅江、小涇浦、蘆山寺這三個河姆渡鎮最缺水的村,解決這些村長期缺水問題。預計這條輸水管等8月20日河姆渡車廄大橋合龍後,就可以鋪到這三個村。

  編後

  要解決河姆渡鎮有關鄉村的缺水問題,需要綜合治理。現在有關部門已看到了這個問題,並有了一些步驟,相信這個問題慢慢會得以解決。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還應該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當上遊村民正用自來水衝洗茭白時,下遊村民卻在半夜排隊苦等水管來水;當你有意無意地浪費水源時,有人正因為你的不當舉動而備受煎熬。「節約用水」這個許多人看來的大道理,在河姆渡鎮這個小小的用水系統中,卻顯得如此直觀。

相關焦點

  • 「水通了,幸福的日子就到了!」
    11月10日,記者來到洛南縣四皓街道黨溝村十三組村民丁全民家時,他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家裡接通的自來水。只見他打開水管,一股清澈的水流從與龍頭相接的管子裡流出,徑直流到丁全民家的菜地裡。丁全民的老伴常年患病,因為給老伴治病家裡負債纍纍,2017年,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們這地方屬於旱塬,祖祖輩輩都沒有水吃。
  • 七旬老人不辦壽宴 捐資10萬元為村民改造橋梁
    本報訊(記者孫吉晶 餘姚市委報導組謝敏軍 通訊員王文苗)這幾天,餘姚低塘街道洋山村村民陸林明不辦七十大壽宴席,捐資10萬元改造橋梁一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陸林明曾是一名泥瓦匠,今年5月31日將迎來七十大壽。
  • 靠吃百家飯為生的孤寡老人:世界很大,哪裡是我的家
    原標題:靠吃百家飯為生的孤寡老人:世界很大,哪裡是我的家 靠吃百家飯為生的孤寡老人謝龍根:   世界很大,哪裡是我的家   打著把破傘,從村尾一間臨時搭的小瓦房走到村頭副食店,再走回來,如是往返,就是63歲的謝龍根的一天。
  • 總書記和我話扶貧:從窮鄉僻壤到「夢裡壯鄉」
    窮時候,人們蝸居在大山深處的舊木房,日常用水主要靠接雨水,用煤油燈照明,一畝玉米收不上300斤,「簡直是在石旮旯裡刨食」;現如今,人們搬出大山安居新家園,水電路網一應俱全,地方產業興旺,人均年收入超萬元。
  • 探秘「中國第一蛇村」:幾百村民養300萬條蛇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村民以養蛇為業,在不到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多時飼養著300多萬條各種蛇類。後來,不少人將這裡稱為「中國第一蛇村」。近40年了,蛇村如今怎樣了?記者近日走訪德清子思橋村,探秘村民「與蛇共舞」的生活。
  • 媒人撮合六戶村民成家 媳婦全跑20餘萬被騙(圖)
    他撮合的6戶媳婦全跑了(圖)  法庫縣六戶村民遭遇騙婚  被騙金額、逃跑時間驚人的相似  均系一個媒人介紹  晨報訊 (記者 陳軍) 給大兒子娶媳婦,讓老商一家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近三萬元的  儘管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卻發現同鄉跟鄰鄉還有五戶村民同時遭遇「騙婚」……  媳婦跑了 新房「空」了1年多  法庫縣雙臺子鄉前大房申村的商家。偌大的院子裡,只住著52歲的商立臣和他25歲的大兒子商海全。  「唉……」昨日,談起一年前的那場「喜事」,老商不禁愁上眉頭,「種了一輩子地,沒騙過人,也沒被人騙過。
  • 崔榮華:產業幫扶讓貧困戶甜到心坎裡
    10年來,通過實施「產業培育、精準扶貧、幸福家園」三位一體模式,崔榮華帶領企業多措並舉探索走出「黨建扶貧共促、村企聯動共建、產業合作共贏、農民農村共進」新路徑。她先後投入近5億元參與脫貧攻堅,帶動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全心全意提升貧困戶幸福感。Δ2020年9月,全國人大代表崔榮華與農戶溝通交流葡萄生長情況。(崔榮華供圖)「以前根本沒有想過能在家門口掙上錢。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箭頭村地處堯龍山腳下,屬高山峽谷地貌,全村9個村民組,618戶248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25人。村民以外出務工為生,常年在外打工村民在1000人以上,在家的村民以傳統種植、養殖為主。地處大山中的村寨,要想脫貧,得先把公路修繕好。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
  • 科技助力「她」創業 重慶300戶女性生豬養殖戶將接受專門培訓
    重慶市婦聯供圖    華龍網5月18日18時40分訊(記者 李嫋)今(18)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嘉吉中國「@她創業計劃-科技培訓促進生豬養殖項目」在重慶啟動.據了解,此次項目的實施將在全市培訓300戶女性生豬養殖戶,並在貧困區縣打造巾幗示範養殖基地,推動婦女精準脫貧實現鄉村振興。
  • 厲害了,餘姚聲音唱響全國!三首村歌獲評2020年中國村歌大賽「百佳」
    一起來聽聽餘姚人民的幸福歌聲——餘姚鹿亭鄉中村村石牆黛瓦,古樹石橋,山巒延綿,是隱藏在大山裡的「小清新」。這幾天,中村可算是火了,前幾天中村剛獲評國家3A級景區,他們的村歌《雨落山村》這次又獲評中國村歌大賽「百佳村歌」,接連不斷的利好消息讓中村的村民都洋溢著幸福笑容。作為村歌演唱者和曲作者的鄒璐懋是土生土長的餘姚人,一位紮根山區的音樂老師。
  • 省水利廳對口幫扶三年多 德格告別的不止是「背水吃」
    10月11日中午,之前還陽光高照的德格縣扎多村,突然下起了小雨。村委會裡,省水利廳東風渠管理處駐紮多村的「第一書記」王儉正在召開村民大會。  往年這時候遇到下雨天,各家各戶早就拿出水桶和盆去接雨水。水,在這裡異常珍貴。海拔超過3000米的扎多村,距離最近的穩定水源點——一條小溪邊上的泉眼,足有6公裡。如果不下雨,村民們必須每天背水。
  • 中國上天入地的兩個村子,村民靠旅遊年入幾十萬,如今沒人敢去
    其實廟上村是古代穴居方式的遺留,大約可追溯到公元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也是一個鮮活的證明,許多慕名而來的人都有一種進了「無人村」的錯覺。當地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遠看見樹不見村,臨近聞聲不見人」,這是對地下四合院再合適不過的形容了,廟上村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前往觀光的遊人,還有不少外國人。
  • 寧波奉化江邊 有根管子不停冒出黃黃的液體
    「奉化江邊幾根管道往江裡排放汙水。」前兩天,寧波市民黃先生聯繫本報,稱鄞州區首南街道沿奉化江邊,有企業將汙水偷排進江裡。記者前往現場時,管道排出的已是清水。向環保部門反映後,執法人員第一時間介入調查,經查實是一家水洗廠存在偷排汙水情況,目前正在立案,將進一步處理。
  • 「好心人」山上放生300多條蛇,嚇壞周圍村民
    放生這個詞自古以來就有,尤其是看影視作品中,經常有僧人將動物放生等一些舉動,這本是一件充滿了愛心的事情,但是近日,河北省一個「好心人」的放生,卻嚇壞了周圍的村民。10月19日,河北省井陘縣林業部門收到轄區於家鄉南張井村求助,稱有人在他們村周圍1公裡的山上放生了大量的蛇。
  • 浙江餘姚王陽明故居遭水淹損失慘重 積水最深處有1.4米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出生在浙江餘姚。王陽明餘姚故居於2007年經全面整修後開放。  1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餘姚市區中心陽明西路上的王陽明故居。故居周圍的道路上還堆放著不少垃圾,黑漆大門緊閉,上面貼著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14日張貼的告示:故居暫時閉館,具體開館時間待定。
  • 這個窮山窩曾經四個組只有5戶沒走,今卻有陝西美女遠嫁深山……
    看到這些小娟自己也沒想到,幾年前嫁到湖北恩施州建始縣這個窮山溝的時候,老家親人要來看她,她都不敢答應。因為,這裡太窮!「全村十個小組,本來就只有兩百多戶人家,卻先後有一百多戶人家告別故土,搬到別的地方另謀生路,七到十組四個小組八十多戶人家,到2017年居然只剩下五戶人家了。」 小娟談到當年嫁到這個村的時候有許多感慨,「沒想到當年都想跑回去的願望都有的窮山溝裡,如今變得這樣好!」
  • 陝西一小區5戶新房門口被寫"奠"字 被砍多道縫隙
    小區裡打出了嚴厲打擊沙霸的橫幅,增加了保安巡邏華商報訊 城東一小區5戶人家的新房入戶門,被人用白漆寫了「奠」字,且金屬門板被利器砍出多道破縫。這起發生在國慶節期間的事昨日經微博轉發後引起很多市民關注。微博轉發的消息稱,這5戶人家都在14號樓,分布在32層、26層、8層等不同位置,均被人用白漆在門上噴了一個大大的「奠」字,每家門上都有多處裂口,門板和拉手破壞嚴重。遭破壞的這5戶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自己聯繫人裝修新房,都在小區外面不同地方買了沙子和水泥等建材,施工剛開始就遭遇麻煩。一位女業主說:「死了人才會寫 奠 字,我這是新家,還沒住呢門上就寫 奠 字,太過分了。」
  • 下戶人,廣泛流傳於秦嶺南坡一代,卻鮮見於史冊,他們來自哪裡?
    人們擇地而居、安家落戶,先到的定居河谷川塬,後到的只能進入山中。腰市這一帶的先民,先到的佔據了平地,發展成人口密集的村莊。譬如解村的解姓,就是明代萬曆中期,由華州(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遷徙而來的。而黑溝這樣自然環境差一點的地方,往往成了後到的下戶人聚居之所。下戶人來得晚,初來乍到時,人生地不熟,自然不會與川道居民分惠爭食,他們只得選擇山區安家居住。
  • 羊年尋福到餘姚 生肖屬羊的遊客免門票
    千百年來,孕育了三大文化和四位先賢,坐擁山青水秀的自然風光,燦若星河的人文歷史,名品匯聚的地方特產的餘姚,從來就是一方藏福之地。在農曆羊年即將來臨之際,餘姚市旅遊局將組織餘姚十四家旅遊企業聯合推出「羊年尋福到餘姚」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