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歷史上,不得不提到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的著作《荷馬史詩》,它詳細的記敘了特洛伊戰爭的經過,阿喀琉斯以及阿伽門儂等人之間的爭鬥以及英雄奧德修斯的傳奇故事,為後來的人們研究古希臘尤其是邁錫尼文明提供了大量資料,不光在西方文學史上地位超然,在歷史、地理、考古、民俗等領域也有很重大的價值。
因為歐洲(特別是西歐)經過中世紀長達千年之久的黑暗,所以他們的公元前的文化領域特別貧乏,即使《荷馬史詩》像是神話傳說多於歷史傳說,可是西方人還是堅定不移的將《荷馬史詩》當作是真實的歷史。
而克裡特島皇宮遺址的發現,更是讓西方歷史學家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好像就此將《荷馬史詩》送上了史詩神殿一般。
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一本書,比《荷馬史詩》更全面,雖然上古時期的文字描述佶屈聱牙,但是確實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上古時期許多隱晦的歷史事件。
國內目前現存最早的史書是《尚書》,成書於春秋時期,相傳經過孔夫子的校訂增刪,根據孔夫子言傳身教的「為尊者諱」的習慣,一些真正的歷史真相很有可能會被夫子以「春秋筆法」帶過去。
而同一時期的《春秋》則只是以記敘魯國的事件為主,西周以前的事跡基本都不涉及,《春秋左氏傳》雖然比《春秋》要全面,但是它畢竟是為《春秋》作注釋,西周之前的事情也不涉及。
而在《尚書》之前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則在戰國之後通通失傳了。
那麼是哪本書記載著許多周朝以前的隱秘事件呢?答案是《山海經》,如果你只以為它是一本普通的地理方志的話,那你也太小看這本書了。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其中記載著許多的神話傳說比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
比如其中提到的天帝帝俊,據考證有可能就是高辛氏帝嚳,而帝俊的十個兒子都是金烏,要知道帝嚳可是玄囂的孫子,而少昊玄囂的東夷部落則是以鳥為圖騰的,而射日后羿是堯的臣子,堯是帝嚳的第四子,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叫做摯、棄和契,所以神話中可能「四」和「十」傳混了,四子爭位,最後只有一位登上帝位,其餘的不服的都被后羿給擊敗了,因為棄上周民族的祖先,契是商民族的祖先,他們一個是東夷一個是西戎,並不是原本中原部落成長起來的,所以棄和契有很大的可能是爭位失敗被放逐到東部和西部的。
而后羿不僅擊敗了帝嚳的幾位王子並將他們放逐,而且還擊敗了周圍不服從華夏部落聯盟命令的部落,他們的圖騰分別是九嬰(九頭蛇或鳥,疑是楚民族的祖先)、大風(巨大的鳥怪)、猰貐(原本黃帝的部下)、修蛇(大蛇)、封豨(野豬)等等,在口口相傳中慢慢的變成了擊敗怪物。
而在這之前的夸父逐日也和這個差不多,夸父是北方的部落首領,他們身材高大,被稱為大人族,相助蚩尤的部落與黃帝部落作戰,結果死在山西華陰附近。
蚩尤其實就是炎帝部落中不願意服從於黃帝統治的部落名稱,他們被迫往南遷移,與三苗部落慢慢結合起來,支持共工氏爭奪天下,結果帝位沒爭奪到,他們就破壞黃河上遊的水利設施,造成了黃河下遊地區的水患。
很有可能他們是在不周山附近搞了個大的截壩蓄水工程,然後再放水衝擊下遊,而水患引起的衝擊讓下遊的人們誤以為是不周山垮了,而不周山之名,很有可能是說山體巨大的人很難轉一周的意思,而其山在崑崙之西北,基本上認為在帕米爾高原地區。
上古時期的文字沒有標點符號,加上通假字也比較多,所以後來那些民族圖騰就基本上全部被傳說成了怪物,到了後期還給配上了圖,魯迅也在小說中寫道,他小時最想看的就是這種帶圖案的「三哼經」了。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殺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你知道嗎?說夏朝的你就錯了
炎黃部落是華夏文明的開端嗎?不是,還有比這更早的歷史
傳說中的黃帝,不但是人文始祖,連我們的冠名都來源於他
史學家吹噓的「禪讓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必須根正苗紅才行
如何選拔繼承人?立長還是立賢?這是古代帝王最頭疼的事情
從五方上帝正朔的顏色屬性,推演上古時期民族的融合進程
舜帝因為名聲受益成為天下共主,也因為名聲不得不將帝位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