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帝國慘敗, 在北洋水師去日本幹這「齷齪」事就決定了

2021-01-15 歷史塵封

1894年,曾經亞洲稱雄的北洋水師在於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戰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寄託著大清帝國無數人夢想的強大海軍經讓如此不堪一擊,很多人將其歸咎於北洋水師的指揮不靈,清帝國陸軍戰力太弱,丁汝昌李鴻章避戰,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層次的隱患,你可能一直沒有注意到!

清帝國在被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打開國門後,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師夷長技以制夷一直是眾多能臣追捧的,面對列強的軍事威脅,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海軍,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力主籌建了北洋水師,鄰國日本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建立海軍也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兩國因為國力差別,對待海軍籌建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大清國力雄厚,選擇了直接買,日本就尷尬了,實在太窮,就只能選擇造,而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北洋水師的根結原因。

李鴻章花錢砸出來的北洋水師,看著嚇人,不過確實徒有其表,因為北洋水師的後勤太差,且不說清政府買軍艦後就停止購買炮彈,要求國內自產,而國內的兵工廠技術不足,造不出合格的炮彈,更為嚴重的是,一個強大的海軍卻沒有可以修復戰艦的船塢,在1886年,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港,期間有水師官兵下船嫖妓,我勒個去,大老遠的,就為這點齷齪事嗎?當時中國水兵和日本浪人發生了中途,日本警察抓了幾個中國士兵,這還得了,北洋水師直接將大炮對準的長崎港,最終日本人慫了放人,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還是有威懾力的,威風了一把,可是你知道北洋水師去日本幹嘛了嗎?去修船了,沒錯,當時強大的北洋水師在國內卻沒有建一座船塢,唯一的旅順船塢是在1980年建的,反觀日本卻有很多船塢,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大清帝國在建立海軍的戰略上,就是簡單粗暴--買,什麼都從國外進口,在人才培養方面是著重培養海軍軍官,而日本是自己造戰艦,沒有技術就引進基礎人才,有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這使得日本海軍擁有海軍各方面人才,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失利後,面對旅順被日軍佔領,只能選擇龜縮威海衛,不是丁汝昌不敢戰,而是經歷一戰,北洋水師戰艦大部分急需修復,大炮失靈,動力系統受損,可偏偏唯一的旅順船塢被佔,上哪去修?這就是丁汝昌為何不出戰,及時出戰,大炮失靈可定打不贏,打不贏動力系統又損壞,想跑又跑不了,如其學日本那種自殺式衝鋒,倒不如保存實力,以圖再起。

而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也是有多艘戰艦受損的,只不過人家就算是爬回的老家,經過短暫的修復,又能參加戰爭,這就好比打lol,自己和雙方拼殺時對手回血太快,而自己回血太慢,必然頂不住。

可笑的是,在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就知道建立船塢的重要性,可是清政府高層及慈禧認為北洋水師太過燒錢,面對李鴻章的多次上表,勉為其難的撥款修建了旅順船塢,等到李鴻章想要在請求撥款時,清政府就真的不理了,這讓我感覺很像如今的一種現象,以為病危的病人,家人花很多錢住院治病,等到快出院時,醫生說要做好後期康復治療,不然還會復發,可是家人不願意,不願花錢,結果.....

對於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你認為是日本僥倖取勝還是必然結果?

相關焦點

  • 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國慘敗,北洋水師拼盡全力,李鴻章卻如此感慨
    北洋水師的一己之力李鴻章對於甲午之戰,曾感慨道: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這是他在試圖調遣南洋艦隊北上,卻未能如願之後的深切感受。大清國當時擁有四支海軍,分別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
  • 甲午戰爭的時候,北洋水師雖然滅亡,但還有兩支艦隊可以再戰卻為何...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著名的甲午戰爭。清廷在這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中慘敗,最終派出李鴻章代表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當時的許多人認為,北洋水師主力已經被消滅了,清廷已經沒有實力再繼續打下去。然而,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自此之後失去了對天朝的敬畏之心,讓我國在近代飽受壓迫與摧殘。但是當時的清朝,除了北洋水師之外,還有南洋和福建等水師。福建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的十多年前,被法軍偷襲導致全軍覆沒。但是南洋水師尚有戰鬥力,而且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僅次於北洋水師。
  • 威海這座離島是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也是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
    今天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誰還記得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華民族四面楚歌,面臨各方列強的瓜分。好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今日中國躍升為世界大國,在我們享受現代社會的一切美好成果之時,也應該時刻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設備精良,為何全軍覆沒都沒能擊沉一艘日艦
    當年洋洋灑灑的大清帝國,隨著甲午戰爭慘敗而最終被敲響喪鐘,直到如今,國人最為難忘的就是在當時隕落的北洋水師,這支近代海軍的全軍覆滅,深層的原因還總是被世人議論不已。不過,對於當時設備精良的北洋水師能夠取得如此慘敗的戰果,還真的要從多方面進行探尋。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
  • 長崎事件中,北洋水師若炮轟長崎,是不是就不會有甲午戰爭了?
    二戰發射1200公斤炮彈的美國戰列艦都曾被日本發射50公斤炮彈的6寸岸防炮逼退過。中日之戰是一個農業國受掣肘的北洋大臣個人部隊與一個近代化國家在列強貸款支持下舉國一致的對抗,必敗無疑。再舉一例,1894年訂購,1897年服役的兩艘富士級12000噸戰列艦服役的話,再等兩年開戰定鎮兩艦就是當場被擊沉的下場。
  • 李鴻章一手創辦北洋水師,為何又說是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
    在這其中,最為讓後人難忘的當屬甲午戰爭,它帶給中國的影響始終是廣泛而持久的,而且,不光是戰敗之時的慘痛,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可謂最重要的一個戰爭環節,而北洋水師的慘敗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封建腐朽制度的落後,不過,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北洋水師雖是李鴻章一手創辦可謂屈指可數的清代軍事力量,卻還是被詬病為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可這一支戰備力量的隕落更是讓很多人認同了這一觀點。可真實的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 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比清朝軍隊到底強在哪
    1894年—1895年,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一衣帶水的鄰居,擼起袖子打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完勝,中國慘敗。戰爭的影響卻持續至今,成為歷史學者和愛好者熱衷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儘管戰爭的結果有其偶然性,但誰也不會否認,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能夠戰勝清朝軍隊,並不僅僅是運氣好。
  • 清兵胸圍都比日本粗,甲午戰爭為啥慘敗?日本幹了一下三濫勾當
    甲午戰爭,是一場顛覆常人認知的戰爭。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巨國,居然一下子被一個小小的島國給打敗,而其中原因令人震驚。在近代,兩軍交戰,靠的是裝備與兵力。通常意義下,裝備更先進,勝算也就多了幾分。我們看到甲午戰爭中日雙方軍備實力的對比是這樣的:先看人數對比:甲午開戰時,清軍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日軍總兵力為24萬,僅為清軍的四分之一。而且清軍的身體素質也好於日本軍。日本民族的身高是硬傷,日軍的平均身高比清軍低至少2釐米,胸圍清軍的也大上日軍5釐米。再看艦隊噸位:中國海軍當時由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組成,共擁有大小艦船78艘,總噸位達83900噸。
  • 北洋水師的罪人,臨陣脫逃還撞沉友艦
    【軍武次位面】 作者:皮島總兵中國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但是因為清政府的無能和認知上的錯誤最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損耗殆盡,而北洋水師中也有著大量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炮彈打光之後衝向日本聯合艦隊本陣的鄧世昌,所以北洋水師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濃厚的愛國精神是不容得抹殺的
  • 甲午戰爭慘敗帶來的幾點啟示
    啟示一  富國強軍,增強復興意識  中日甲午戰爭是在「中窮日富、中弱日強」的背景下爆發的,是一場窮國與富國、弱國與強國之間的戰爭。說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窮國」和「弱國」,這一點也不誇張。當時的中國雖然是一個泱泱大國,但「窮」在意志上,「弱」在鬥志上。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我們還是接著甲午戰爭這個話題講,但在內容上,這幾期算是脫離了劇情,回歸了歷史真相。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
  • 北洋水師揚威日本,長崎事件為甲午海戰埋下禍根
    後來,朝鮮局勢越來越複雜,日、俄、英等國也想染指朝鮮利益,北洋大臣李鴻章接到在朝鮮的袁世凱的報告,於是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和吳安康分率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赴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總得維修和補充給養,另一方面,當時中國海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也出於展示大清國軍威、威懾日本之目的,於是,李鴻章就命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最牛逼的四艘軍艦「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前往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廠檢修,注意哦,是去日本的地盤修我大清國的軍艦。
  • 北洋水師曾被評「遠東第一艦隊」 令日本驚懼
    這次海上閱兵持續了十天,英、法、俄、日四國派人觀禮,大清國的軍隊第一次贏得了外國人的讚揚,北洋水師是「遠東第一艦隊」的說法由此傳播開來。  事實上,直到1888年,北洋水師都是讓日本驚懼的「遠東第一艦隊」。正是在這一年,北洋水師成軍,達到了實力的頂峰,而自此之後,中日海軍的實力對比悄然變化。
  • 為何清軍會在甲午戰爭中慘敗?92年洛杉磯騷亂中韓國人反應能看出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日本曾蓄意對中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第一次交戰要從清朝說起了,在1894年,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其實早在唐朝時期,中國就和日本有著密切的文化往來,日本當時派遣了很多的學子遠赴中國來中國學習知識,而中國也派出了一些道德品行高高的人,去日本傳授他們佛教以及相關唐朝方面的文化。可是到了清朝時,清朝的統治者自侍太高,認為天朝應有盡有,就切斷了與外界的貿易往來,日本也沒有途徑和渠道來中國再次學習知識與進行交往貿易。
  • 歷史上真是慈禧修頤和園導致北洋水師失敗嗎?
    其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謠言就是,慈禧為了自己享樂挪用了海軍軍費,從而造成了北洋水師的慘敗,順便說一句,這個謠言是康有為造的。不可否認,慈禧在生活上確實奢靡,一頓飯要吃108道菜也是真的,但是慈禧在大事上不是一個糊塗的人,否則慈禧也不可能鬥倒八大臣,掌握滿清政府將近半個世紀,所以對於這種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從而導致甲午海戰慘敗的謠言大家就不要相信了。慈禧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當北洋水師強大之後,慈禧太后都開始害怕,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去建造頤和園供自己享樂之事,作為清朝的統治者,軍隊強大是統治者樂意看到的,慈禧也是這樣,但是矛盾的慈禧還是選擇挪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她明明可以挪用別的費用,為什麼非要選擇北洋水師的軍費,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是想要限制李鴻章,因為北洋水師實力過於強大,其它軍隊已經無法限制,作為滿人的慈禧,害怕身為漢人的李鴻章實力過於強大
  • 甲午戰爭,比日本強的北洋水師緣何被打敗,有件桃色事件不能忽視
    從明朝日本浪人騷擾邊境開始,一直到日本侵略朝鮮、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直到最後的侵華戰爭,處處都有日本人的身影,這個國家給中國人帶來的傷痛,很難讓人忘記。其實認真翻閱日本的歷史,他的強大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可以說,直到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才如夢方醒,感覺自己如坐井觀天的青蛙一樣,實在是太渺小了,必須加緊追趕,才能趕上世界發展的潮流趨勢。
  • 北洋水師美籍洋員憶甲午海戰:屍體累累 骨肉橫飛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11名管帶7名殉國,近3000名官兵血灑海疆。  但,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結局。他們越英勇,就越反襯清政府無能,反襯戰略出錯所造成的代價之慘重。      兩封寫給父親的家書  9月的威海天高雲淡、海風悠悠。劉公島靜臥在威海灣灣口,像母親懷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