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曾經亞洲稱雄的北洋水師在於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戰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寄託著大清帝國無數人夢想的強大海軍經讓如此不堪一擊,很多人將其歸咎於北洋水師的指揮不靈,清帝國陸軍戰力太弱,丁汝昌李鴻章避戰,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層次的隱患,你可能一直沒有注意到!
清帝國在被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打開國門後,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師夷長技以制夷一直是眾多能臣追捧的,面對列強的軍事威脅,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海軍,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力主籌建了北洋水師,鄰國日本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建立海軍也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兩國因為國力差別,對待海軍籌建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大清國力雄厚,選擇了直接買,日本就尷尬了,實在太窮,就只能選擇造,而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北洋水師的根結原因。
李鴻章花錢砸出來的北洋水師,看著嚇人,不過確實徒有其表,因為北洋水師的後勤太差,且不說清政府買軍艦後就停止購買炮彈,要求國內自產,而國內的兵工廠技術不足,造不出合格的炮彈,更為嚴重的是,一個強大的海軍卻沒有可以修復戰艦的船塢,在1886年,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港,期間有水師官兵下船嫖妓,我勒個去,大老遠的,就為這點齷齪事嗎?當時中國水兵和日本浪人發生了中途,日本警察抓了幾個中國士兵,這還得了,北洋水師直接將大炮對準的長崎港,最終日本人慫了放人,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還是有威懾力的,威風了一把,可是你知道北洋水師去日本幹嘛了嗎?去修船了,沒錯,當時強大的北洋水師在國內卻沒有建一座船塢,唯一的旅順船塢是在1980年建的,反觀日本卻有很多船塢,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大清帝國在建立海軍的戰略上,就是簡單粗暴--買,什麼都從國外進口,在人才培養方面是著重培養海軍軍官,而日本是自己造戰艦,沒有技術就引進基礎人才,有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這使得日本海軍擁有海軍各方面人才,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失利後,面對旅順被日軍佔領,只能選擇龜縮威海衛,不是丁汝昌不敢戰,而是經歷一戰,北洋水師戰艦大部分急需修復,大炮失靈,動力系統受損,可偏偏唯一的旅順船塢被佔,上哪去修?這就是丁汝昌為何不出戰,及時出戰,大炮失靈可定打不贏,打不贏動力系統又損壞,想跑又跑不了,如其學日本那種自殺式衝鋒,倒不如保存實力,以圖再起。
而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也是有多艘戰艦受損的,只不過人家就算是爬回的老家,經過短暫的修復,又能參加戰爭,這就好比打lol,自己和雙方拼殺時對手回血太快,而自己回血太慢,必然頂不住。
可笑的是,在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就知道建立船塢的重要性,可是清政府高層及慈禧認為北洋水師太過燒錢,面對李鴻章的多次上表,勉為其難的撥款修建了旅順船塢,等到李鴻章想要在請求撥款時,清政府就真的不理了,這讓我感覺很像如今的一種現象,以為病危的病人,家人花很多錢住院治病,等到快出院時,醫生說要做好後期康復治療,不然還會復發,可是家人不願意,不願花錢,結果.....
對於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你認為是日本僥倖取勝還是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