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這座離島是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也是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

2020-11-29 鏽劍

今天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誰還記得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華民族四面楚歌,面臨各方列強的瓜分。好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今日中國躍升為世界大國,在我們享受現代社會的一切美好成果之時,也應該時刻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威海劉公島,作為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通過大量博物館、雕塑、繪畫、影視等綜合藝術手段,展現了甲午戰爭的悲壯史實。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的灣口,在近代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國防地位,直到1985年4月劉公島才對外開放,如今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景區。前往遊覽,需要在威海劉公島旅遊碼頭乘坐渡船,大約15分鐘左右即可到達。往返船票加劉公島上主要景點的套票價格為成人票130元每人。

登島之前,遠遠就能看到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軍將領像屹立在海岸旁,高舉望遠鏡昂首屹立、遙望遠方,那便是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雕塑及基座與博物館的主體建築融為一體,構思大膽、造型獨特。陳列館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作為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成為登上劉公島必去參觀的地點之一。

整座陳列館以「國殤·1894-1895甲午戰爭史實展」為主題,將北洋艦隊從誕生到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歷史,全面、完整地介紹給參觀者。

步入展廳,迎面就是一艘巨大的艦首造型雕塑,是以北洋水師主力戰艦「定遠號」的原型創作而成。定遠號和鎮遠號為大清朝在1881年委託德國造船廠建造的七千噸級的一等鐵甲艦,二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巨艦」。也就是說,在甲午戰爭之前,當時的大清曾是海上強國。

既然清朝已經是亞洲海上強國,為什麼會在甲午海戰中輸的那麼慘烈呢?這是因為大清朝在購買戰艦後,便不再給北洋水師增加軍費,停止了海軍的發展,把大量資金用在頤和園的建設中。而日本卻舉全國之力,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紛紛捐款擴充海軍。

日本對侵華戰爭早就做好了處心積慮的準備,並做了精心的策劃,先佔領朝鮮,再把朝鮮作為進攻大清朝的基地和跳板。圖為北洋提督丁汝昌的雕塑,甲午戰爭的威海衛之戰中,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眼見回天無力,拒絕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劉公島基地自此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博物館從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到威海衛之戰,通過文物、雕像、歷史照片、多媒體屏幕等,全面詳細地介紹了甲午戰爭中日本侵略者攻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大清失去海洋控制權後,日本進佔金州、並在榮成龍鬚島登陸,清軍遼河東岸全線潰退。如今這座陳列館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當牢記這段國恥民辱。

甲午戰爭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朝廷議和派主張賠款求和。圖為李鴻章在1895年4月17日,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場景。

這份不平等條約,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其次,巨額賠款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擴軍備戰,迅速成為世界級的強國,為之後再次侵略中國埋下了伏筆。

1925年,聞一多先生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陳列館內展示著「七子之歌·威海衛」。透過這些飽含情感的詩句,能夠充分感受到詩人對帝國主義野蠻侵略行徑的憤慨與控訴,以及對收回被佔國土、一雪民族恥辱的迫切期盼。

雖然昔日落後的中國飽受屈辱,對比今日中國的富強與繁華,也許那註定是成長中必經的磨難。陳列館內最後的幾個大字:歷史在這裡沉思,仿佛警告著每一個華夏子孫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自此之後失去了對天朝的敬畏之心,讓我國在近代飽受壓迫與摧殘。但是當時的清朝,除了北洋水師之外,還有南洋和福建等水師。福建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的十多年前,被法軍偷襲導致全軍覆沒。但是南洋水師尚有戰鬥力,而且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僅次於北洋水師。
  • 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國慘敗,北洋水師拼盡全力,李鴻章卻如此感慨
    提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些字眼是幾乎所有人對此次戰爭的印象,也是我們曾經在課本中學到的描述。北洋水師的一己之力李鴻章對於甲午之戰,曾感慨道: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這是他在試圖調遣南洋艦隊北上,卻未能如願之後的深切感受。大清國當時擁有四支海軍,分別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
  • 甲午戰爭清帝國慘敗, 在北洋水師去日本幹這「齷齪」事就決定了
    清帝國在被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打開國門後,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師夷長技以制夷一直是眾多能臣追捧的,面對列強的軍事威脅,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海軍,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力主籌建了北洋水師,鄰國日本也在尋求自強之路,建立海軍也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兩國因為國力差別,對待海軍籌建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大清國力雄厚,選擇了直接買,日本就尷尬了,實在太窮,就只能選擇造,而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北洋水師的根結原因
  • 照片中的甲午戰爭
    照片裡的甲午戰爭01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的最後一戰。今天,威海衛港口的中國海輪整裝待發。 照片裡的甲午戰爭03 1895年2月16日,北洋水師降虜上陸之景況。今天,這裡已成為遊客休閒去處。 照片裡的甲午戰爭02 劉公島,日本士兵佔領北洋水師最高指揮機構——北洋海軍提督署。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
  • 甲午戰爭的時候,北洋水師雖然滅亡,但還有兩支艦隊可以再戰卻為何...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著名的甲午戰爭。清廷在這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中慘敗,最終派出李鴻章代表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當時的許多人認為,北洋水師主力已經被消滅了,清廷已經沒有實力再繼續打下去。然而,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北洋水師美籍洋員憶甲午海戰:屍體累累 骨肉橫飛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11名管帶7名殉國,近3000名官兵血灑海疆。  但,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結局。他們越英勇,就越反襯清政府無能,反襯戰略出錯所造成的代價之慘重。      兩封寫給父親的家書  9月的威海天高雲淡、海風悠悠。劉公島靜臥在威海灣灣口,像母親懷裡的孩子。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它不僅是百年前甲午戰爭實物證據,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也是記載中國近代海軍艦船發展史的重要證物。它的出水,讓人們又仿佛回到了1895年那個風雲激蕩的歲月,讓人看到了那隻號稱亞洲最強艦隊昔日的榮光。甲午海戰是中華民族之殤,中國海軍之殤。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實力強大的北洋海軍,會在日本人手中不堪一擊?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根源是什麼?
  • 長崎事件中,北洋水師若炮轟長崎,是不是就不會有甲午戰爭了?
    中日之戰是一個農業國受掣肘的北洋大臣個人部隊與一個近代化國家在列強貸款支持下舉國一致的對抗,必敗無疑。再舉一例,1894年訂購,1897年服役的兩艘富士級12000噸戰列艦服役的話,再等兩年開戰定鎮兩艦就是當場被擊沉的下場。
  • 李鴻章一手創辦北洋水師,為何又說是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
    在這其中,最為讓後人難忘的當屬甲午戰爭,它帶給中國的影響始終是廣泛而持久的,而且,不光是戰敗之時的慘痛,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可謂最重要的一個戰爭環節,而北洋水師的慘敗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封建腐朽制度的落後,不過,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北洋水師雖是李鴻章一手創辦可謂屈指可數的清代軍事力量,卻還是被詬病為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可這一支戰備力量的隕落更是讓很多人認同了這一觀點。可真實的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這些日本情報人員則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清朝的兵力結構,特別是對於北洋水師和部署在遼東和山東的淮軍動向。當時北洋水師的威海衛軍港甲午戰爭,情報完勝要先指出的一點是,從甲午戰爭正式開始日本的諜報之王宗方小太郎另外除了在朝鮮的作戰提供情報之外,在佔領北洋水師母港威海衛的作戰中,日本的情報人員也是提供了助力
  • 北洋水師的罪人,臨陣脫逃還撞沉友艦
    【軍武次位面】 作者:皮島總兵中國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但是因為清政府的無能和認知上的錯誤最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損耗殆盡,而北洋水師中也有著大量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炮彈打光之後衝向日本聯合艦隊本陣的鄧世昌,所以北洋水師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濃厚的愛國精神是不容得抹殺的
  • 重讀甲午︱洋務運動下的北洋水師真是虛有其表嗎?
    當時清政府的軍事也是非常厲害,1884年朝鮮發生叛亂之後,清政府開始設立海軍衙門,到1888年的時候,北洋海軍正式建立,接著南洋艦隊,廣東以及福建相繼成為艦隊,這四支艦隊一共有八十多艘,位居世界第四。與此同時,在港口等重要地方開始修建海防基地,李鴻章去了德國之後特別喜歡克虜伯大炮,於是巨資修建旅順,大連,威海,煙臺等港口,經過李鴻章的不懈努力,僅在旅順就配備上百門大炮,成為世界著名的軍港之一。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普遍觀點認為,北洋水師的規模比日本艦隊要大,但通過數據對比發現,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艦隊在總噸位、後勤保障、火炮以及彈威力各個方面,已經全面落後於日本對手。北洋水師1888年正式建軍的時候,也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設備精良,為何全軍覆沒都沒能擊沉一艘日艦
    當年洋洋灑灑的大清帝國,隨著甲午戰爭慘敗而最終被敲響喪鐘,直到如今,國人最為難忘的就是在當時隕落的北洋水師,這支近代海軍的全軍覆滅,深層的原因還總是被世人議論不已。不過,對於當時設備精良的北洋水師能夠取得如此慘敗的戰果,還真的要從多方面進行探尋。
  • 中日甲午戰爭 多年前的今天最激烈的一戰
    甲午戰爭留下的慘痛是許多國人引以為恥的。1894年的今天,清朝北洋艦隊與日本海軍在黃海大東溝海面上,展開了中日甲午戰爭中最為壯烈的一戰。北洋艦隊將領鄧世昌率「致遠」艦等拼死抗敵,並以受傷之艦撞向敵主力艦「吉野」號,全艦官兵250餘人全部殉國;林永升帶領官兵,在中激戰,頭部中彈而亡,民族英雄英勇捐軀了。那是一段忘記國家的使命的日子。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我們還是接著甲午戰爭這個話題講,但在內容上,這幾期算是脫離了劇情,回歸了歷史真相。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
  • 丁汝昌:甲午戰爭誓死不降,壯烈殉國,結果卻被光緒下令籍沒家產
    直到,程學啟、丁汝昌等率軍攻克安慶,與昔日太平軍同袍成為死敵,曾國荃這才稍許相信他們。安慶之戰後,丁汝昌以戰功升任千總,任開字營哨官。隨後,李鴻章建淮軍,由於開字營將士多為安徽人,故而被曾國藩劃歸李鴻章的淮軍指揮。
  • 甲午戰爭,比日本強的北洋水師緣何被打敗,有件桃色事件不能忽視
    從明朝日本浪人騷擾邊境開始,一直到日本侵略朝鮮、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直到最後的侵華戰爭,處處都有日本人的身影,這個國家給中國人帶來的傷痛,很難讓人忘記。其實認真翻閱日本的歷史,他的強大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可以說,直到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才如夢方醒,感覺自己如坐井觀天的青蛙一樣,實在是太渺小了,必須加緊追趕,才能趕上世界發展的潮流趨勢。
  • 北洋水師曾被評「遠東第一艦隊」 令日本驚懼
    德國人來興克興奮地拍下這一畫面,在隨後的幾天裡,他還為這支艦隊的各艦管帶們都拍了照。  沒有人想到,這會是北洋水師最完整的遺照。洋務運動最讓大清國臉上有光的成果,不到十年之後就輸了個精光。  北洋水師的這次出海開炮並非開戰,而是在進行海上閱兵,以檢驗此前剛剛入列的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這是同一級別的兩艘「姊妹艦」,排水量達7200噸,主炮口徑達30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