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結果大好局面依舊讓腐朽的清政府打的稀爛,在和日本的交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甲午戰爭以中國的戰敗告終,不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陣亡清軍更高達4萬人,那麼與之交戰的勝利者日軍又傷亡多少人呢?
甲午戰爭爆發後,不僅清政府對自己有信心,連列強對於戰爭的贏家都更傾向於清政府,畢竟日本體量遠遠遜色於我們,清政府經過洋務運動後國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更是花費巨資從國外購入當時也算世界先進的戰艦,海軍實力在亞洲可以說數一數二,甚至誇張的說是亞洲第一也並非沒有道理,至少在明面的軍備上清政府佔據一定的優勢。
可是交戰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在六個月的戰爭中,局面急轉直下,清政府的海軍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日軍一舉殲滅,後來北洋艦隊困守不出,更是因此全軍覆沒,讓當時的列強都大呼意外。
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北洋水師最得意的先進艦艇被日軍擊沉,這艘世界上也是先進的戰艦竟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其性能已經落後於日本裝備的戰艦。因為戰略上的錯誤,清政府的北洋艦隊更是全軍覆沒,再沒有翻盤的機會,於是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了不平等條約。
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損失慘重,士兵的傷亡高達4萬人,而反觀日本,贏得戰爭的勝利獲得賠款不說,艦隊幾乎沒有太大的損失,士兵傷亡也就13488人,比清軍的傷亡的三分之一還少。
不僅如此,日軍方面更是聲稱其中1萬左右的士兵死於疾病,但不管是真是假,甲午戰爭以日本的大獲全勝而終止。而清政府的失敗出乎各國意外,當時各國都不看好日本,但最終日本卻以絕對優勢取得勝利,恐怕和清政府的腐朽脫不了關係,畢竟慈禧太后可是將北洋艦隊的軍費挪為其大壽之用,以致於北洋艦隊的軍備跟不上時代,保養不足,這才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