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宣布中超在2022年擴軍,為什麼不能馬上增加2支中超球隊?

2021-01-10 百度體育新聞

近日,足協相關負責人在出席深圳某活動時表示中超爭取在2022年前實現擴軍到18支隊伍。中甲擴至20支,明年中乙擴到32支。並將中丙變成職業聯賽,擁有48支隊伍。球迷在評論區問為什麼足協擴軍這麼難,直接從中甲升上兩支隊伍到中超不就行了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足球職業聯賽裡中超聯賽有16支隊伍,中甲也是16支隊伍,中乙是24支,中乙在前幾年也只有16支,只有區區的四五十支隊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一個省平均還不到兩支隊伍,與其它足球發達國家差距簡直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像現代足球發源地英格蘭,一個只有我國安徽省面積的地方,擁有英超、英冠、英甲和英乙聯賽,總共有92支職業足球俱樂部,加上半職業球隊,擁有超過328萬註冊球員,是超過20個級別的足球聯賽系統。與這些職業足球運動發達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的職業足球產業鏈上的問題不少,中超目前的現狀,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人數太少了,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更是少之又少。

56支職業足球俱樂部,按一線隊25人計算,就需要1400人,還沒算上預備隊、梯隊。以現在中國只有不到1萬名的註冊球員計算,可以說是非常緊缺。而符合中超頂級水平的球員更是少之又少。挑剔的球迷甚至連現在的中超球員都不滿意,更別說是低級別的球員了。低水平的球員無疑影響著賽事水平,而賽事精彩程度的降低必然會影響聯賽的商業價值。

除了球員,中超俱樂部相對中甲,在球場、球隊建設、資本方面要求更高,如果是參加亞冠,要求就更高了。俱樂部的發展依靠的是專業化管理職業化運營,而不應該是某大佬心血來潮的投資玩具。健康平衡的良性發展才是正路,因為企業的資金鍊斷裂而退出,影響的是整個中國足球。這樣的先例不少,應該引以為鑑。

另外中國地大物博,跨越地區多,南方還是高溫酷暑,北方已經飛雪連天,比賽時間基本上集中在2月底到11月的八個月時間,大約只有34周左右。而現在中超16支隊伍30輪比賽,加上需要留出時間給國腳們參加國家隊的比賽和訓練,時間很緊。增加球隊必定會增加輪次,短時間內進行大量比賽對球員身體也是很大的考驗,賽事需要更加科學合理得安排。

中超聯賽的發展,需要結合中國足球的現況,不能盲目擴軍。相信隨著各項水平的不斷提高,中超聯賽擴軍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或者您有什麼好建議,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足協很滿意:中超老牌球隊同意改名,改得還很漂亮
    當前,中超俱樂部改名已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一次審核後,魯能、黃海、卓爾、亞泰四支球隊均未通過,除了申請延期的國安、建業以及已經使用中性名的大連人與深足,中超已經一半俱樂部完成中性名申報。
  • 為什麼如今中超多支球隊有意換帥,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今年中超所有賽事已經結束,各支球隊開始總結本賽季成敗,當然也有多支球隊面臨換帥的可能,這個數據有點大,感覺有半數中超球隊將面臨換帥,如廣州恆大、北京國安、上海上港、廣州富力、武漢卓爾、山東魯能、青島黃海等球隊都有可能換帥,那麼如今有點眉目並不多,更多只是緋聞人選,為什麼中超球隊換帥雷聲大雨點小
  • 日本職業聯盟公布J聯賽球隊年報 迅速引發球迷熱議 為什麼中超球隊...
    而且令人羨慕的是日本職業聯賽球隊往往不容易破產,其距離百年俱樂部目標似乎是越來越近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日本足協有著長遠的眼光,日本10年計劃,百年夢想綱領等,成為指導日本足球的短期和長期指引。從足協領導到俱樂部,無不遵循相應發展要求。
  • 中超球隊「中性化」 改名困局如何解
    □王冠楠 最近一段時間,足協要求各職業俱樂部改名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老牌中超球隊河南建業擬改隊名為「洛陽龍門」事件更是把這個熱度推向高潮。 消息一出,河南建業的球迷採取了多種抵禦方式。
  • 中超球隊起新名,怎麼改才能皆大歡喜?
    足協前段時間開了例會,除了宣布升級版降薪政策外,還強調職業球隊必須全部更改中性名。早在2017年就已推出改名計劃,而2021年是更改的大限,不改名就無法獲得準入聯賽資格。廣州恆大隊率先打了個樣,初步確定更名「廣州足球俱樂部」,球隊名就叫「廣州隊」。據悉已經提交足協審核,還在等待主管部門審批。
  • 足協直接駁回:中超球隊「硬扛」失敗,改名沒商量
    2020賽季中超結束後,足協再次出臺新政,其中一項是要求各俱樂部在下賽季使用中性名稱,由於深足和大連人本就是中性名,因而並未接到足協的改名通知,其他14家俱樂部均需要在2020年12月31日前提交,由於不少俱樂部一直使用的是企業名稱,所以這次改名勢必會影響多支球隊的利益,但從足協的堅定態度來看,此事沒有商量餘地,就連國安、泰達
  • 中超中性名更名匯總!多隊取名「XX隊」,中超或重回體工隊時代?
    目前16支球隊中,大部分已經更名完成,除了國安和建業需要延期之外,縱觀16支中超球隊中,很多球隊都是只用了簡單的「XX隊」或者是「XX人」。比如中超霸主廣州恆大就是用了簡單的廣州足球俱樂部,簡稱廣州隊。而同城對手富力則更名為「廣州城」,其實對比廣州城,像廣州五羊等名字很明顯更具有當地特色。
  • 中超改名出「標兵」,老牌球隊不再「硬扛」,新隊名讓足協滿意
    由於足協中性名新規要求,除了大連人和深足,其餘中超14支球隊完成硬性要求,如果不達標,足協將不允許參加新賽季聯賽。目前,改名程序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魯能、卓爾、黃海、亞泰四支球隊未能通過,尤其是老牌球隊山東魯能,原本外界認為申報「山東泰山」不成問題,結果卻較為意外,由於新東家濟南文旅控股企業含有「泰山」二字,因而足協駁回了魯能的申報。除了魯能,另外四支老牌球隊同樣是焦點,申花最為輕鬆,由於「申花」早已與俱樂部股東剝離,因而可以保留名字。
  • 中超球隊改名成鬧劇,下賽季中超比賽成奇景
    今年足協下達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改名令」,足協此舉是為了保證各支俱樂部能夠健康發展,為中國足球百年大計做準備。不過,也正是這個一刀切的改名令,讓中超徹底亂套了,說是一場鬧劇,也不為過。
  • 中超改名出狀況,中甲10隊資金困難,國足遭暴擊
    2021年已經到來,中超、中甲、中乙等隊均在各種調整之中,而國足也將面臨40強賽的考驗,可這麼說了:2021的冬天,大家都在做準備。不過一路走下來,中國足球似乎也遇到了問題:中超改名出狀況,中甲10隊資金困難,國足遭了暴擊。
  • 冰與火,中超2020
    董錚告訴懶熊體育,這賽季中超公司的收入,與賽程縮水的幅度近似——1/3。 當然,收入減少,是2020年世界足壇面臨的最大難題。今年6月,據《每日郵報》報導,英足總受疫情影響,損失將達到7500萬英鎊(約合6.6億人民幣),如果觀眾持續不能進場,這一數字可能會飆升到2億英鎊(約合17億人民幣)。為此,全球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職業體育聯盟,不得不裁員15%,並計劃向政府貸款。
  • 中超踢得好好的,怎麼就要去踢中甲了?U22國足這麼搞到底科不科學?
    不僅如此,彭鵬還入選了1月6日最新一期國足U22集訓名單。這一期的U22集訓是為了備戰2022年杭州亞運會及U-23男足亞洲杯。而主要的議論點在於此次U22集訓名單當中,有不少是中超一線隊的主力球員,他們是否會放著中超不踢去踢中甲?比如像廣州城隊的韓佳奇,作為球隊主力門將,上賽季中超聯賽出場時間是全中超所有球員之最。
  • 中超最大看點:球隊實力是次要,半數球隊受牽扯,這下球迷熱鬧了
    中超最大看點:球隊實力是次要,半數球隊受牽扯,這下球迷熱鬧了 根據足協上報給體育局的中超新賽季開賽方案
  • 中超球隊改名失敗:足協直接拒絕,新名已曝光,卻遭球迷不滿
    2020年尾聲,足協出臺的限薪以及更名新規一時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在為2020賽季收尾的同時,也讓新賽季提前預熱了。如果說限薪對球員的影響非常大,那麼更名就對俱樂部的影響要更大。畢竟牽涉到新賽季聯賽的資格,所以國內所有3級聯賽的俱樂部都非常重視。
  • 中超球隊為改名煞費苦心,河南列出十個候選名字讓球迷投票決定
    中國足協最近頒布政策,要中超16支球隊的名字中性化,去掉商業化的因素,比如廣州恆大,江蘇蘇寧等,這其中恆大和蘇寧分別是這兩支球隊的贊助商,它們的名字必須去掉,代之以更中性化的詞,這其實也是迎合國際上的普遍做法。
  • 魯能在內4支中超球隊中性名需整改
    亞泰、黃海可能要上報新名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要求所有的職業俱樂部,必須使用中性名,給出了「六點規範」,同時要求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將經工商部門初步核准的擬用名稱、俱樂部所有股東營業執照複印件、俱樂部股東隸屬及下屬企業名稱、工商營業執照編號,報足協競賽部審核。
  • 中超四隊被困多哈,隊員有點繃不住了
    截至今天,距離恆大隊踢完最後一場亞冠比賽已過去了11天,但受到航班的影響,中超4支亞冠參賽隊目前仍無法返回國內。目前,包括中國足協在內的各方都在積極協調,希望能夠讓4支中超球隊儘快回國。如果是在此前任何一次亞冠比賽中,這4支球隊在賽後都能立刻返程回國,可如今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的歸期遲遲無法確定,原因是眼下沒有從卡達直飛中國的航班,球隊必須包機返回。
  • 中超球隊要用中性名 恆大須改名!粵媒看不下去了 斥責政策不合理
    足協此次改革涉及方面眾多,其中更該俱樂部的名字就是此次改革的重點之一。據悉,為了降低俱樂部對企業的依賴性,消除更換投資人就換球隊名字的聯賽亂象。為了促進投資人重視俱樂部自身品牌的塑造,重視中超的文化建設,足協將俱樂部使用中性名成為此次改革的內容之一。縱觀五大聯賽幾乎沒有一家俱樂部的名字是商業冠名,只有這樣,俱樂部才能在人們心中種下底蘊的種子。
  • 盤點中超最牛升班馬:06年成色足 綠城亞泰居首
    2008年,因不服中國足協對武漢光谷隊球員李瑋鋒的處罰,武漢光谷隊毅然退出中超。隨同武漢隊衝上中超的珠海中邦隊後改名上海中邦。在馬良行的帶領下,上海中邦獲2005年中超聯賽第11名。賽季結束後,上海中邦將俱樂部產權轉讓給了上海聯城。朱駿擔任俱樂部董事長,現在球隊已經併入上海申花俱樂部。
  • 離截止日期只差3天,多半中超球隊新隊名還未確定!
    根據足協的規定,中超各球隊必須要在12月31日前上報符合規定的新中性化名稱。而截至到現在,在中超全部16支球隊中,還有大半俱樂部沒有官宣球隊新隊名。目前已經確定好的球隊有:大連人(無需改名)、上海申花(無需改名)、深圳市足球俱樂部 (無需改名)和廣州城(原名廣州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