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愛動腦孩子,只有體會不到學習樂趣的孩子

2021-01-10 有餘力就學文

老二上一年級的時候,期中考試過後老師召開家長會,數學老師說:「鑑於上一次考試結果,我準備在以後的階段實行題海戰術。」聽到這裡我嚇了一跳,心裡暗暗心疼孩子,我家孩子是小學一年級,不是高中一年級啊!這老師太殘忍了吧!可聽完老師後面的話,我才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原來,老師說書本上講的題小孩子都會做,可是一到考試的時候,人家換了一種問法,有的小朋友就懵圈了,為了讓孩子們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只有多見題、多做題。

老師的這種做法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可苦了孩子的同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每天放學只要是家長開始教孩子們寫作業,我們胡同裡就會傳來家長高分貝的吼聲,有的家長一提到教孩子做作業就頭疼,自己看著挺簡單的題,有時候孩子就是翻不過個來。如果自家孩子頻繁遇到這些問題,只能說明孩子的思考模式有些僵硬,那我們就要考慮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讓他們遇到問題時,頭腦裡就會有比較清晰的思路,知道怎麼分析、怎麼解決,而不是被大人越吼越懵。《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就是這樣一本書,不用孩子一頭栽進枯燥的題海裡,它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讓孩子的腦袋主動地轉起來,想像各種不同的方法,讓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和樂趣,體驗到反覆思考之後得出答案的驚喜。

《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是索尼國際教育公司所著,索尼國際教育公司經營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網上數學競賽系統——世界趣味數學競賽,並開發了可編程教育機器人套件。而這本書也是旨在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意識。

《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5種,過濾式思維、創新式思維、逆向式思維、試探式思維和漸進式思維,看著這些是不是覺得頭大,放心,書中沒有針對這些學術性問題進行糾纏,因為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激活5~13歲孩子的邏輯腦》,所以盡可放心的打開書,讓自己的大腦徜徉其中,感受思考之美。

一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

沒有不愛動腦孩子,只有體會不到學習樂趣的孩子。

孩子們的天性是玩,沒有什麼比在遊戲中的挑戰更能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而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思考、在思考中享受樂趣。

我家孩子看到這本書的一瞬間就被吸引了,因為它的名字就是神奇的邏輯書,孩子們想知道它的神奇之處在哪裡,並且看到這是一本遊戲書,更是引發了他們極大的興趣。看著裡面五花八門新奇的問題,孩子的好奇心被喚醒了。他們沉浸在裡面,開始思考,還不時叫上我問我的想法,當我和他們的想法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實踐,然後得出答案,最後我們才會翻看第二頁的解析,看到自己的想法被驗證、被肯定,這種感覺真的是酣暢淋漓。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在學校考個高分數,也許你會像上面的老師一樣,實行題海戰術,讓孩子「學海無涯苦作舟」。如果你為了讓孩子以後遇到事情有更多想法,能有個清晰的大腦、有邏輯思維能力,你就需要授之以漁。

二 激活大腦需要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常規事情,我們借著以往的經驗或身邊人的經驗就應付過了,可一旦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或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往往有的人就會措手不及,大腦自動進入癱瘓模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從何下手。其實這與我們的邏輯思考能力有很大關係,我也是去年看過一本邏輯思考書後,知道了高杉法把所有的問題分為三種,恢復原狀型、預防隱患型和追求理想型,針對每一種類型都給出了解決的方法和步驟。試想如果大腦中有了這個邏輯,知道了這些,遇到事情可能會少一些慌亂,多一些從容。

小時候最怕做數學題,尤其是應用題,每次上數學課我都是迷迷瞪瞪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應用題這麼恐怖的事物存在。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孩子的數學課本,當時困擾我的現在我都覺得太小兒科了,當時為什麼就那麼迷瞪。仔細想想,應用題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但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你有辨別能力,能在題目中獲取到有用的信息,然後把這些信息擺出來,觀察思考之間的關係,推測解題方向,然後根據已知信息證明自己的假設,一步一步推導出正確的答案。而本書就是圍繞認識、假設、實踐這個思考流程設計了一些鍛鍊思維能力的訓練題,幫助小學生刻意意識各種思維方式,更好地「認識」與「實踐」。

三 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是只有一種

看這張圖片,因為1個菠蘿等於3個蘋果,進而2個菠蘿就等於6個蘋果,6個蘋果等於3個哈密瓜,所以推出一個哈密瓜等於2個蘋果。

這種因為、所以的思維就是我們經常用來給孩子講題的模式,時間長了,一遇到問題,孩子自然就會根據已知條件漸進地往前推。可這是思維模式的其中一種,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用這種思維模式去解答的。

再看這張圖,想要區別誰是姐姐,我們就需要用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假設性思維,也叫試探性思維。然後再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

假設芽衣是姐姐:那麼結衣說的就是真話,芽衣說的也是真話。這顯然不對,因為題中告訴我們已知 至少有一個人在說謊。

我們再來驗證一下結衣是姐姐

如果結衣是姐姐:那麼結衣說的是謊話,芽衣說的也是謊話。題中也說至少有一個人在說謊話。

通過假設驗證也就是試探性思維我們就能很快解決這類問題。

這只是本書的入門篇,隨著慢慢深入,書中還講了另外三種思維方式,有的問題也需要同時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互相轉化才能解決。

每一本書,都凝結了創作者對事物認知的精華總結,讀一本好書,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會讓我們的認知也來一次大飛躍,希望通過《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激活5~13歲孩子的邏輯腦》讓孩子對數學題也有個清晰的邏輯思維,多個解題的方向,激活大腦,感受數學之美。最後,如果你家也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和孩子試著解一下這道題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一、為什麼孩子不愛動腦思考1. 書籍內容較抽象有的時候,枯燥的習題和文學類的書籍內容會比較抽象,沒有像圖片和圖像對孩子的吸引力,那麼孩子就會對這些抽象的內容感覺到枯燥,沒有興趣,更加不會有對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慢慢地,孩子會形成一種不善於思考和動腦的習慣,對於所有的枯燥和抽象的內容都會敷衍了事,而不去真正的思考。
  •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竟然在父母!後悔沒有早知道
    只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習慣,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識、快樂。 他們願意付出更多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願意去努力,願意花時間去等待。 孩子為何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有的時候只是表面現象。
  • 撕掉答案之後,孩子學會了動腦
    有幾次我發現,兒子不喜歡動腦,比如數學題,加減法他做得很好,但一遇到要動腦的應用題,他就卡殼了,腦筋轉不過來似的。為了鍛鍊他的動腦能力,我從網上買了一本益智遊戲書,讓他做著玩。很快,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兒子每次做書上的益智題時,他只是略微思考片刻,最多不過一分鐘。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孩子對口號的解釋,令人捧腹
    文|文兒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了一則視頻,是深圳市一個學校的運動會上,初中八年級四班的運動口號是「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後半句是「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段視頻因為這兩句神口號,迅速火遍網絡,網友看了都評論:瞎說什麼大實話。
  • 作為過來人的幾個建議,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動腦,有畏難情緒怎麼辦?
    孩子在做題的時候,一遇到難題就躲。本來家長覺得他可以再想一想,就一定能想出來。可是孩子就不愛想,覺得太難了,或者有的孩子直接來一句,我不會,就一副沒有辦法的樣子跑開了。那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是陪學當中非常典型也很普通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畏難情緒。什麼是畏難呢?
  • 這2道偵探推理題,能讓孩子愛上思考,老師:學會動腦很重要
    小磊老師認為:「讀書不能讀死書,做題不能不動腦。」讀死書容易成為書呆子,凡是照了書本來,不可取。同樣,做題不能全憑死記硬背,更要學會思考,舉一反三。只有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在學習上取得成就。這一點在數理化的學習上顯得最為突出。
  • 如何讓孩子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
    在閱讀題目時,教師希望學生們也能跟著一起動腦,但個別孩子卻不願意去思考和動腦。有的孩子在初中4年學習過程中,可能甚至並沒有主動去完成過一道,稍難一點的應用題,而教師一味地引導,在他看來就是累贅和逼迫。所以我個人認為,讀書是個人主觀意願的問題,不是家長和老師嚴厲的逼迫,或者耐心的勸導就能夠輕易成功的。
  • 孩子不愛學習,如何讓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上來
    文/龍吟師傅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努力學習,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學習不專心,成績提高不上來。家長們為此想盡了各種辦法,如讓孩子參加補習班,或者為孩子請私人家教等等,效果卻還是太理想。
  • 孩子不愛讀書,也討厭做讀書筆記,怎麼辦?(非深度長文)
    有位家長很煩惱: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不愛讀書,更不愛做讀書筆記,每次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都完成的很糟糕,怎麼辦?孩子願意讀書的前提,首先是讀書讓他感到快樂。家長教育孩子讀書,大都功利,為了功課,為了成績,極少想過為了孩子的快樂。
  • 孩子學習不主動,講道理油鹽不進?這樣做,快速喚醒孩子學習熱情
    看他這個樣子,我們也很生氣,經常因為學習的事情說他、吼她。後來上了初中之後,他對學習的態度更加惡劣,心思完全都不在學習上,對學習一點動力都沒有,常常是我們在屁股後面趕著,他才能學一點。平時逼得稍微緊一點,他的學習狀態就好一些;一旦我們不逼著他了,成績立馬下滑。老師也經常和我說,孩子其實很聰明,就是學習不主動,得在後面催著趕著才能好好學。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假期多帶孩子去這些地方,成績一定錯不了!
    01停止指責和打罵,父母多觀察和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陪伴。當孩子對學習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或者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請家長先學會接納,孩子對學習暫時的懈怠,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去指責和打罵,靜靜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的不愛學習?
  • 十二星座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你了解多少?
    很有想法和創造力精力比較充沛性格率真,誠實但是做事易衝動,要把握好尺度,小時候就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觀點看事情,但是逆反心很強,發起脾氣來回鬧的天翻地覆,但是很愛動腦,作為白羊的父母,你應該熟悉什麼叫火爆脾氣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優點就是不記仇,一旦發完脾氣就好了。
  • 孩子學習「不動腦子」?培養「思考的習慣」,從三個家庭儀式做起
    大概沒有什麼比一個孩子不愛動腦、死氣沉沉更讓家長著急和無助了。無論學什麼、記什麼,孩子如果不能主動的動腦,不能主動的思考,再怎麼花時間都是白費。但您是否想過,「勤於思考」本身是一種習慣,對於一切遇到的問題、事件,都習慣於問個為什麼,想想怎麼辦,大腦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而不是「抑制」的狀態。
  • 《全腦教養法》:動氣不如動腦,「好孩子」是整合出來的
    重點來了先情感連結:聆聽與關注孩子並安撫孩子的情緒娜娜把兒子抱進懷裡,擦著孩子小臉蛋上的淚水說:「你很難受,對不對?媽媽永遠愛你,你在媽媽心裡是獨一無二的。」當孩子煩躁的時候,父母要感同身受,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原來媽媽和自己是一夥兒的」,而後孩子慢慢地平靜下來。娜娜用自己的右腦連結了孩子的右腦。02自我控制:動腦莫動氣,用商量代替「我說了算」。
  • 幼少兒英語學習應該怎麼學?孩子應不應該從小吃苦
    幼少兒學習英語已經被很多家長和老師重視,很多家長覺得3-6歲過早接觸學習英語會不會讓孩子感覺很苦,會不會產生厭煩心理;孩子不愛去幼兒園,就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玩的不太開心,有老師管束,做什麼事情都要被老師指點;和其他小朋友沒有學會如何相處,自然有矛盾或者不開心的事情發生;所以孩子對不適應的環境就會產生不開心的心情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就因為不愛說話,升一年級筆試成績挺好的晨晨,面試表現不佳錯失了心儀的小學。嫂子發愁地說,孩子不說話受多少委屈,失去多少的機會呀,可怎麼辦才好呢?孩子不說話父母很苦惱孩子性格活潑或內向,其實都很正常。比如初次見面,活潑的孩子說個不停,內向孩子禮貌地打招呼「阿姨好」,都是不錯的。
  • 榜樣的力量——從全網學習張桂梅到別人家的孩子
    看來學習之後需要寫的心得體會困擾了很多人,這個味道很熟悉嘛!那麼問題來了,這樣大張旗鼓地號召全民學習張桂梅,是否能夠起到正面積極的效果呢?有的人說國企、機關這樣搞運動式的學習,會起到反效果。並且有中國經典故事為證。同樣是救人,價值指引方向不同孔子是魯國人,身處春秋時期。
  •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得不到正確的自我評價,潛能得不到發展,自我價值難以實現。2)孩子迷失自己父母一味給孩子定目標,「你要考班上第一名」「要上奧數」「要在英語比賽上拿到第一」父母把孩子的人生規劃好了,孩子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必須沿著父母的設計圖走,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 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而「拔苗助長」,這樣的孩子有多可憐你知道嗎
    很多爸爸媽媽怕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學跟不上,怕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因此在這種需求的催生下,很多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講很多小學的知識,孩子在幼兒園中再也沒有了歡聲笑語,而是每天坐在教室裡學很多複雜的,對他們來說很困難的知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所說,孩子有自己的發展和成長規律,教育孩子也不能犧牲了孩子的當下生活而去滿足孩子未來的生活。
  • 家長: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補了也沒用!孩子該補什麼?
    一位家長說「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補了也沒用。」相信能說出這樣話的家長,那一定是對孩子的教育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他只有深刻的體會到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與孩子成績之間的關係,才能說出這樣有感悟的話來。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課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課呢?因為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時具備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對自我的學習安排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