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而內行星的主要成分是巖石?

2021-01-1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由於地球和木星分別在霜線區內和霜線區外形成,導致了地球是類地行星,而木星是氣體巨行星。

儘管距太陽一定距離(儘管隨著時間的變化,但是那是大概在小行星帶的位置——2.7AU)溫度過高導致氣體無法凝固,但也不算太熱,無法使巖石金屬熔化凝結形成類地行星。在霜線期外足夠溫度足夠低可使化合物凝結成冰。這種冰現存許多,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並匯集形成比霜線期內可能形成的行星更大。

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有一股很強的太陽風將氫氣和氦氣等輕氣體吹到外部,但不能將較重的巖石和金屬吹到外部。

這些巨大的冰行星變得足夠大,以至於它形成了吸收附近氫氣和氦氣需要的引力,從而在周圍形成了厚厚的氣態層。

由於巖石沒有足夠的引力,行星只有變得比地球還大,才能將氫氣氦氣保留。

那麼,為什麼木星和其他行星的體積更大呢?因為它們形成於雪線之外,在那裡的太陽

星雲足夠冷以至於可以讓水,氨和其他物質凍結。太陽星雲的大部分物質由這些易揮發的化合物組成,所以它們有能力變得比內行星大得多,因此它們的體積逐漸變大並依靠自身的引力留住氫和氦。

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儘管有厚厚的大氣層但主要成分是冰。

對於要容納氫和氦的行星,它需要比巖石行星更強的引力,並且普遍接受的規則是,當行星大約有十個地球質量時,我們就會得到這個引力。這是外行星開始從吸積盤中吸附氫和氦時似乎在其核心中所具有的量。巖石行星的核心可能較小,當密度較大時,對於給定的質量,它將獲得更強的表面重力,但這只會提供非常有限的差異。

大部分答案會告訴你,大小上的差異是因為外行星形成於具有較多固體物質的雪線之外。後半部分基本上是錯誤的。這些衛星的構成材料必須與核心材料相同,而木星的最大衛星和木衛四的構成大約由50%的冰/50%的矽酸鹽/鐵。通過任何合理有效的密度分布,其密度必須與某個次方成反比(通常認為是1.5)。

在我看來,木星巨大的原因是冰更容易結合到一起(就像雪球 一樣)。巖石的碰撞不會使它們相結合-想像古人把大石頭扔向石牆,但它們卻沒有結合到一起。巖石行星更難形成,這就是它們的質量不會隨著明顯的徑向函數下降的原因。我個人認為,行星形成的關鍵在於這門研究物質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學-化學。

我認為事情的細節在我的電子書《行星的形成與生物起源裡》。

不管真與假,我更喜歡下面的回答:

恆星的形成相伴著行星的形成,它們圍繞著巖石和鐵核旋轉的大氣層是相似的。

當Sol誕生時,它是一個熱核爐,第一次爆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釋放出地表氣體,這摧毀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年輕大氣層。

逸出的氣體冷卻,速度變慢,並被吸引到我們現在的天然氣巨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周圍。

相關知識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79顆衛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木星主要由氣體組成,為啥小行星撞擊木星時,不是直接穿過去?
    類地行星就是和地球類似的行星,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石,有一個炙熱的鐵金屬內核, 在行星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峽谷和山脈,還有火山等地理特徵。而類木行星就是和木星類似的行星,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氦、氖等較輕的元素組成,這種行星一般不存在固體的行星表面。
  • 同樣是氣態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顏色為什麼跟木星不一樣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咱們先要明白一點,行星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看到的的行星發光是因為行星反射了太陽的光。為什麼行星行星的顏色不同,那是因為行星大氣的成分不同,反射的光線不同,因此顏色就不同了。例如金星大氣層中含有濃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陽光中的藍色的部分,反射出橙色光。
  • 木星既然是氣態行星,太空人是否能搭載太空飛行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內,我們的地球是一顆巖石星球,但在太陽系內還有另一種形態的行星,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屬於氣態行星,而其中的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所以長久以來都吸引著人們的關注。木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氣態行星,而且在天文學方面,我們人類其實對木星的觀測很久之前就開始。
  • 木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一顆行星。木星的英文名是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統治著神域和人間,也是天空神、光明神和法律神,更是羅馬12主神之首。這樣形容木星是很貼切的,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
  • 太陽系最全行星!太震撼了!
    太陽系內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餘下的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木星。太陽系內側四顆較小的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們被稱為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外側的四顆行星被稱為巨行星,其質量比類地行星要大得多。其中最大的兩顆是木星和土星,它們都是氣態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
  • 科普系列八大行星居然這麼皮
    太陽系有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雖然都是星球,但有些並不像是地球一樣,有陸地。
  • 你知道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嗎?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半徑為7.15萬km。它是顆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由於快速自轉,其外觀呈現扁球體,外面的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中國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很明顯,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木星,木星像一大勺冰淇淋,平均半徑為69,911公裡。那麼為什麼木星是行星而不是恆星?簡短的答案很簡單:木星的質量不足以將氫融合成氦。EBLM J0555-57Ab大約是木星質量的85倍,接近恆星的質量——如果它再低一點,它也不能融合氫。但是,如果我們的太陽系不同,木星會點燃成一顆恆星嗎?
  • 木星,一顆令人著迷又恐懼的行星
    自從四百年前發明望遠鏡,天文學家就著迷於這顆叫做木星的氣態巨行星。在它不斷旋轉的雲層和眾多衛星以及大紅斑之中,有著許多關於這顆行星令人愉悅又著迷的事物。圖解:木星和它的四顆衛星 圖源:sohu不過也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是木星的絕對大小。就質量,體積和表面積而言,在太陽系廣大的疆域內,木星是最大的行星。
  • 木星是氣態行星,如果一切條件允許,降落在木星上能否穿越過去?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同時也是一顆由巨量氣體物質包裹而成的行星。由於它的質量非常巨大,是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在強大的萬有引力作用下,來自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和彗星,很多都被它吸引過去,從而有效保護了包括地球在內其它近日行星的安全。可以說,如果沒有木星,地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不可能具備保障生命誕生和發展的穩定自然環境。
  • 從體積上面來說,木星要比些恆星還大,為什麼它沒有成為恆星?
    從體積上面來說,木星要比些恆星還大,為什麼它沒有成為恆星?,如果光從體積來看,EBLM J0555-57Ab根本就不配成為一顆恆星,而木星的體積要大於EBLM J0555-57Ab,為什麼木星最終沒有成為恆星呢?
  • 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土星,有沒有要去旅行的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量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巖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可以看出發亮的磁性光環,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現象,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裡/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木星之間,空氣流非常之快,土星外圍有幽亮冰環,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巖石以及等離子,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總共有82顆,其中,土衛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的衛星、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衛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1Km
  • 太陽系中的「巨人」,疑似有外星人基地的星球,揭秘木星的面紗
    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它們的氣態物質密度隨深度的變大而不斷加大。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木星的高層大氣是由體積或氣體分子百分率約88-92%的氫和約8-12%的氦所組成。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木星為什麼是可怕的存在,十大關於木星不得不提的事實!
    1、木星,也被稱為木星和木星,是由伽利略發現的,其直徑為142984公裡,表面溫度為-168℃,目前已知有79顆衛星。大氣成分主要由氫、氦、甲烷、氨、氘、乙烷和水組成。2、木星上的雲不同於地球上的雲。在木星上,雲以每小時400英裡(644公裡)的速度圍繞行星運行。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多。
  • 天王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天王星是太陽的第七顆行星,在太陽系中,天王星的體積排名第三,質量排名第四。天王星的英文名是烏拉諾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天空之神,也是眾神之王宙斯的祖父。天王星擁有太陽系內最寒冷的大氣層。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24度。天王星的構成和木星、土星等氣態行星不同。
  • 太陽系最美的風景線,8大行星顏色繽紛,這個行星顏色最漂亮
    先從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說起,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表面都是水,它的表面看起來和月球十分相似,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不僅如此,水星是沒有大氣層的,雖然水星上還有一層非常稀薄的散逸層,只不過這個對光的散射作用十分的微弱。
  • 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不一樣?
    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是不同的?這兩個處於太陽系最外層的巨型行星有著相似的質量但他們也同樣有著顯著的差異。蘇黎世大學NCCR PlanetS的研究者們發現了這個長期未知的謎的解釋:兩個不同的巨行星撞擊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
  • 木星是顆什麼行星,為什麼人類對它如此痴迷?
    結構體木星的成分類似於太陽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在大氣層深處,壓力和溫度升高,將氫氣壓縮成液體。這使得木星成為太陽系中最大的海洋,一個由氫而不是水組成的海洋。科學家認為,在距離行星中心一半的深處,壓力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電子被氫原子擠出,使得液體像金屬一樣導電。木星的快速旋轉被認為可以驅動該區域的電流,從而產生行星強大的磁場。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和地球有哪些不同?
    自從1610年伽利略通過自製望遠鏡首次觀測木星以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們就對這顆星球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還在於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之後,我們仍未徹底了解木星的全部秘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木星和我們熟知的其他行星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