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能動手實驗 哈工大探索物理實驗教學新模式

2021-01-17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梁英爽/文)雖然隔屏教學解決了常規授課問題,但需要進入實驗室動手的大學物理實驗課該怎麼開?怎樣設計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2月24日全校啟動網絡授課以來,我校教師和學生衝破時空的阻隔,相聚「雲」端在線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而實驗教學則成了師生必須共同邁過去的「坎兒」。

為此,我校物理學院物理實驗中心教師「十八般武藝齊上陣」,推出了寓教於樂的「哈工大居家實驗方案」。一顆紐扣,一部手機,一把尺子都搖身一變成了實驗器材,既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物理實驗教學的進度和質量,又能讓學生更關注身邊的物理學,進一步將物理知識跟具體的實際聯繫起來,做到活學活用。

一場未經演習的實戰

網絡教學準備工作啟動以來,物理學院就組織實驗中心教師每周召開一次在線研討會議,針對學生不能返校開展實驗學習的問題,35位實驗課任課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計劃,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大量試做和反覆討論,設計了三個系列共15項居家自主實驗項目供實驗課使用。

目前開發出的居家實驗項目有: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蛇擺的設計與製作、克拉尼圖形、夫朗禾費衍射實驗-單縫衍射與細絲衍射、物體散熱規律實驗等。針對學生在家缺少實驗測量傳感器的問題,手機傳感軟體「PHYPHOX」也能派上用場,它可以實現「加速度、聲音頻譜、磁場、光強」等基本實驗測量。

「目前所推出的實驗項目,都是我院李俊慶、黃麗、魏波、趙景庚、婁秀濤和劉偉龍等教師自主開發的,是其他院校同類實驗中所沒有的。設計的實驗都和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接近,題目新穎、有趣,家中也容易找到實驗的材料。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學生在家都挺「鬱悶」的,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得高興。」物理實驗中心主任趙海發老師說。

一次教學改革的契機

「剛開始的時候有點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畢竟是拿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替代了實驗器具,但不會的問問老師,也都能解決,群裡老師很多,回答問題也很快,而且非常詳細。」化工與化學學院大二學生王陽明說。

實驗中心教師通過7個QQ在線群實時指導和解答學生實驗中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發揚創新精神,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對有畏難情緒的同學給予鼓勵,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們都積極嘗試,想出了很多好的辦法,比如用螺帽、麵團、小金桔等作為擺球開展單擺和蛇擺實驗,利用分析聲音的頻譜研究樂音的規律等,這些嘗試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開展居家實驗雖然在一些方面不如在學校方便,但也有不少好處——不是簡單地利用網上實驗仿真軟體來學習物理實驗知識,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實驗和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完成一次居家實驗,需要學生完全自主搭建實驗設備,在此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實驗教學的目的。」物理學院副院長張宇老師說,「作為教師,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改革我們的實驗教學,指導學生能夠在任何場合下,對於一些具體的現象能用物理的原理去分析,我們還要把這個實驗模式固化下來,將來學生返校後,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

一次以物理為話題的心靈交融

目前,已有1000餘名學生完成了居家實驗,學生利用居家閒暇時間自主實驗學習、動手實踐、撰寫電子版實驗報告,每個過程都可以得到實驗任課教師的在線指導和幫助,這個過程為師生交流互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家做實驗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大家把自己的問題發到群裡。實驗前、實驗時、實驗後都可以和老師交流,感覺很方便,效果很好。」材料學院大二學生荊馨儀說,有一次,講樂音實驗的趙海發老師給她講了一兩個小時,直到她弄懂為止。

隨著課程的逐步推進,張宇老師還發現了「居家實驗」的另一個益處——疫情期間,學生在家做實驗時,有些家長也跟著參與了進來,和學生一起研究、琢磨、擺弄,給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不僅促進了親子交流,還碰撞出了不少學習物理學的「新智慧」。「有時,我會在朋友圈中看到家長們發的學生做實驗的視頻,能真切地體會到他們共同學習研究的喜悅。」

化工與化學學院王乙晴也有同樣的感受:「在家做實驗經常需要父母的幫助,有了很多有趣的相處時光,而且有時候父母會對實驗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讓我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更頻繁了,很棒。」

據了解,4月11日,我校舉辦了全省高等學校物理實驗在線教學研討會,與省內兄弟高校交流了開展居家物理實驗的經驗做法。參會教師表示深受啟發,我校的實驗項目為其拓展了思路,會後將積極推動所在學校線上物理實驗教學工作。

學生實驗:光幹涉衍射圖

克拉尼圖

蛇擺

相關焦點

  • 戰疫情丨西工大77個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面向社會...
    目前,線上共享課程資源共44門,其中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6門,西工大校級開放課程13門;線上共享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共33個,其中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10個,西工大校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21個。
  • 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案例獲獎名單公布啦
    第二屆北京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案例獲獎名單出爐啦!其中有一等獎76個、二等獎77個、三等獎93個,優秀輔導教師獎72人,優秀青年教師獎9人,優秀組織獎9個,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老師嗎?
  • 咱們「雲」教學:東營區實驗中學英語教師張紫薇
    屏幕變黑板,滑鼠變教杆,線上「雲教學」對很多老師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咱們『雲』教學」系列報導,帶你看看那些變身「主播」的老師是如何面對挑戰的。張紫薇,東營區實驗中學英語教師、班主任,教齡2年。在接到開展「空中課堂」的通知時,張紫薇心裡帶著幾分忐忑,只面對一個屏幕而不見學生,如何才能達到平時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又該如何得到保障?
  • 創新課堂,展示風採——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開展理綜教師賽課活動
    據了解,此次賽課活動主要涉及數學、物理、化學以及生物課程,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的能力,達到「以賽促教、以教促學」的目的。他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實驗器材實踐操練等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教學平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 《通信原理實驗》教學大綱
    培養學生進行通信原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和工程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及畢業後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實驗內容與要求1、基礎實驗(1)  語音編碼技術:驗證PAM、PCM、ADPCM、CVSD編解碼原理。掌握其性能的測試方法。
  • 省錫中實驗學校榮獲全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優秀實驗基地
    2011年7月16日至18日,省錫中實驗學校英語組金春民、鬱小麗兩位老師赴北京參加了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學術交流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主要圍繞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承擔的《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一課題展開。
  •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英語戲劇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可愛童真的歌聲中,孩子們穿著可愛的服裝,聲色並茂地表演著不同的小動物,英語老師則化身為一位魔術師,帶領著孩子們進行故事編創與排演……這是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英語戲劇教學中的場景。當英語與戲劇結緣,會給英語教學帶來什麼新的火花?師生又能從中收穫什麼樣的成長?
  • 【即看視頻】學生「變身」經典童話人物 廬陽實驗小學探索「項目化...
    11月2日下午,合肥市廬陽實驗小學在學校報告廳舉行了一場名為「基於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向師生、家長展示該校探索「全課程項目化學習」模式的教學成果。看著同齡小夥伴們的表演,現場的小學生們不時爆發出「哈哈」的大笑聲。
  • 太空實驗、無殼孵化小雞 《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深耕青少年好奇心
    節目將於8月12日在CCTV-1首播,延續前兩季呈現大型科學實驗的同時,本季節目推出「中國首隻無殼孵化小雞實驗」和「空間科學實驗徵集」,號召全民參與科學,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培養大眾的科學意識和素養。撒貝寧和尼格買提繼續搭檔主持節目,「撒貝尼」科學兄弟組合將陪伴觀眾體驗科學的奇趣美用。第三季節目賽制升級,24名選手「守擂站」精彩紛呈。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答辯問題及解析
    一、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這一實驗中,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這個誤差是什麼,如何減小這個誤差?【參考答案】這一實驗中,存在的系統誤差是用鉤碼的重力當作小車的拉力進行分析實驗數據。這是因為在實驗中,鉤碼的所受重力並不等於小車拉力,而是大於小車拉力。
  • 談實驗教師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文化滋養
    高校實驗教師的「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其具備紮實的業務知識、嫻熟的業務技能,能嚴格按照相關規章、規程地對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操作,確保測試數據和實驗結果準確、可靠,而且體現在平淡的工作中堅持盡職盡責為廣大師生提供技術服務和實驗指導,既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正確使用儀器設備、準確地取得實驗數據,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 為什麼這麼多學校都叫實驗學校?實驗是什麼意思?
    平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能聽到很多學校的名字:某某實驗小學、某某實驗中學等等,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實驗學校?那麼為什麼這些學校叫實驗學校?這些學校有什麼優勢嗎?1.實驗學校的由來實驗就是實際試驗的意思,實驗學校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個實際六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沒有多久,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前進,那時候教育事業百廢待興,國家很重視,當時我國和蘇聯關係很好,我國學習蘇聯的模式實行五年小學五年中學的教育模式(北京除外),當時就建立了實驗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和師資改革,但是後來我們國家和蘇聯的關係惡化了,本著「敵人贊同的我們反對
  • 不滿足淺嘗輒止,看這場深度實驗在做什麼
    在很多領域,設計思維是個被廣泛使用卻淺嘗輒止的時髦詞彙,宣傳多於實質;但這所學校卻對它進行了結構化的、系統化的探索和實踐。——作為一項立意高遠、有全球視野的教育實驗,學校得到了來自芬蘭教育專家的學術支持和深度參與。芬蘭教育的最大特色——現象教學,在這裡得到了全面實踐,並被因地制宜進行了「中國式改進」,產生了很多獨特經驗。
  • 科學課:課堂變圓桌會議 學生動手做「順風耳」(圖)
    」臺東六路小學的科學課上,老師劉玥拋出問題,學生們立刻行動起來,有人做紙筒模擬耳廓,有人把手攏在耳朵上嘗試聚攏聲音……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結合小學科學新課標、新教材剛剛頒布和使用的新情況,11月2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了2017年小學科學學科素養提昇平臺培訓暨學科教學實驗基地學校現場會。
  • 揭秘「比薩斜塔實驗」,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聞名世界的實驗,也因為它的盛名,讓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再次收穫一大批「鐵粉」,每天來此參觀的遊客數不勝數!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
  • 香港中路街道老年大學探索「微信群+」授課新模式 助力百餘學員同...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26日訊(記者 周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了保證老年人安然度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市南區老年大學香港中路街道分校在停開實體課程的同時,迅速組織廣大老年學員以微信群為陣地,以聲樂、繪畫和書法課程為先導,探索了一種新型的
  • 十年磨一劍,慧科靈鹿實驗平臺助力高校數位化人才培養
    作為數字科技與教學運營的結晶,慧科靈鹿實驗平臺以數位技術賦能產教融合,深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物聯、集成電路、金融科技、新設計、新媒體營銷等十大方向,積澱產業實踐精華,助力區域數字產業人才供給。新興技術領域更需實戰型人才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支持促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產業發展。
  • 驗證潛意識的實驗方法《紫微鬥數潛意識學》
    《紫微鬥數潛意識學》驗證潛意識的實驗方法驗證先天性潛意識的實驗方法有兩個方向,以潛意識的實用性來說,最適合個人潛意識檢測或是他人的潛意識檢測最佳的方法是通過觀察驗證方法。通過星體潛意識組合變化的關係去驗證實際的行為反應是最能直接觀測到的潛意識形態。如果想要拿諾貝爾獎,進行更為科學的實驗的話,則需要大型機構來實驗,如中國科學院這樣的機構。以下我將提供兩種實驗方法驗證潛意識的真實存在。第一個方法是實驗觀測統計驗證法,上文說到潛意識的表現形式主要在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那麼就可以根據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設定實驗觀測方法。
  • 太空實驗、無殼孵化小雞,《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深耕青少年好奇心
    節目用生動多元的方式,展示探索和研究本身的樂趣,建立起科學與普羅大眾的良好溝通渠道,激發觀眾對科學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讓科學普及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追求。我們所追求的是讓內容所承載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在節目吸引青少年的同時,希望能夠培養科學人才的儲備軍,激發創新熱情,厚植科技創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