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一段7分鐘左右的小視頻中,每隔20至30秒就會出現一個創意或是梗。
據了解,辦公室小野前三期的內容還是主要來自小野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靈感,從第四期起,團隊就不得不開始思考怎麼保持創意可持續性的問題。
這也是目前大多數短視頻製作遇到的瓶頸,以papi醬為例,在幾段爆紅的視頻之後,作為觀眾也明顯能夠感覺出「江郎才盡」。
洋蔥視頻試圖通過「標準化」、「流程化」來實現可持續的問題,於是,他們建立起了「腦洞雲資料庫」:每位員工至少每天要提供5個有質量的條目,並且每個條目都要來自海外網站,工作人員要到YouTube或者Facebook上瀏覽大量的信息,篩選出覺得還不錯的創意放到資料庫裡面。
然後,所有的創意將會以文字或是視頻的方式分門別類的整理在資料庫裡,一旦某個腦洞或是創意在視頻中使用,就將被標記不再使用。
聶陽德認為,保證創意的輸出依靠的是團隊的力量,「辦公室小野的視頻,大家可能會認為更偏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感覺,目前進入短視頻領域的創作者越來越多,UGC突圍越來越難。
一個人創作和專業團隊PK,你的勝算會比較小,現在才有大量UGC團隊要麼轉型PGC(專業生產內容),要麼加入到各大機構,通過一個組織來進行突圍」。
在最近深圳一個內容製作的大會上,聶陽德指出洋蔥視頻是MCN機構,也孵化其他IP。
在洋蔥視頻未來的計劃中,將創建一個像漫威世界一樣的辦公室家族。「每一個『英雄』IP都對應了一個技能。辦公室小野只是辦公室系列的第一步,之後還出現了辦公室小作和辦公室小五。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2016年,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短視頻內容創業團隊們自稱「我們是PGC團隊」,而在今年,PGC這個詞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是MCN機構」,相比專業內容生產的PGC的專業內容生產團隊,MCN更加強調變現的能力。
而辦公室小野的海外走紅,給MCN變現指出了一條不同於國內變現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