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要用數字貨幣?有什麼好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為什麼要研發央行數字貨幣?對個人而言,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有什麼好處?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這些問題做出了闡述。交易零成本對於個人而言,為什麼要使用數字貨幣?法償性、零成本可能是答案。
-
從人民幣匯率升值,談貨幣對經濟的影響|貨幣|人民幣匯率|匯率|卦哥...
貨幣波動是浮動匯率的自然結果,這是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常態。影響匯率的因素很多,包括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通脹前景、利差、資本流動等等。一種貨幣的匯率通常由基礎經濟的強弱決定。因此,一種貨幣的價值可以在一個時刻到下一個時刻波動。卦哥家要點:貨幣匯率可以影響商品貿易、經濟增長、資本流動、通貨膨脹和利率。
-
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2017年展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小幅震蕩貶值
在不兌現的紙幣制度下,貨幣購買力是由其發行的貨幣量與其對應的商品服務的價值量決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為了拯救危機,刺激經濟,紛紛推出各種寬鬆貨幣政策。中國貨幣供給近十年M2大約增長了345%,M2/GDP的比例不斷上升,從危機前的1.5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2.1左右。美國的量化寬鬆也使其M2/GDP比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但中國的該比率上升幅度更大。
-
瑞·達裡奧:貨幣、信貸與債務大周期(2)
在長期債務周期的早期,未償債務額不大的時候,低利率的刺激效果良好(否則就印鈔併購買金融資產),發生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可能性越大;而在長期債務周期的後期,當債務量很大且降低利率(或印鈔和購買金融資產)的刺激效果不佳時,出現貨幣化通脹並伴有經濟疲軟的可能性越大。
-
前三季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專家建議保持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GDP)同比增長6.7%。專家認為,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從需求端看,擴大內需成為穩增長的關鍵;從供給端看,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
-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有多大?日本1970VS中國2009
由於日本GDP增速的波動較大,因此筆者認為直接從GDP增長中樞的變化上尋找對標時間點並不十分精確,筆者在本文使用的一個指標叫做:貨幣和準貨幣(M2)佔GDP的百分比。貨幣和準貨幣(M2)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金融體系信用擴張的速度,GDP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實體經濟產出的增速,兩者的百分比可以度量經濟增長的泡沫化水平。
-
黃益平:中國14億人消費需求的增長將是下一個世界級的故事丨2020...
但是,金融開放雖然能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或者不穩定性會提高。怎麼樣面對這樣的一些不確定性,我覺得政府也需要做一些預案,以保證金融開放能穩定地持續,支持我們國內的經濟增長,更好的通過「雙循環」實現持續增長,實現資本現代化的目標。
-
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今年增長7.9%
記者 聶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北京時間周五晚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及展望報告稱,在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經濟活動繼續回歸正常化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1.9%,2021年增速將達到7.9%。
-
2019年南非經濟僅增長0.2%,陷入「技術性衰退」之中
再次陷入「技術性衰退」之中所謂「技術性衰退」,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遭遇到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後,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其經濟走勢可能將發生改變,即有可能進入到「衰退期」。這個時候如果當局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措施,促進消費、提升出口……或許能使得接下來的一個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那就意味著該國經濟之前只是「技術性衰退」,並非真正衰退。
-
外媒:美元貶值趨勢超預期?美國大規模印錢我們該怎麼辦?
據路透中文網8日消息,根據接受路透調查的多數外匯策略師,美元貶值的趨勢至少可能再持續一年,比先前預期還要久。這些策略師指出,主要原因在於對新興市場貨幣收益的追求。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美元指數下挫約7%,錄得2017年來首次年線下滑後,自新年來已下跌達1%。報導指出,雖然美元指數偶爾展現韌性,但總是無法持久,因為支撐其多年漲勢的因素大致已經弱化。
-
2012全球經濟犯太歲 中國無法倖免
目前有關方面採取的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歐洲需要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寬財政、寬貨幣、匯率貶值、削減福利等措施將激勵經濟增長,但這些措施付諸實施的可能性並不大。歐債危機將通過貿易與金融鏈條影響全球,逐漸將歐洲的優質核心國家德國和法國拖入困境,美國經濟表現雖然好於預期,但預計明年也將受到波及,呈現前高后低的特徵。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空 間有限,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長短期、內外部等因 素變化帶來較多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內生增長動 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較大,未來一段時 間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
-
美國經濟呈現「適度或溫和」增長
本報華盛頓電 記者高偉東報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布的本年度第六份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褐皮書)顯示,從2016年7月2日至8月29日這段時間,美國經濟溫和增長,通脹水平輕微抬頭,勞動力市場並未對工資和價格帶來過多的上行壓力。
-
民國時期貨幣有哪幾種?
大約在1930年左右,竟貶值至1角只可換得32個銅元。當時市面流通的銀毫大部分是清宣統年間的福建、廣東兩省鑄造的「龍毫」,有雙角(2角)、單角(1角)兩種,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鑄造的銀毫,在市區流通較少,甚至被拒絕使用。後來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鑄版,但只有雙角而無單角。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管濤: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要重點關注疫苗接種和經濟重啟的進度
管濤提出,從市場邏輯來看,任何時點上影響匯率升值和貶值的因素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不同時候不同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佔主導地位。升貶值因素的影響是此消彼長,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匯率是相對價格,是兩種貨幣的比價關係,因此不能只看中國發生了什麼,還要看海外會發生什麼,這種相對基本面的變化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
預期管理促人民幣匯率2017「開好頭」,全年貶值壓力可控
為了更好地在2017年進行匯率預期管理,2016年12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貨幣籃子中,貨幣數量由原來的13種增加至24種,並將籃子中的美元權重由26.4%調整為22.4%,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大人民幣雙向波動;12月31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
6.7%增速達標「穩增長」無近憂存遠慮
這是國家統計局在7月15日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同時,為半年經濟運行形勢做出的註解。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對於這份「成績單」所反映的經濟形勢,在稍早前7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上已經有所定調: 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結構向好。
-
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虛擬貨幣的八大風險
比特幣的挖礦能力也逐漸穩定,且由於及技術原因,它的總量控制在2100萬枚,不會出現超發和濫發現象,也就可以杜絕通貨膨脹,所以它不會貶值,造成了一定的稀缺性,這為今年的上漲提供了基礎。再者,比特幣受到多方權威機構認可,金融機構以及投資界知名人士紛紛大量購買比特幣,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但陸續有數十家紐交所上市公司宣布持有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