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這個在老輩人觀念裡理所當然的流程,現在是越來越不被年輕人待見了。原來有獨生子女政策,大家還都以為是想生生不了,現在二胎放開後才發現,原來根本不是政策原因,是大家都不願意生。
現在,不光二胎不願意生,年輕人連婚都不願意結了。根據民政部統計,2018年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才301.7萬對,同比去年就下降了5.7%。要是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最高數428.2萬對相比,已經下降了29.54%!
結婚率跟當地經濟挺有關係。現在結婚率最低的5各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結婚率最高的5個省份分別是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一目了然,越是經濟好的地方,大家越不願意結婚了。
結,還是不結?原來還是個糾結的問題,可在現在的年輕人心裡,越來越不值得糾結了。因為結婚,結不起。這其中,有錢的成本問題,也有時間、房價、生活成本的問題。再就是,很多年輕人「想開了」,幹嘛非得結婚啊,單身挺好的。
有網友表示,現在出差啊加班啊都是常事,根本沒有時間約會,更別提相親結婚了。還有網友表示,不敢輕易「談婚論嫁」,畢竟生活成本已經很好,還在不斷上升,一旦結婚,又要增加生孩子和教育的支出,根本負擔不起。
還有網友說:「沒有房子,哪個丈母娘也不願意嫁女兒,畢竟住在租的房子裡很不方便。但是現在的房價,年輕人哪能買得起?沒房子,那就只能單著了。」
當然了,也有已經有房有車也有時間的年輕人,可他們也不願意結婚:「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還是要找到三觀一致,能進行深層次溝通的人,年齡不是決定性因素。」
當然了,也不全是主觀原因,結婚晚還有受教育時間越來越長的緣故。以前的人上學的少,很多人初中畢業就開始走入婚姻。可現在呢?9年義務教育後還有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全套都讀下來,就已經30歲左右了。就算只讀到本科畢業,也已經23歲左右了。
這一點,通過上海就能看出來,2010年上海女性平均結婚年齡26.51歲,到了2014年達到28.14歲。在北京讀博的某網友說:「班裡的同學都二十七八歲了,除了兩個工作後重回學校讀書的同學,畢業前大家都沒有結婚的打算。」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通過網絡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對他們來說,結婚生子不再是必要流程,而成了可選步驟。一些心有怨氣的網友更是表示:我自己都是一棵韭菜,不想再生了後代,繼續當韭菜!
可是,大家都不結婚生孩子,以後怎麼辦?現在,已經是老齡化加速的現狀,如果缺少足夠的年輕人,以後怎麼辦?2011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經佔到總人口的13.26%。繼續這樣下去,可以想見,遍地老年人的時代,不遠了。
大道理誰都懂,可不能把擔子全壓在年輕人身上,畢竟現在的老人享受著的養老金,就是從他們的工資裡每月扣著的。房價高、彩禮高、結婚成本高;結婚後生育成本、教育成本都持續升高。
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不出臺利好措施,光想用大道理讓年輕人做奉獻,那就是臭不要臉了。畢竟,只見過用鍋煮米的,沒見過用鍋煮「道理」的。覺得文哥說得好,請關注和分享,聽我每天給你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