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不想過冬、厭倦沉重、想飛去熱帶的島嶼遊泳
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光沙漠就有262萬平方公裡,佔了國土面積27%的比例,而且還處於不斷擴張狀態。面對日益嚴峻的土地荒漠化,防風固沙也提上了日程,我國人民尤其是重災區的人們,每時每刻都與大自然作鬥爭。植樹造林、退耕還草等多種方式將沙漠面積一點點縮小。通過多年與沙漠奮鬥,寸草不生的毛烏素沙漠成功得到了治理,5000萬畝水土不再流失,聯合國環境專家將這稱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
毛烏素沙漠的成功治理本來就是一個奇蹟了,但是還有更奇蹟的,那就是在沙漠中挖出一個大水庫,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就是被我國民勤縣人民成功辦到了。
紅崖山水庫,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遊,處於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距離民勤縣城約30公裡,是沙漠地區的一座中型窪地蓄水工程。紅崖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設計總庫容9930萬立方米,最大蓄水面積25平方公裡,設計灌溉面積90萬畝,宛如一顆琥珀鑲嵌在沙漠之中。
紅崖山水庫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利調蓄工程,澆灌著全縣60多萬畝耕地,支撐著民勤綠洲的生存與發展,是沙鄉人民的命脈。水庫設計壩高15.1米,壩長8060米,總庫容1.27億m3,庫水面積25平方公裡,控制流域面積13400平方公裡,設計灌溉面積90萬畝,水庫建築有輸水洞、洩洪閘、西壩非常溢洪道等,以蓄水灌溉為主,兼具防洪、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率。
其中黃河是水庫的重要水源,水庫除了保障民勤綠洲灌溉用水、生活用水需求外,還有一部分是向青土湖進行生態輸水,其中2016年下洩生態水3358萬立方米,黃河水緩解了民勤的「饑渴」。但是在當時環境惡劣,沒有先進工具的條件下,24萬民勤縣人硬生生的在沙漠中挖出了一個大水庫,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當時修建水庫的時候,也出現了修與不修的爭論,就連美國專家當時都直呼讓中國快住手,他們認為這是在破壞生態環境。而事實證明,紅崖山水庫雖然解決了部分用水,但是對自然的破壞也產生了不可挽回的影響。
當時在修建水庫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的匯聚水資源,水庫建造工程師將河流改道,大部分河道水流流入水庫,導致河流水流量迅速下降,沙漠地區的石羊河上遊最終枯竭斷流,不但一年青土湖乾涸。紅崖山水庫認為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環境,最終導致後續一系列衍生問題,由於沙漠地區生態脆弱,水庫匯聚大部分水流後,其他地區荒漠化加劇,被破壞的植被在難恢復,荒漠化不可逆轉。
人們在沉浸於自己改造自然的成就中時,卻沒想到後續會給荒漠地區帶去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只能說,紅崖山水庫創造的生機只是暫時的,隨著大環境的破壞和水庫源頭的流失,紅崖山水庫最終也將毀滅於荒漠化。也難怪當時我國修建水庫的時候,美國專家大喊住手,在當時民以食為天的時代,水庫是修建了,但是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